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東大高材生,還是笨笨可愛的女生更好」
這樣微型歧視的文案,竟然被張貼在東京大學裡?
在東京大學,女性學生比例為 24.6%,女性教師的比例則為 17.6%,與國內外的其他大學相比較低,性別比例失衡。在 2022 年,東京大學啟動 #WeChange 性別合作改革,目標在 2027 年將女性比例提高至 25% 以上,以實現校園內及日本社會的性別平等。
2024 年 5 月,#WeChange UTokyo 團隊製作使用「逆風詞語」的系列翻頁海報,海報第一頁以半透明呈現,並點出問題:「為什麼東京大學的女性學生如此之少?」且提醒人們注意,「在閱讀這些內容時切記,這些話對於相關人員來說是非常痛苦的。」
翻頁後則是一連串的逆風詞語,包括:「女人的幸福就是嫁入豪門 ♡」、「找工作失敗了,也可以依靠男人啊」,這樣帶有對女性的無意識偏見,不但會抑制女性的積極性,甚至影響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計畫策劃者之一的東京大學多元共融共創中心副教授中野円佳說,這來自於 2023 年針對東大內的學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員進行「因性別而感到不適的經驗」調查,最初預期約 50 人會參與,最終收到了 687 份回覆,且男女回應率相當。
在進行問卷調查的過程中,團隊收到了一些參與者對於回憶起不愉快經歷而感到心理上的壓力,也曾猶豫是否該繼續進行這項計畫,進而將焦點轉向了「如何讓更多人了解到這個問題?」最後決定加入翻頁的互動元素,讓不想看到的人有選擇不看的權利。
這樣視覺化的創意宣傳,在社群上的討論也看見了這項倡議操作的反思:
「作為一個男人,我覺得我在這裡受到了指責。」
「讓男學生感到內疚有什麼意義?」
事實上,在推動公平議題、支持特定族群的倡議時,最常面對的就是不同族群的挑戰。因此在推動 #DEI (#多元共融)時,我們可以多加思考,如何讓每個群體都能成為彼此的盟友?
1️⃣ 倡議涵蓋多元對象:每個人都會遭遇歧視,在倡議時也納入不同性別所面臨到的挑戰
2️⃣ 創造支持環境:創造開放對話空間和反思管道,促進同理,透過對話或培訓活動,增進彼此的理解
3️⃣ 運用共融語言,提供積極範例:幫助大眾不只知道「不能這樣做」,更重要的是「可以怎麼做」
想理解更多 DEI 趨勢與作法嗎?
免費訂閱 🗞 DEI 月報
企業報名 🏆 DBTA 多元共融願景獎
(報名收件時間:2024/05/29 - 2024/07/31)
#女人迷|#Womany|#多元共融|#DEI|#DBTA|#多元共融願景獎|#性別平等|#欸你知道嗎|#微型歧視|#無意識偏見|#東京大學|#逆風語言|#言葉の逆風|#VerbalHeadwi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