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感到不夠自信,在陌生的場域無法自在地做自己?高敏人的生存指南,透過 3 個層次建立自信,無所畏懼地成為自己!

「沒自信、高敏感、想太多」是我在心理治療工作中,來訪者常用這些詞來描述自己,同時帶著害羞、謹慎與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對外人來說,他們好親近好相處,但也很容易被為難,因為再無理的要求,他們最多就是皺個眉頭,又馬上硬著頭皮答應,委屈不滿都是往肚子吞。

這讓我想起一個工作坊的學生,小乖。

小乖的星球

小乖還在念大學時,來參加我的工作坊,帶著細框眼鏡,總是禮貌地微笑。

偶爾會不知道她在想什麼,因為她總是很仔細地聽,輕巧地點頭,然後進入自己的思索,就好像進到了自己的星球。

猜你想看:高敏感者工作指南|工作有時需要「鈍感力」:把焦點放在事件,而非自我價值

她不是放空,有些時候,當她想完了,會回到地球加入我們,然後問出一兩個好問題,你聽了就知道,那些是好好想過的題目。

那一年的工作坊有點特別,我剛從西西里進修說故事回來,想嘗試帶一群心理系的大學生,進行訓練。小乖也在這堂課,加入了我們的工作。


圖片|Photo by Anton Darius on Unsplash

安全感

她跟多數大學生一樣,有點緊張、擔心,於是在工作坊的一開始,我們先玩了幾個劇場遊戲作為暖身,再讓大家坐下來聊聊最近的生活。沒多久之後,教室的氣氛開始熱絡起來。

這是建立自信心的第一個層次,安全感。

所謂的安全感,就是確認自己的聲音能被接納、被聽見,這不代表你的每句話都要被認同,而是想說話、想表達的意願會被尊重。

猜你喜歡:讓關係更進一步的秘密!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和他來場誠摯而親密的溝通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在工作坊創造了一個「母性」的環境,讓接納得以發生,學術的專有名詞是「涵容」。

當確定自己是可以被接納的,我們才會開始好奇、表達、探索,與人連結。「確定」這個詞意味著:安全感的建立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

我們會反覆觀察、確認與核對週遭的人事物,才慢慢養出安全感。

自信心的第一層,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愛自己,但愛自己不是上課、吃美食、擦精油就好,而是去到讓自己有安全感的環境。

有些人的安心是需要獨處,有些人的安心是渴望連結,有些人則需要長一點的時間,多次確認環境是否讓他安心。

有些來訪者會問我:「我都已經做了這麼多,為什麼我還是很難過、很孤單?難道我還不夠愛自己嗎?」

這是個弔詭的問題,也許當我們這樣質疑自己時,說的不是愛得不夠,而是還沒擁有足夠的安全感,所以感覺不到愛。

猜你想看:缺乏安全感、社交恐懼,卻成為超模,Bella Hadid:一年工作 350 天,從未取消任何工作

這堂說故事工作坊有幾個考驗,我要他們說一個關於「旅行」的故事,並從自身「離家」與「回家」的經驗開始發想。

這個引導是來自英雄旅程的原型,對於許多大學生來說,去外地念大學是他們第一個「離家」的經驗。

然而離家之後,回家又是什麼?這裡會有許多需要整理的矛盾與眼淚。

小乖很認真地投入練習,我看見她在小組中手舞足蹈地說故事,夥伴們也幫忙即興排出了故事中的幾個畫面。

當她越說越多,眼淚也就不停地流,夥伴們不知道該怎麼辦,都沉默了下來。


圖片|Photo by Bence Halmosi on Unsplash

挑戰感

跟自己的生命走得這麼近,絕對不是一個容易的經驗。我走過去,簡單確認了小乖的狀況,並問他:「當你準備好的時候,要不要練習看看,把這個不容易的故事說完?」

這是建立自信心的第二個層次,挑戰感。

當滋養與包容的母性足夠了,人們自然想往外面的世界探索,然而真實世界的挑戰,跟母性世界的包容,有著不太一樣的特性。

猜你喜歡:許自己一段靠近內在的沈澱時光,用女力覺醒牌卡探索自我的療癒練習

在真實世界中,跑步可能會跌倒,也可能比別人先看到新的風景。跌倒了該怎麼辦?有時要休息、重新準備好自己,或是好好哭一下,有時候則要再次練習、磨練自己。

除了愛自己,也要會磨練自己。

就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就是父性的登場。在磨練自己的階段,好的環境會像父親/教練/導師,帶來的是推你上路的理解,就像我在西西里的老師,會在我猶豫的時候,對我說 “Now,I'll push you.”

現在,我會推你一把。

父性階段的自信發展,就像英雄的旅程,有時離家探索更大的世界,有時需要回家休息療傷,兩者都很重要。

小乖,在這裡跌了一跤。

她想把故事說完,卻卡住了。這一刻來得很快,我甚至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看見小乖的眼淚,一滴一滴地流。

我請小組成員暫時放下手邊的進度,然後開個玩笑「我們可以在期中考前交差,反正老師不在」,以此陪伴小乖。

要能夠磨練自己,但也要在撐不住時愛自己。


圖片|Photo by Jordan Opel on Unsplash

自我感

時間飛逝,這堂課來到尾聲,我發現自己野心過大,有點不切實際。班上的創作過程起起伏伏,硬要每個人都完成一個小演出,反而本末倒置。

在倒數第二堂課時,我請還沒完成故事創作的同學繼續奮鬥,如果已經完成,也想要讓我們聽一聽的同學,請舉手讓我們知道,讓我意外地是,小乖舉手了。

她的身子微微發抖,仍堅定地走到舞台中央,她的眼神,透過招牌的細框眼鏡反射出來。

「我要講一個故事,一個關於『不乖』的故事。」

接下來的十分鐘,觀眾跟著她來回在「不乖星球」與「乖巧星球」之間。

我們聽著故事中的主角,如何在兩個星球間來回穿梭,又如何在跌跌撞撞中,學會飛行、學會自由、學會成為自己的樣子。

猜你喜歡:「硬著頭皮出發,就會長出的三種勇氣」一個人的菲律賓跳島之旅

換我眼睛中有淚水了。

這是建立自信心的第三個層次,自我感。

自我感,不是自大自戀,不管別人也不管環境,但也不是自卑自貶,總是讓步是不會有自我的。

自我感,是雙腳站穩,看見並認可一路走來累積的存在,為自己發聲。

這個故事,之所以會那麼動人,是因為小乖為自己發出了真實的聲音。

小乖這一刻的自信,不是裝出來的,當她誠實地面對自己的處境,再透過創作告訴大家「我是誰」,便展現了真正的自信。

這就是自信的三層次:有了安全感,我們愛自己,經歷挑戰,磨練自己,然後有一天,我們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