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公審」究竟是正義還是霸凌?采子何孟遠事件:如果她的告別,是真的告別呢⋯⋯
日前,因參加歌唱節目《聲林之王》以及體育綜藝節目《全明星運動會》竄紅的 22 歲女星采子(本名謝采紋),爆出與同節目男藝人何孟遠之間的曖昧訊息,由於兩人分別有穩定交往對象,因此事件馬上引來大批網友及媒體關注。
日前,因參加歌唱節目《聲林之王》以及體育綜藝節目《全明星運動會》竄紅的 22 歲女星采子(本名謝采紋),爆出與同節目男藝人何孟遠之間的曖昧訊息,由於兩人分別有穩定交往對象,因此事件馬上引來大批網友及媒體關注。
KOL 泰辣 Tyla 與攝影師 Kat 攜手推出一系列霸凌攝影集,照片怵目驚心,但卻不是憑空模擬捏造,全是血淋淋的真實故事。
你太害怕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所以在有機會抓住任何一個人的時候,你就會緊緊抓著不放,儘管你知道這樣做會讓對方困擾、儘管你也很討厭自己這麼黏人,但你更害怕只要一放手什麼都沒有了,所以在自我厭惡和被拋棄之間,你選擇了前者,並且承擔了許多的痛苦和罪惡。其實,在這背後真正困擾你的並不是這個人要不要你、你會不會被丟掉,而是你沒有辦法和自己獨處,一個人的時候就會想東想西,所以你用各種逃避和自己的親密,把聚光燈放在別人身上,過著焦慮但是又勉強可以撐下去的生活。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這名導師擔任班導三年,曾當眾揭露低收入戶學生的身份,對著全班說「某某同學都不用繳錢,你們知道嗎?他們家庭就是非常弱勢」並以資助之名,送給低收入戶孩子泛黃的衛生棉、酸掉的油飯、穿過的生理褲。孩子曾詢問導師,如果要資助,是否能私下提供,卻被老師以「自尊心不重要」為由打回,種種侮辱造成孩子內心嚴重創傷,更被醫生診斷出憂鬱傾向。而另外一名學生也表示,導師會以成績高低來劃分,要求成績高的學生不得與成績低的學生接觸,藉此孤立表現不佳的孩子。
前陣子我很喜歡的作家張西在 Instagram 講述了自己小時候被霸凌的故事,貼文下方有許多讀者也分享了自己過去的經驗。作為一個萬年潛水粉,我原本只想安安靜靜的讀別人的故事,但看著看著卻也想起自己過去那段不那麼愉快的回憶。
備受日本人喜愛的「台灣 IT 大臣」唐鳳,除了智商 180 和無性別身份以外,還有什麼值得我們認識的地方?
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嘲笑他學生肥胖、或是模仿有妥瑞氏症的她不自主抖動來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怒罵性別氣質陰柔的他「你是沒懶葩啊,不男不女」、對媽媽來自越南的她說「反正你就是沒家教」、公開諷刺他「有人沒繳營養午餐費就吃起來了喔」、在他被有錢人家孩子欺負時袒護對方⋯⋯。這屢屢打擊孩子:「老師不是應該要教導我、關心我嗎?怎麼反而會變成我在學校的噩夢?」
每每一個學生階段的過去,尤其是國中或高中那種理應灑淚懷念的畢業典禮上,老師們總是動情地說:「這是你們日後最美好的回憶!是你們離開校園以後,再找不回來的友誼!」也許,對某些人的確是,但是對於被霸凌過的同學而言,誰想要這種回憶?
Netflix 的新影集 《永不滿足》(Insatible)近日在釋出預告片之後,被超過十萬人連署請願,要求停止這部影集上架播映。這部影集出了什麼問題?
上週五(8/30)爆怨公社粉專上公開了一段在新莊某國小校園內的霸凌影片。片中有十多人圍繞一名女孩,先命令她在教室中庭罰站,隨後多人輪流上前抓住女孩的頭、連續賞巴掌,及不斷出現言語辱罵恐嚇。我們也由此更進一步問,為什麼霸凌並非偶發特殊事件?並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校園為何經常成為集體霸凌發生的場所?
「霸凌」是團體生活中難以避免的問題。無論是親友、校園或是職場,只要踰越了分界,就可能導致霸凌問題。
這個禮物帶他找到人生志業的唯一又帶他落葉歸根,王力宏說,慶幸,還好有音樂。
霸凌分為好幾種,但言語和關係上的霸凌尤其難以察覺。沒有證據也沒有傷口的霸凌,如果發生在你孩子身上,你可以做些什麼?
5 月份接連報出與校園霸凌、青少年自殺的相關新聞案件:台灣 17 歲少女因性侵案件爆發,引發愧疚而自殺;馬來西亞一名 16 歲的少女,使用 IG 投票功能選擇生/死,結果有 69% 網友投死,於是跳樓自殺。
這是一個與包容、尊重多元、積極作為有關的真實故事。如果老師不替男孩發聲,田納西州大學不會知道;如果網友不廣傳這個消息,新聞不會有機會傳到距離千萬公里遠的台灣;如果田納西州大學不這麼積極回應,我們不會知道這世界還有這麼多美好。
男團選秀節目《原子少年》,金星美麗、水星可愛、天王星酷帥,小孩、林佳辰、蔡承祐,你最喜歡哪一團?
面對職場霸凌,第一時間思考如何保護自己?莎莉夫人:善良需要的是原則,不衝動做決定,先判斷利害得失。
動畫《聲之形》改變日本漫畫家「大今時良」的同名作品,由作畫細膩的「京都動畫」改編打造,邀請情歌教主 Aiko 獻唱主題曲!
運用「正向心理學」的各種感官,還有一首「守夜人」的〈我睡不著〉和你一起度過失眠的夜。
《殭屍校園》描述在高中校園爆發喪屍病毒,在校園霸凌與人性善惡的抉擇之下,主角們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命運?
改編自江鵝同名散文《俗女養成記》創下高收視,導演嚴藝文《俗女養成記2》將是謝盈萱開四十歲之後的人生。
由同名漫畫《女神降臨》改編的韓劇一上檔便引起廣泛討論,除了被朱靜、修豪和書竣三人的浪漫愛情故事吸引之外,《女神降臨》背後還帶出了一個極大的主題:南韓外貌歧視的嚴重性⋯⋯
葉永鋕離世 20 年,《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 16 年。這期間,並沒有讓臺灣社會徹底反省「厭惡女性」的本質,依然將娘娘腔視為有「缺陷」的男性。
後來我與朋友討論,或許在那所學校的每個人,大家都集體處在一種很高壓的情境底下,大家都重複著創傷,同時又想辦法在這些創傷中存活下來,於是透過這種彼此霸凌的方法,尋找情緒出口。體制壓迫個人,而個人在集體中尋找自己的出口。
教育部為響應十月「國際反霸凌月」,與八位網路紅人合作推出企劃,揭露八位 KOL 過去被霸凌的故事。我們於是理解,在霸凌議題之前,沒有人是局外人。每個人都可能是加害者與被害者。
很多霸凌事件一開始多半是兩三個人對一個人的「微排擠」,如果師長能搶在狀況惡化之前防微杜漸,就有機會杜絕霸凌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