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最好的疼愛是手放開」?
👉🏻 5 個減法哲學「愛是要給他自由」!
🚜 割草機父母 4 ni?
你或許聽過「直昇機父母 Helicopter Parents 」,但你知道還有進階版的「割草機父母 Lawnmower Parents 」嗎?
取字面意象,指現代部分父母如同割草機一般主動為孩子剷除視線內的雜草——挑戰與困難;但你知道嗎?過度的干涉,恐將影響孩子成長所需的自主、獨立經驗。
根據美國臨床心理師 Yael Schonbrun 的研究指出:
🗣️ 人類根據演化邏輯與社會發展,有「越多越好」的思維不斷堆疊
🗣️ 人類有渴望避免「不確定」的天性
因此,許多父母傾向為孩子多做一點。你也有這個煩惱嗎?試試減法育兒 👉🏻
1️⃣ 開啟自我覺察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Schonbrun 鼓勵父母開啟感官:「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實踐某種行為,就無法改變它,因為改變始於自我覺察 — 尤其在你已習慣性地做某事的情况下。」
2️⃣ 知道「減法」是選擇
根據 Leidy Klotz 的實驗指出:當人壓力過大時,傾向依賴思維捷徑,避免錯失機會。
解法?創造新的認知迴路!
首先你要知道這選擇的存在,才能提醒自己:減法是選擇之一。
3️⃣ 說「不」不等於減法
「我都沒有追加新的任務了!算減法育兒吧?」不盡然!
拒絕額外的任務或活動邀約,只是避免額外負擔的產生。但對多數人而言,可能原先的時間就已不足以應付行程表上累積的壓力。
4️⃣ 記得決策的核心價值
每件事都好重要,怎麼辦?
Schonbrun 建議思考:「這件事對我來說意味、代表什麼?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若某事不僅無法反映你的價值,還徒增生活壓力,不如勇敢捨棄吧!
5️⃣ 減法不代表永遠不能「加」
重點並非「加」或「減」,而是開啟自我覺察、理解自己有做選擇的主動性。
「反思『我想要如何構築我的生活,該增加或減少』,本身就是一個有益、需仔細思量的事。」Schonbrun 說。
「我要愛到你可以很放心的,頭也不回的離開我。」——嘉新水泥總經理 王立心 Liz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Liz 以怎麼樣的心境放手、讓他們試錯?父母是孩子的「岸」,此話怎講?更多精彩內容快上 YouTube 看《與軒軒講》全新集數 EP 26!
🔍 Follow us on YouTube&Podcast《與軒軒講 Talk with S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