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參與過公益活動或志工服務嗎?作者 Amazing! 分享參與志工服務經驗帶給她的收穫,志工不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身分,不是上對下的給與。透過平行的相處,看見人與人關係的珍貴。

「你真的很有愛心耶!」從高中開始,我就開始做一些志工服務,在街上募捐發票,或是幫忙世展會義賣,而當同學們知道時,他們都會異口同聲地說:你好有愛心!

大學開始當國際志工時,這種「志工光環」在我頭上更加重了,眾人總是以「聖人」般的想像,覺得我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犧牲了自己的假期與心力,還自己花錢去服務窮苦的人們,「我都沒這麼有愛心,你真是厲害!」

這些高高的稱讚,來自台灣社會對志工價值的尊重與肯定,另一方面,卻也反映了「志工」好像是一種特殊人種,非得有聖潔的人品才會去做,而不是一種普遍的精神與態度。

推薦閱讀:11歲開始做公益 !沈芯菱:「人生就是一場溫柔小革命」

然而我之所以當志工,其實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


圖片來源

渴望建立連結,藉志工身分開啟

仔細回想,第一次想要當志工,其實是高中時突然意識到,好像有一些人的生活跟自己不一樣,比較艱苦,因此產生了些「罪惡感」,不知道我何德何能比他們過上好一點的生活。

記得家附近總有一位撿回收的阿嬤,馱著好彎好彎的背,沈重地推著回收車,讓我覺得那生活離我好遙遠,讓人心疼。基於「積功德」的心態,開始接觸志工服務,希望自己更有資格享有自己幸福的生活,也拉近悲苦與幸福的距離。

但慢慢地發現,自己其實更喜歡因為「志工」這個身份,可以有個理由或是身份,去與他人建立關係,了解他們的故事。

你會喜歡:泰緬邊境公益之旅:離開他以後,我遇見了全世界


圖片來源

我是比較慢熱的人,跟不熟識的人其實會隔著一層很大的距離,但我又很渴望與他人建立關係,知道他們的故事,與他們成為朋友,於是「志工」變成了一個可運用的身分,讓我可以藉由這個身分,嘗試接觸他人的生活。

看見世界的真實樣貌,親手觸摸深刻的紋理

第一次的「全職志工」體驗,是在宜蘭教養院服務一個禮拜。教養院照顧許多中度以上的身心障礙者,那也是我第一次真實地與身心障礙者相處,他們就像長不大的孩子,許多外表已經60歲的伯伯,心智卻停留在3歲,可能連話都說不清楚。

每位院友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那也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精神病可以有這麼多種面貌。

有一位過動症院友總是要我陪他摺飛機,摺完後他就拆開,要我再摺一次。另一位已60歲,坐在輪椅上的院友,總是默默地在桌角旁,三不五時就手指著天花板,彷彿看到了甚麼。又有一位自閉症的孩子,平時都不說話,也不與人互動,但是一聽到《愛拼才會贏》就會突然跳起來大聲唱歌!


圖片來源

對我來說,他們就像沒有水的原子筆,每個人都用力地用自己的方式在表達,在刻寫自己的聲音,雖然無法輕易被看見,但透過真實觸摸那些紋理,我們也有可能進入他們的世界。

而這近乎新世界的發現,是我透過志工身分,得以觸碰到的。

志工只是一種行動,那些與我們交會的生命

幾個月前辦公室尾牙結束後,還剩了很多菜,於是我與同事們打包成便當,走到台北車站去送給街友們。

伯伯們都倚著牆邊睡,躺在鋪了厚紙箱的地,雖然他們都蓋著睡袋,還是很難想像當時12度的低溫,他們怎麼睡在外面。


圖片來源

伯伯們接過便當都很開心,有幾位說剛剛吃過包子了,要留到隔天早上再吃。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街友,有些人身上的味道,像一間空了很久的屋子,但更多的感覺是,他們的笑容就像我已經去世的阿公一樣,缺了兩顆門牙,但絕對發自內心的和善,與純真。

推薦閱讀:馬達加斯加攝影集:平均日收入一美元的他們,內心比我們都富足

我們叮嚀他們要注意保暖,他們則祝福我們可以因為此善舉,而得到福報。

但我們也只是把吃不完剩下的食物給他們啊。

有時我們付出,不是因為慷慨,而是因為富有,卻被大大地看成善事,其實很心虛。就算蹲低與他們說話,但我明白我們的姿態或人生卻不會一樣。短暫的生命交會,只是因為我們是人,我們關心同樣身為人的他們,不是為了做善事的美名。

我從不認為志工是一種高高在上的身分,也沒有神聖的光環,它其實就是一種「關愛自己,關愛世界,並付諸行動」的精神。我們都因為這些行動,獲得了比我們付出還更多更廣的學習,認識了不同的自己,也多看見了世界一點,最後發現收穫最多的,其實正是我們自己!

同場加映:女性典範林志玲:用更多愛領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