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生活工作都受到極大的影響,難免會因為這些突如其來的改變,感到心情低落。

然而,面對無常,其實我們都很無力,常常一個好心的建議,卻變成爭吵的開端。

到底該怎麼安慰對方,又不傷害關係呢?

——————✍🏻

首先,安慰他人要避免這三大誤區:

一、灌輸正向思考
不要用正向的人生哲理來安慰人家,那會讓對方有觀點和感受被否定忽視的感覺喔!

二、說自己的故事_
你的故事主角是你,和對方無關,他要的是被接住,而不是經驗談。

三、作分析給建議_
就算建議再好,指導都可能使關係變質,讓你們之間不對等,有高下。

——————✍🏻

對於展現同理心,Teresa Wiseman 提出四個原則:接受觀點、不加評論、看見情緒、嘗試交流。

原來,同理心不是什麼說話的藝術,而是透過展現陪伴的意願,去產生連結。

而同理心的結果,是讓彼此在連結中得到力量。

❶ 接受觀點

當一個人處在負面情緒時,就算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帶有矛盾,也不會因此就變好,反而衍生更多負面的自我評價。

所以就算你看待問題的觀點比較合理,也不一定要說出來。你要相信,人跌倒會自己站起來,安靜聆聽就好了。

❷ 不加評論

不要急著想幫忙解決問題,就給出你的建議,因為每個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心裡面多少都有答案,只是處於負面情緒時,智慧閉上了眼睛而已。

對方期待的是「你懂我!」的感覺,想要被支持,然後得到走下去的動力。

❸ 看見情緒

雖然問題往往都明顯到任誰都看得出來,依然要把專注力放在他的情緒上。

不要說:「你就怎樣怎樣就好了啊!」
(想著解決問題)

可以說:「因為那樣,你很不舒服吧?」
(看見問題帶來的痛苦)

➍ 嘗試交流

你可以說:「雖然我現在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也不知道現在自己能為你做什麼,但謝謝你願意告訴我。」

想要與對方連結的態度,勝過你能為他帶來的好處。別忘了,真正能讓心好轉的是「連結」,有時只是默默的陪伴,就足夠得到面對現實的力量。

讓我們用同理心,讓陪伴有品質,在良好的連結裡,好好說愛!

——————✍🏻

關於小虎老師:@voicetaster 本名羅鈞鴻,聆韵企管顧問首席講師,致力於聲音與溝通表達訓練,擅於陪伴學員探索內在動機,助人由內而外改善說話問題,期許自己能夠:「陪伴他人,透過聲音更好地成為自己。」

#女人迷#女性生命教練#你的關係教練#小虎老師#羅鈞鴻#說話#溝通#伴侶#吵架#WomanyU#proudtobewomanyor

發佈時間:2021-05-30 14:00:51 +0800
查看社群貼文
回到 Story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