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情侶或夫妻,要如何安排與對方共處的時間及獨處時間呢?首先要知道自己對於「放鬆」的方式⋯⋯

工作、家事兩頭燒的現代夫妻,光要睡飽就已經很不容易,還能怎樣擠出放鬆和共處的時間呢?這是我曾經一直問自己的。

雖然我們很難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奢侈的耍廢或享受浪漫兩人世界,但完全沒有喘口氣的機會,可是會讓人崩潰、關係崩解的。

怎麼在有限的時間,讓自己充飽電,同時感受到「有對方真好」,的確是維繫婚姻很重要的一環。

我原本的性格並不是很懂得放鬆和享受。想想看,我從台灣搬到德國,工作的時間和責任變少了,但我做什麼呢?寫作!

短短一年就累積了一百篇文章,出版了一本書。我原本就有自己的事業,搬到西班牙後卻又跳下海,參與創立 Jascha 的新品牌。

這些事蹟應該能證明,我真的是一個很喜歡「沒事找事做」的人。

對我來說,工作不只是工作或收入來源,而是一種「熱忱」與「樂趣」,特別是當我可以學習到新東西的時候,更可以從中得到無比的滿足。

然而,我這種「熱愛一件事就一頭栽進去」的性格,時常讓我被提醒著去休息。我感謝孩子們的存在,他們防止了一個「超級工作狂」的誕生。

孩子們會敦促著我陪他們玩和聊天,要求我放下工作,一起去吃冰淇淋。而因為要接送孩子,我也必須在特定的時間關上電腦,「必須」過著一天只能工作三到五小時的生活。

當朋友看著我在公園陪兒子野餐踢球、在廚房烤餅乾蛋糕的照片,莫不用羨慕的語氣對我說:「真希望跟你一樣悠閒!」然而在不同角色頻繁的轉換中間,我仍舊有一些糾結,只是隨著在家工作的「年資」增長而逐漸調適。

Jascha 在這點上就與我天差地遠。德國人一般來說很堅持「個人時間」,如果下了班老闆還拚命傳訊息,員工可以拒絕回應、甚至抗議。

我認識的德國人總有很多自己的事可做,有些人下了班固定慢跑運動、繪畫雕塑、在廚房裡研發新食譜,甚至織毛線、參加登山隊、組織樂團、當熱門音樂 DJ 等等。公公家裡就有一整套專業 DJ 設備,他每天從醫院下班之後,就沉浸在音樂世界裡。

我許多歐洲朋友,下了班的生活都十分精采。我發現,這些習慣是從他們小時候就培養起的。因為德國小孩上課的時間很短,中午或下午兩三點以前就放學了,也沒有成堆的作業或評量,因此每個人都得學會「打發無聊時間」。

特別是在德國鄉下成長的 Jascha,他的童年生活就是放學後做一個小時左右的功課,接著吃喝玩樂到上床睡覺為止。除了足球隊和跆拳道,他完全沒參加過其他課外活動。

到現在,他已經是爸爸了,還是很喜歡在孩子睡著了之後,約他哥哥或朋友們打連線電動,一邊聊著生活近況(現在我在寫稿,他正在做這件事)。


圖片|Photo by Ava Sol on Unsplash

接受每個人對放鬆的定義不同

而我卻不是這樣成長的。我的童年每週行事曆都是滿滿的!對我這個很愛學習的怪咖來說,滿滿的學習讓我覺得很充實。放學後去學畫畫、學書法、練鋼琴、下圍棋,這些其他孩子覺得很「痛苦」的事,我完全是樂在其中,到現在都是。

我喜歡閱讀、書寫,找各種有趣的新知識來學,沉浸在學習的世界中,幾個小時都不覺得累。

我也喜歡打掃,壓力大或心情不好的時候,我特別喜歡把廚房和浴室弄得乾乾淨淨,好像腦袋也跟著乾乾淨淨。對我來說,「學習」和「打掃」就是放鬆,就是娛樂。

我也很喜歡和孩子在一起,特別是沒有任何時間表需要追趕,單純一起胡鬧玩耍的時刻。我喜歡和青少年女兒聊天,和五歲兒子擁抱親吻。如果出門渡假,我覺得和孩子在一起更有樂趣。

但 Jascha 則與我不同。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自認得扮演好「大人」的角色,必須保護和引導他們。雖說他也十分疼愛孩子,但對他來說,完美的放鬆之旅,絕對只有我們兩個人。

從以上的分享就可以知道,每個人對於放鬆的定義可能大相逕庭,如果我們硬要對方用「我覺得」舒服的方式來休息,可能會適得其反。年歲漸長之後,我也愈來愈明白、也愈能接納每個人之間的不同。不只是理解其他人,更要學習接納自己。

四十歲以後,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不勉強的工作與度日,這才是我理想的美好生活。無論是刻意讓自己無所事事,或強迫自己不喜歡也得去學,都無法感受到真切的滿足,當然也無法持久。

了解自己,也接納他人,家庭關係才能「真正放鬆」。

同場加映:6 位韓國高人氣 IG 插畫家,畫出情侶的 26 種心動瞬間

正因為我對自己的「癖好」有所認識,所以能接受另一半對「個人時間」的獨特需求。

Jascha 認為健身非常重要,所以就算我得在他健身時間「幫他」帶孩子或單獨工作,我也認為這是他的重要行程而全力支持他。

同樣的,Jascha 也會保護我享受寧靜的片刻,在我不希望被打擾的時候把孩子帶開,或刻意保留時間給我享受獨處。

我們不認為彼此花時間在獨自的娛樂上,是浪費時間或是破壞關係,我們喜歡對方感覺快樂。這對我們的親密關係來說,也是很重要的。

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會需要溝通。由於雙方都有工作也身為父母,因此個人放鬆的時間往往需要另一半的支援。無論在時間上的協調、親職方面的彼此補位,或者期望上的調整,雙方若能達成共識,就能保有自己,也能愉快共處。

夫妻雖然好像應該是最了解對方的「另一半」,但其實沒有人是彼此肚子裡的蛔蟲。

如果沒有攤開來聊清楚,兩個人對於怎麼「個別」和「一起」享受空閒時間,可能會有天南地北的觀點。要是存在這樣的誤解,就容易在忙碌和疲憊時產生摩擦。

以下就分享幾個既能擁有自我,也能享受相處的祕訣。

祕訣一:清楚了解自己

首先,要了解自己。如果我們連自己喜歡什麼都搞不清楚,絕對會浪費很多寶貴的時間在做一堆「看起來很放鬆」卻無法讓自己振奮的事。

舉例來說,Jascha 喜歡的事,可能比較接近一般的「休閒娛樂」,而我在許多人眼中,可能像個瘋子,根本不懂得休息。

然而,他去運動所得到的肢體放鬆,我在家務勞動的過程裡得到了;他在打電玩裡所進行的社交互動,我在與好友通訊及寫文章之間,也滿足了。我們從事的活動或許截然不同,但得到的快樂與滿足,卻是相同的。

早年,我創業進入比較穩定的階段,開始有空閒時間之後,曾經固定與姐妹到不同的網美咖啡廳喝下午茶。一開始還覺得挺新鮮的,後來我發現姐妹們放鬆的方式,對我並沒有相同的功效,甚至感覺有點壓力,還不如待在家裡窩沙發聊天。

我也嘗試過每週都去一次泰式按摩,但後來我發現一週一次的油畫時間,讓我更有勁。我花了一些時間才了解,腦袋想要知道的事得到解答,或經由學習而突破了過去的盲點,我才會覺得非常快樂,甚至睡得特別香。

了解自己,你才不會浪費時間去追求別人羨慕的生活,卻不是自己所愛的。

前面講過,每個人放鬆的方式都不同,然而我發現,有不少人連「自己做什麼事情會快樂」都不知道。

所以一個不喜歡運動的人,勉強自己跟著另一半去爬山,認為這樣可以增進夫妻感情,事實上是讓自己疲憊也提不起勁;另一個人也覺得,這個登山夥伴總是臉很臭,看來一點也不享受。

與其如此,不如讓喜歡登山的人好好享受山林間的樂趣,另一個人則用其他方式支持並參與(例如為他準備美味的便當,或等在終點處,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等等)。

問問你自己幾個問題:

  • 有什麼事情你做起來樂在其中,結束後也覺得身心舒爽?
  • 哪些事是你喜歡與另一半一起做的,而哪些事你寧願一個人做?
  • 你在什麼時間做這些事會覺得輕鬆?
  • 你需要對方怎麼樣配合?

如果你能掌握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就等於給了對方一本「使用手冊」,簡單明瞭。在做日常活動的時候,不妨多花一點時間體會「做這件事時你真正的感受」。不要人云亦云,受到先入為主的觀感影響。

延伸閱讀:「他們好閃,看起來好幸福」一直放閃的情侶,也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祕訣二:講出來!別讓對方猜

清楚說出「我今晚需要一個小時做自己的事」或「你可以配合我在這時間做這件事嗎?」別出謎語給另一半猜。讓對方有心理準備,並保留對方說「不」的權利。

東方文化有很多的「盡在不言中」。在我與 Jascha 剛交往的前兩年,這點是我們爭吵的前幾大原因。我總覺得「你應該知道」,而他認為「你不說我怎麼會知道」。

如果今天你真的需要獨處,好好的告訴對方;如果你需要人陪,也直接的表達。

想看某部電影但對方不喜歡?可以自己找時間看,或找同好一起去看。我家的解決之道,就是利用搭飛機時把對方不會喜歡的電影一次看個過癮。

我雖然始終無法理解 Jascha 對健身的狂熱,但他總是會先與我協調上健身房的時間,如果我無法配合,也會開口請他挪時段;他也無法明白為什麼我晚上總需要一個鐘頭閱讀、寫作或學習,那些都不算我的正職工作,為什麼要那麼認真?但他一直都很尊重我的喜好。

彼此沒有針對「你」或「我」的糾結,很單純的針對「事情」溝通,就不會產生不愉快。

祕訣三:營造「儀式感」

我們都在家工作,所以相處的時間不算少,但那些時間往往不是在忙工作,就是與孩子有關。

經過幾年的協調,我們找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睡前「固定」至少一個小時,完全保留給對方。有時喝杯紅酒聊聊天,有時將白天還未討論完的話題談完(但不談公事),當然也時常一起追劇與享受親密時光。

我們曾經嘗試過「特別的夜晚」,但發現累了一天,還要特別準備出門,感覺更累。素顏加睡衣,「宅在家」反而舒適又幸福。

現在孩子大了些,我們偶爾會安排特別的午餐或夜晚,但比起來,我們更享受每晚固定時間的相處,平凡的小活動多了點特別的「儀式感」。這樣的放鬆時刻,對安然入睡也很有幫助。

你會喜歡:「正式結束,才會正式開始」有了儀式感,對生活就有更多愛

祕訣四:保有「那幾件總是一起做的事」

Jascha 和我共同的娛樂,就是吃好料和追劇。我們會安排孩子不在家的午餐,去米其林餐廳摘星星,或者探訪雜誌上介紹的美食;每天晚上十點半之後,是我們認真追劇的時間,各自放下所有的工作和個人娛樂。

我們並非所有的嗜好興趣都相同,然而兩人找出這幾項能夠一起做的,就「堅持」一起做。

當我們做這些事時,兩人都覺得愉快,而不是其中一個人「陪」另一個人做。在這些時刻裡,我們有很多的交談和互動,而非只是「殺時間」。

享用美食的時候,一起經營事業的我們自然會觀察餐廳裡的動線和工作狀況,甚至管理的風格和巧思,這些討論也算是「共同興趣」的延伸呢!

有摩擦時,不把對方當敵人!

當然,我們夫妻都在家工作,長時間在同一個空間相處,難免會產生摩擦。

之前,我們幾乎沒看過對方在「工作模式」中的樣子,開始一起工作後,他才發現,原來我工作起來就是火力全開、全力衝刺,沒有甜言蜜語的空間;

而我也才知道,他很難一心多用,只要認真在讀一封 Email,周圍不論發生任何事情都無法反應。這些曾經都是我們吵架的「主題」。

但也因此,我們這一年多來建立起微妙的革命情感,更在一起工作中學到了「不把對方當敵人!」,就算衝突發生時很難避免這樣的情緒,但事實上,我們應該是支援彼此的戰友:如果沒有他提醒,我很可能一整天都忘了吃飯喝水;如果沒有我安排好「今日工作項目」,他專心做起一件事之後,常常就忘了其他件。

此外,尊重彼此的空間,也很重要。

每個人需要的工作環境不同,有些人不喜歡工作時旁邊有人走動或說話,有些人卻能夠在三個孩子奔跑的同時還能做事。

我與 Jascha 就是這樣的天南地北,事不如願時,我們會努力保護對方,盡情用自己方式工作和生活的權利。我會提醒孩子,爸爸忙時先別跟他講話;他則學著欣賞我把筆電拿到廚房一邊工作、一邊煮飯(有時還一邊陪孩子)的隨興作風。

我想,「不勉強對方用自己的方式過活」也是婚姻裡頭最大的一門功課。

有段時間,我們時常發生摩擦,因為工作和育兒上各有不同的觀念與做法。但我們都很珍惜每天晚上的一個半小時,放下老闆與爸媽的角色,專心將今天歸零,好好做對方的伴侶和好友。

如果當天仍有疙瘩沒溝通完畢,我們會先與對方好好講清楚「不舒服的點究竟在哪裡」以及「我希望下次發生同樣的狀況時,你可以這樣做嗎?」很多時候簡單說句「今天很抱歉,我很愛你。」便可化解大半的衝突了。

夫妻關係這個主題實在太廣,我們也絕非兩性專家,只是在這些年幾乎天天二十四小時的朝夕相處之中,發展出專屬於我們兩人的模式與心得。

你們也可以找到自己的,最重要的是好好認識自己,好好溝通協調,最終還是要畫出一個屬於你們的「家庭行事曆」,並且堅持把「夫妻時間」放在裡面。

我相信,這對家庭的正面氣氛一定有所幫助。

Point

1. 每個人放鬆的方式不同,了解自己,才不會浪費時間追求別人羨慕的生活,卻不是你所愛的。

2. 我們不認為彼此花時間在獨自的娛樂上,是浪費時間或是破壞關係,我們喜歡對方感覺快樂。

3. 別出謎語給另一半猜。讓對方有心理準備,並保留對方說「不」的權利,都是很重要的。

4. 我們並非所有的嗜好興趣都相同,然而我們找出這幾項能夠一起做的,就「堅持」一起做。

5. 當我們放鬆時,兩人都覺得愉快,而不是其中一個人在「陪」另一個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