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之前,你有想過房子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嗎?購屋買房前先釐清三個問題及優缺點,你的人生可能不一定要買房?

文|Gina

對你來說,「房子」代表什麼呢?

可能是財力的象徵、對「家」的具體形象,或單純的投資工具。

如果沒有頭緒,或許你可以讀一讀第 25 屆台北文學獎的一篇優等散文〈Liver〉。作者在其中一個段落,以醫生的視角,紀錄肝水腫病人分享的「炒房成就」。

對這位病人來說,房子是財富象徵,是辛勤工作大半輩子的成就證明,是他不惜用無法挽回的肝病,也要得到的東西。那對你來說呢?

同場加映:首購屋族怎麼買房?囤房稅有用嗎?買房前搞懂這兩點|女子買房

買房可以是人生的一個里程碑,但在買之前,你有想過自己為什麼要買嗎?不管是自住、投資使用,這都是牽扯到大量金錢與貸款的重要決定。如果你的內心有一絲猶豫,希望下面的幾個問題能幫助你下定決心。


圖片|Photo by Tierra Mallorca on Unsplash

為什麼第一棟房子不要貸款?

「秘訣就是你的第一棟房子,不管怎麼樣吃苦耐勞、拚死拚活,一定要用自己的錢買下來——千萬不要貸款。」

見我一臉狐疑,M 先生咧嘴笑著繼續說道:「這樣你的第一間房才會『完完全全』屬於你。接下來,你就可以用你的這第一間房子抵押給銀行得到貸款,拿到一筆錢再買第二間房。」[1]

不貸款買房意味著「現金購屋」。你可能會想,現在房貸利率這麼低,拿去投資都能輕鬆獲利,為什麼不貸款?

M 先生提出的想法看似荒謬,但在我看來,其實也是有他的一番道理。

房屋貸款的額度是如何決定的?

申請房屋貸款、決定可以借的金額時,一個重要的評估條件,就是「房屋的價值」。如果想用 M 先生「以房購房」的策略,那當然是第一棟房子能借越多越好。但「房屋的價值」除了考量房屋的條件、地段,還會扣掉「抵押該房屋所借的貸款額度」。

同場加映:錢錢與它的產地|真正合理房價的一手報導,購屋三守則,買房不著急

簡單來說,假設我在買第一棟價值 800 萬的房子時,是自備 500 萬加上銀行貸款 300 萬買下。如果想用「以房購房」的策略,考量到本身已有抵押去借貸款,這棟房子的價值上限已經只剩 500 萬而已。也就是說,這間房子最多只能再跟銀行借 500 萬。

但這種二次抵押房屋借來的貸款,也被叫做二胎房貸,因為抵押權在第二順位、風險偏高,比較少有銀行提供,利率跟可借額度都會比一般的房貸差。

加上政府從 2020 年 12 月開始,共施行了五波打炒房政策,限制民眾在購屋貸款的可借額度。如果第一棟房子就使用購屋貸款,後面的房子能借到的額度會更低,就幾乎很難再利用這棟房子貸款、買下一間房。


圖片|Photo by Mathieu Stern on Unsplash

現金購屋容易嗎?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的臺灣平均所得,111 年每人每月經常性的平均薪資為 46,838 元。如果想用現金買下一棟 800 萬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 14.2 年才有辦法。如果加上生活費呢?

參考財政部公布的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薪資扣掉每年 19.6 萬元的生活費用,則需要約 22 年才有辦法現金買下 800 萬的房子。買下一棟完完全全屬於自己的房子,一點都不簡單。

除了薪資要高於平均水平,還要辛勤節儉存下一半以上的薪水,並且維持至少 20 年。真的可以說是「吃苦耐勞、拚死拚活」才買下的房子。

房屋是好的投資工具嗎? 一起從優缺點分析

乘著台灣房地產不停漲的趨勢,M 先生的資金在連續購入和脫手之間,雪球般愈滾愈大、愈滾愈快。黃染的鞏膜也掩不住他談笑房地產時眼裡閃爍的得意光彩,房產一棟接著一棟的購置,簡單快速得簡直就是細胞複製一分為二、二分為四。[1]

擁有一棟無貸款的房子,就能像 M 先生「以房購房」嗎?放到現在來看,這個策略可能不是那麼容易了。

剛剛提到的打炒房政策中,有兩點最需要注意:

  1. 政府嚴格要求銀行執行「回查聯徵」,限制民眾用原屋融資、增貸、轉貸的錢,當作買另一間房子的頭期款。

  2. 特定區域的第 2 戶房貸,未來 3 年內增、轉貸的可借額度受限,最多只能借到已償還的本金。簡單來說,如果我用貸款 6 成 600 萬元,買一棟 1000 萬元的房子,在 3 年內還了本金 100 萬元,那我增、轉貸的可借額度,最高就只有 100 萬元。

投資房屋可能有哪些缺點?

除了需要注意房屋貸款的相關政策,在投資房屋前,你可能還要評估其他隱藏的劣勢:

一、房地產流動性差

跟其他的投資標的比起來,房地產的流動性相對差,自由度不高。以投資股票來說,如果想兌現,可以只賣掉部份的股票,但仍然保有股本。

但如果想利用房屋立即兌現,就只能把房屋整個賣掉,或是透過出租來回收租金。

二、租金比繳房貸便宜

如果租金比繳房貸便宜很多,又能保有不錯的生活環境,那會建議不一定要買房。利用多餘的資金投資其他標的,說不定能獲得比房地產更好的獲利,又能有更高的自由度。

三、房價易受地方經濟影響

房屋的價格很容易受到鄰近區域的開發影響,像是嫌惡設施的進駐、捷運開發路線經過的區域,或是企業遷離導致工作機會減少等。

同場加映:錢錢與它的產地|女人買房該考慮什麼?吳淡如:5 個問題,找到最適合你的家


圖片|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Unsplash

除了「以房購房」策略,投資房屋有其他優點嗎?

答案是有的,利用低利率的房貸跟房屋本身,還是有值得投資的優點:

一、房貸利息可以「扣稅」

繳房貸的這筆支出,你可以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扣除,最多可以抵 30 萬元。

二、利用負債創造價值

把房貸的還款期限拉長、降低每月的還款金額,就可以利用每月「餘裕的資金」做其他投資規劃。以目前最低房貸利率 2.06% 來看,只要選擇報酬率高於房貸利率的投資工具,就可以利用利率差異創造價值

三、利用房屋抵抗通膨

巴菲特主張三十年房貸是對抗通貨膨脹最好的工具,因房價會隨通膨上漲,但放在銀行的定存卻會隨通膨而減少價值。

四、用繳房貸來強迫儲蓄

利用每月定期的還款壓力,讓自己有機會存下一筆錢,並強迫自己不把錢花光。

但也要提醒,如果想買房子當儲蓄,要先評估自己的「所得」是否能夠負擔,以及房屋的「保值、增值性」。

五、活用房產增值空間

其實隨著通膨、經濟發展,房價勢必會跟著成長。根據天下雜誌的報導,2012 年到 2021 年的十年內,全臺的房價漲幅就已經接近五成。

就算房屋本身的貸款還沒還完,只要房屋價值跟原本比起來有提高,就能利用這個「增值」的空間再借一筆貸款。

再次抵押房屋借的二胎房貸,雖然利率比一般房貸高,但通常還是比信貸、信用卡的利率低。可以更好活用名下的房產價值,幫自己還掉較高利率的債務或做投資理財等規劃。


圖片|Photo by Paola Aguilar on Unsplash

買房前,需要釐清的三個問題

我像是個被「房子」馴化的牲畜,順從的住在這個看似實體卻虛無的價值與期待裡,被房子馴化了野心,出賣肝臟、出賣同理心、出賣社會道德良知、出賣「孩提時便耳熟的小道理」。[1]

你所買下的,是屬於自己的房屋,還是社會的期許?買房的價值與意義只有自己能給予,如果你還在猶豫,建議看看以下的三個問題來幫助你釐清想法。

一、房屋對你而言代表什麼?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財富象徵、「家」的想像,或單純的理財工具。反思房屋對自己的意義,可以幫助釐清買房的「意願」,是出自於自己,還是順應社會期許而產生。

以我自己為例,房屋代表了「安全感」,是避風港與歸屬。加上很難找到願意讓租客養寵物的房東,所以多方考量下決定購屋,避免被房東趕走、寄人籬下的生活。

二、為了買房,你需要、願意犧牲哪些?

買房前很容易只看到擁有房屋的優點,卻忽略背後的犧牲。

你可以從頭期款的準備、房貸的還款金額,試算需要在金錢上花費多少努力、是否有節約消費的必要,並加上時間因素一起考量。以〈Liver〉文章中的 M 先生為例,一棟棟房產的代價是肝臟的健康。

除了評估自己「能不能做到」,也可以這些思考這些犧牲「值不值得」。

三、你希望透過買房達成什麼目的?

簡單來說,是希望「財富增加」,還是為了滿足「居住需求」?

如果是希望利用房屋投資增值,除了看報酬率,還要評估房屋所在地段的未來發展、增值空間。但如果是單純的居住需求,除了考慮工作穩定性、附近地段的發展性,還要評估預計居住時間、人生未來規劃等。


圖片|Photo by Kostiantyn Li on Unsplash

人生不會因為缺少房子而不完整

華人社會裡帶有「有土斯有財」、「安居才能樂業」的觀念,但其實現代人並不一定需要買房。

在以前找到一份工作就做到退休、結婚後力求兒孫滿堂的時代,因為穩定性與家庭需求,房屋是成就與財富的象徵。

但現代的工作變化性大,加上頂客族增多,也有人偏愛以租房換自由,不願被房貸與房產約束。加上年年攀升的房價讓房貸越來越沉重,以及政府力推的社會住宅政策、租屋補助降低房租負擔,讓買房不再成為「必需」。

買房是個重大的決定,不管是投資或自住,希望你都已經想清楚各自的優缺點,不做一個被房子與社會期許馴化的現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