人人都說陳綺貞空靈,邀請陳綺貞選書,才發現她活得入世。她說,即便她愛翻閱文學書,工具書幫她的比想像中更多,它們指點她另一種活法,讓她更能重新認識自己與想像生活,一遍遍地溫柔顛覆。

「每一首歌,都標記了一段時光,跟一種感受,於是這些歌變成了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它們提供我索引,讓我知道在過往的我,是什麼原因我勇敢飛翔,而又是什麼原因我連走到巷口的力氣都沒有。」——陳綺貞《瞬 歌詞筆記》

陳綺貞的歌,無論快樂或受傷,無論失敗或告別,都特別誠實。許多時候,做為聽眾,我很想知道陳綺貞在想什麼,那些歌總是在某些魔幻時刻來到我的生命裡,棲息下來,厚實生命。

我總是想著,只有夠誠實面對生活的人,才能看似雲淡風輕地寫出那些歌,才能把看似複雜的人生說得簡單,才能用柔軟的心腸去面對所有艱難。

推薦閱讀:對自己誠實,別只願意當個被喜歡的人

專訪的時候,我知道綺貞是持續對生活有感的人,世界對她而言是運行的星體,有起有落,有盛有衰,從來就不只有一種秩序,於是她能持續想像自己。

打開陳綺貞的書單,每本書都開啟一個平行宇宙,她說,「文學的書經常陪伴我,可是後來我發現,真正改變我的,都是工具書。它們提示我另一種活的方法,開啟我新的思維,世界也可以是這樣的。」

世界也可以是這樣的,不是只有一種答案,一個活法。陳綺貞的五本書單,有認識自己、溝通、獨立思考、創作與生活的力量,要你從內而外,溫柔地顛覆。

《身體平衡,就有好情緒》:身心分離,是疾病纏身的主因

「有時候我們對外在有很多質疑跟看法,可是我們對內在呢?身體與心靈,我常拿自己沒有辦法。沒有人教過我們怎麼愛,沒有人教過我們人跟人之間如果產生了問題,該怎麼解決?」——陳綺貞

綺貞說,平衡就是把自己以外,與自己以內的事情做個合理的分配,這本書教會她很多。

原來過生活是需要練習的,尤其是在「好好生活」被視為一種奢侈的當代,我們讀了一本又一本「時間管理」與「職場溝通」的書,卻很少人願意和自己溝通。

同場加映:獨居女子生活手記:學著誠實,原諒世界與自己

作者賴宇凡很溫柔地在序裡頭寫著,身心分離是現代人疾病纏身的主因。「在生理、心理領域走一遭,我認為大家共通的問題,就是以為感覺和情緒可以被控制。想要健康,我們一直以來唯一的選擇,就是接納和肯定自己的感覺和情緒。」

如果可以,陳綺貞說,想介紹你這樣一本認識自己的工具,因為認識自己,多麽重要。

《學問》:溝通,不是只剩一種強而有力的聲音

「網路很多霸凌事件,受害者無能為力,霸凌者無理卻不自知。若把事實與情緒混為一談,霸凌與被霸凌者,都一樣不會獲得自由。」——陳綺貞

最近時代很亂,網路上的幾此事件,讓好多人都受傷了。綺貞說,網路時代的一項學習是:如何讓言論轉換成真正有用,幫助到眾人的智慧,同時接納彼此的差異,學習著共生共存。

所謂的溝通,不是只剩下一種強而有力的聲音,而是讓不同的論述能柔和並進。《學問》這本書提供綺貞一種溝通的系統,也作為一種生活方法,讓她更活在當下。

學「問」本身,也是學思考的流程與架構。這樣一本看似硬邦邦的書,裡頭藏有柔軟的人情。當你願意學著怎麼樣向世界發出問號,你想著的不再只是自己了,還有接收到你訊息的人們。自由這件事,或許就是在幾經溝通的挫敗後而來的吧。

推薦閱讀:走過被霸凌與憂鬱症:歐陽靖重生的第一個人生馬拉松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如果你知道彼得杜拉克,你可能會知道查理.蒙格。綺貞笑著說,分享起自己唸大一哲學系的往事。

大一哲學系,有一門課叫做美國分析哲學,讓她明白獨立思考的重要,《窮查理的普通常識》是一本近似的書,又更淺顯易懂一點。綺貞對我們提了幾個問題,我們有思考過生活中的謬誤嗎?比方說,為什麼我們容易相信多數就是真實?為什麼百分之九十二的人都肯定,就代表這是個好產品呢?

「多數人都這樣想的時候,如果你是少數人,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是錯的。人性都有怠惰的部分啊,你若是懶得思考,就容易遵循別人的話做。」

所以當人們在她耳邊呢喃,你成名要趁早,你趕快趁著紅的時候出出唱片吧,她會想,這是真的嗎?她突然笑起來,「每個人都有很多意見,但如果每個人的意見對我都這麼有說服力,我大概走不到現在。」

同場加映:【女人迷 X 誠品站】九位哲學家說:「沒有思考,不算人生」

普通常識可能也並不普通,邀請你對習以為常的日子與規則,多一點質疑。

《家變》:每個人都有創造的能力

王文興七年熬一本《家變》,十三年成就一本《剪翼史》,陳綺貞說看著《家變》覺得震憾,覺得什麼也就不奇怪了。

王文興在意聲調與細節,閱讀除了內容精神外,更是文字的排列組合、聲調、畫面...等諸多盤根錯節的細節。王文興曾這樣解讀自己的小說,「長篇小說要有短篇小說的特性,細節不能忽略。像建築一樣,細節是一塊一塊的堆砌。細節堆砌外,還要看出大結構。」

出道至今,總被冠上「特立獨行」封號的綺貞在王文興的作品裡,看到創造的活潑動力。「王文興,走的是一條天使不敢走的路,給了我很多勇氣,原來這就是創造。」綺貞瞇起眼睛想著。

創造是對規則的反動,是不服輸的去碰撞,世界並不只是這樣。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有思想的人,不會虧待生活

 

綺貞喜歡這本書,總覺得有點偷窺的惡趣味。這是一本私人的書,裏頭寫,海明威即便前晚醉酒,隔天照樣六點起床;卡夫卡喜歡在深夜,大家都熟睡時創作;榮格是工作狂;大衛‧林區天天靜坐,孵出靈感。

推薦給你:專訪《聶隱娘》編劇謝海盟:「做個背向觀眾的人,創作者要耐得住孤獨」

綺貞藉由觀看其他創作者的生活,整理自己。「有一段時間,我不知道怎麼區分工作與生活,對此我感到很不舒服。想休息時,我不敢休息,工作時又覺得沒有明確規範的時間,不知道何時該停止。」

她於是在家打卡,偶爾半夜從床上彈起,忍不住寫下幾個音符時,會忍不住問自己:我這樣算工作嗎?《創作者的日常生活》這本書,透過集體的創作者日常經驗,讓她的困惑得到解答。

幾點幾床、早餐吃什麼、下午散步多久、睡前做什麼、早上喝咖啡數不數咖啡豆?生活中這些看起來不重要的儀式,其實是平衡生活與創作的重要元素。

「我得到平衡,是因為不再小看生活中很簡單的事情:吃飯、睡覺、跟朋友聊天,以往我覺得重視這些事,是不是逃避或好逸惡勞呢?後來我知道,有思想的人啊,不會看輕生命中的事物,不會虧待生活。」

這本書給她最多的是解放,不是唯有精神上的事物才是一切的最高原則,不要辜負自己的生活,是你能給自己很大的一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