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首次談及出櫃的心路歷程,這條路走得很孤獨,當其他人把它當作「出櫃導師」,期時他得面對更的自我矛盾。

鏡頭前的蔡康永哭了,那個我們印象中總是話語詼諧,總是陪小S放肆撒野,總是圓融以對批判,總是不諱言談自己性別認同的蔡康永哭了,幾乎是我們印象中首次,他坦誠自己的脆弱。

放眼望去,演藝圈裡出櫃這條路,竟是這樣孤獨。作為一個走在前頭的人,他要承擔的就不再只是他自己了。

2001 年裡李敖一句犀利的「你為什麼不結婚?你是不是gay?」,那一天,他出櫃了,打從心底甚至不覺得自己必須活在櫃子裡。也從那一天起,蔡康永除了是蔡康永之外,也成了藝人朋友的「出櫃導師」。

該不該出櫃呢,該不該讓深愛我的歌迷或影迷知道,我曾經隱藏過自己,我其實不是你們認識的那個我?

我其實有我愛的人,但我卻不被允許說出口?

「演藝圈呢,只要有人想出櫃了,會先來問我。很多明星跟我沒那麼熟,他們會偷偷地透過朋友,繞來繞去地傳簡訊來……對方說10分鐘後要出櫃了,來諮詢我的意見。」

「我會跟他說,站在一個孤單的立場,我很希望很多人陪我。我很希望很多人陪我,不要每次提到這個題目的時候,只能亮出我一個人是活著的人,我們總得給那些爸爸媽媽看,你出了櫃不會死掉,不是每個出櫃的人都被社會逼到陰暗的角落,沒有路可以走。」

「可是我站在理性的立場,我會跟他們說,如果你是我弟弟,我會告訴你不要這麼做,或者我們再等半年,你冷靜下來,我們再商量這件事。」

蔡康永細訴走在前頭的孤獨和矛盾,孤獨是因為這條路回頭望,沒幾個人了;矛盾是因為所有人都相信他活得好好的,所以把太多辛苦往肚裡吞。他知道自己證明的不再只是蔡康永活得很好,更是沒有一個出櫃的人該被逼到絕境。看著螢幕的時候,我鼻酸到不能自己,有太多時候你明白生命,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

「我能夠做到的唯一一件事情,只是證明給那些擔心的爸爸媽媽看,我們並不是妖怪,可以很好的活在這裡。」

或許我們總在蔡康永的身上放上太多「理所當然」,他理所當然要是堅強勇敢的;出櫃理所當然是不痛不癢,不得不為,而忽略在社會風氣尚未自由,在反對人士仍指著同志鼻頭大罵「破壞家庭」的前提下,「出櫃」從沒有這麼快意快為。

那來談談出櫃吧,出櫃不只是出櫃那一天,還有那一天之後。出櫃的背後可能意味面對親友的指責與長期抗爭,工作機會的剝奪,一個家庭與人生的崩裂,甚或是長期的自我質問和掙扎。(推薦閱讀:身為出櫃同志,我從小最不缺的就是霸凌

能出櫃的人很好,不想出櫃的人也很好,而這才是社會該真正面對的。我甚至想,當「出櫃」一詞仍然存在的時候,就代表我們始終相信同志必須跟大眾解釋些什麼,只好在身上貼上「已出櫃」的標籤,「對不起,不能符合你們眼中「男人愛女人」的期待。」

但是愛說到底,何必解釋呢?終究愛裡就是相愛的兩人,再無其他。等到有一天「出櫃」一詞不再讓人大驚小怪的時候,或許,才是我們真正相信「愛從沒有不一樣」的時候。不需要勇敢,不需要堅強,就能毫無芥蒂的去愛。

在那之前,我們只得哼著蔡依林的歌,揣懷著自己的心事,暗自祈願世上少些對愛的不諒解與互相攻訐,多些坦然擁抱自己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