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過這種疑問嗎?

▶︎ 為什麼經歷幾段感情都是類似的結局,而過了幾年我還是在痛苦中輪迴?
▶︎ 何以我找的對象,他們終究都令我失望?
▶︎ 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對的人到底在哪?

莊博安心理師在《#為什麼我們總是愛錯》裡提到,在親密關係中大多數時候的痛苦,只是替多年前你在家庭裡受的傷喊了出來。

作者在書中將我們在原生家庭中所發展的人格與潛意識愛情劇本,分三種角色:

#拯救者
拯救者常出現在失功能的家庭,比如有個失意的父親、悲傷的母親、逃跑或生病的手足。他們在兒童時期,即相當敏察父母的情緒,並逐漸展現某些功能性來扛起家庭的責任,比如照顧手足、傾聽父母心事、過早出社會、承擔起家務工作,以維繫平衡家庭的失功能。他們透過拯救別人,來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也渴望自己有天能被拯救。

#受難者
受難者在童年時期可能經歷在情感、財務上的匱乏,使他們在後續產生神經質的渴求。需要以無能、渴求幫助的眼神,來乞求他人給予,就好像那些愛或物質本身,無法由自身來獲得,因為他們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所以一輩子在外苦苦追尋,被孤單與焦慮給囚禁,無法與自己相處。

#逃避者
因為過去累積的傷害,讓他們意識到,在關係中帶有期待,只會讓自己受傷,於是他們開始不再對別人有期待、不給出承諾。有些人會用性來解決內在的焦慮,就像是小時候哭時需要被媽媽安撫,他們則在長大後,透過約炮,在過程中感受到強烈的親密感,以獲得情感上的撫慰。只是安慰僅存在片刻,他們即會收手,回到熟悉的繭裡,否則他們擔心自己可能面臨再次被丟下的風險,那些痛苦,他們自認無法再經歷。

人在童年時受到了傷,為了避免再度受創,或是期待獲取補償,衍生出這三種角色,想要幫助自己存活下去。

除非一個人真正的意識到這些角色,和它發展的脈絡,同時覺察到他如何限制你真實自我的展現,以及限制你對他人付出真正的愛,並且去修正對自己、他人與世界的觀點,告訴自己,我值得被愛,有些人真的值得相信,世界大致上值得信任,如此相信,你才有可能靠近真正的幸福。

倘若你已經意識到了,那麼我們想跟你說:你需要的只是勇氣。我很確定,這世上有很多愛你的人正在等待你。你的勇氣需要展現在,你可以練習伸出手,試著依賴,展現一點點愛,儘管被拒絕,世界也真的不會毀滅,會毀滅的是你把你想像中的繭,誤以為是全世界。

文|廖梓鈴

——————✍🏻

✦ 留言分享你是哪一種角色?
✦ 收藏此貼文,在需要時讓它陪伴你!

#女人迷#女性生命教練#感情#受傷#創傷#童年#原生家庭#愛錯#女人迷談依附理論#WomanyU#proudtobewomanyor

發佈時間:2021-07-08 19:00:11 +0800
查看社群貼文
回到 Story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