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的離職育兒,或重返職場,是出自於個人意願或迫於現實的無奈?在職場上又會遇到什麼困難?

文|楊子霈

女性要如何兼顧工作與家庭?或者說在缺乏彈性工時及托育支持的社會裡,根本就不可能兼顧?

美國社會學著作《菁英媽媽想上班:美國頂尖名校女性重返職場的特權與矛盾》,深入探討這舉世普存的性別難題。

兩位美國社會學者帕梅拉・史東和梅格・芙喬,訪談了五十四位美國長春藤盟校畢業、曾從事專業或管理工作的菁英媽媽,她們都在結婚生子後選擇離職,十二年之後研究者再追蹤訪談其生涯與心路變化,試圖探討看似最有生涯選擇權的這群上階層女性,她們卻選擇退出職場照顧家庭。

  • 這究竟只是個人自由意志的抉擇,還是因社會及職場的推力造成?
  • 這個抉擇又對性別平等的追求有何影響?
  • 而當她們想重返職場,她們又會遇到哪些困難?分別以哪些形式回歸?

結果發現,成就裴然的女性自願暫停職涯,一方面是她們所從事的男性為主的專業工作如法律與商界,其工作文化如長工時、期待員工隨傳隨到等等,不利於彈性工作,所以這種「選擇」並不是出於個人偏好,而是因為這類工作的本質要求「全力以赴」,迫使她們必須在「全力以赴」與「退出職場」之間抉擇。

女性職場困境。
圖片|Photo by Artur Voznenko on Unsplash

為了回到職場又兼顧家庭,媽媽們的生存策略

一方面,當代美國主流的文化模式「密集母職」的意識形態,期待母親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與金錢養育孩子,也使得菁英媽媽們想要退出職場,才能全力「規劃栽培」小孩,職場「推力」與家庭「拉力」之下,菁英媽媽們便經常選擇退出職場回返家庭。

而從十二年後尚能追蹤到及同意受訪的四十三人中,有五分之一依然沒有回到職場;回到職場的媽媽們,其回返之路則漫長而坎坷,大多數也不會回到十多年前她們所在的職場,因她們對於工作的態度已然被家庭照顧工作改變。

延伸閱讀:「你們下班了,我還沒」職業媽媽們回家後,能有自己的時間嗎?

為了兼顧工作與家庭,她們採取的策略如下:

一、轉換跑道到完全不同的職業生涯,比如自行創業或選擇非營利部門公益取向的工作,因為母職經驗讓她們的價值觀更轉向利他主義,然而這麼做風險也很高,需要大量的投資、試誤,並且容易失敗。

二、修正跑道,到過去的領域裡接案或當臨時工,不過也就不太穩定,而且缺乏全職工作的保障。

三、捲土重來,重回原先行業,但尋求可以接受她們彈性工作需求的雇主。

較常選擇第三種道路的是過去從事女性為主的工作如教書工作者,而如果返回男性主宰或男女混合的菁英職業者,則幾乎五年內都會再度放棄她們重啟的職涯,因為工作時間還是缺乏彈性,雇主也可能不像他們起初說的那麼有彈性。

新手媽媽顧小孩。
圖片|Photo by foly on PIXTA

這部分的討論很詳細而精采,我從其中看到菁英媽媽們,努力以各種策略兼顧家庭與工作,而且從家務育兒、社區志工等利他主義的工作中尋找人生意義,這些調整與奮鬥讓人動容。

但男性主導的菁英職業又依舊是那麼為難家庭照顧者,這無情的殘酷也令人省思。

而本書最精采的覺察是:

高學歷高成就的菁英媽媽和同樣職業的另一半結婚,反而必須為了鞏固家庭階級利益而退出職場,這呈現了階級利益與性別利益的抗衡,也使得菁英工作越來越強化理想員工的規範(如超時工作)、職場越來越由男性所主導、家庭分工更趨傳統。

菁英媽媽的另一半也得花費更多工時更投入工作賺錢,而不能協助家務育兒,或者說無緣享受家務育兒和志工活動的樂趣,其實並不人性也並不健康。

同場加映:婚後自我和母職只能二擇一?專訪海頓媽媽:電機專業,興趣烘焙,用實驗精神傳承母愛

如何兼顧家庭與工作?

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使得女性和男性都能更好地享有家庭與工作之樂呢?

本書提供了一些建議方向:

一、政府可以法律規範工時,要求支付加班費給專業人員及管理人員,使得這些長期被「公平勞動標準法」排除在外的一群員工,也得以享有正常工時。

二、終結職業內部和職業之間的性別歧視,提高女性主導工作的薪水,長久以來,男性和女性所做的工作類型相差甚遠,女性工作如教師、照顧工作等等的收入也偏低。

三、鼓勵男性共同養育子女,比如可以仿效瑞典及加拿大魁北克的帶薪育嬰假/陪產假中有三個月的爸爸配額,爸爸不用就沒了,讓爸爸有誘因使用帶薪休假⋯⋯等等,總之,期待藉由體制變革,來建立一個更人性、更平等的社會──允許所有女性(和男性)享受他們應得的工作和家庭生活。

新手爸爸顧小孩。
圖片|Photo by Peter Dlhy on Unsplash

偉大媽媽:給在母職中掙扎的女性們:對孩子的陪伴有價值,對工作的付出也深具意義

以上雖然是指美國社會的狀況,但也值得同樣高度資本主義、工時過長、密集母職且托育支持不足的台灣借鏡。

儘管我自己很幸運是公立學校老師(以本書的說法是女性為主導的職業),工時固定,能請育嬰假、家庭照顧假來照應家庭,但有次在他校教師研習演講時,還是被一眾女老師提問如何兼顧家庭與育兒的問題,而且我們彼此交流熱烈,成為該場演講最令人難忘的部分,可見這還是普遍困擾著職場媽媽的難解習題。

身邊也有許多菁英媽媽朋友,為了照顧家庭不得不退出職場,重返之路相當曲折,因此看到本書更為有感。

養育孩子不只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而已,打造所有人都能共享工作與家庭之樂的職場與社會,讓男性和女性都能共同負擔、同享生活,真的是很值得我們共同奮鬥的目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