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國內外發生數起震驚世人的強暴案,當中最令人驚訝的莫過於旁人對於被害人的指責。在強暴案件中,明明是具有犯意的加害人侵害被害人,為何總是有人會問:「為什麼她要穿那麼少?那麼露?」「誰叫她喝酒?」「她晚歸,所以她活該?」這種令人萬分不解的論調總是在強暴案中屢次發生,究竟這些人是怎麼回事?除了性別意識不對等之外,心理學還提供另一種可能的原因。

近來兩個月內,國內外陸續發生與強暴相關的案件,這些案件中受害者的處境在在顯示女性受到社會中強暴文化與風氣的影響有多深。其中令人不解的是,這些橫跨不同國家,地區與文化的案件,都有一個共同現象:不指責加害者反而指責被害人。

除了最近幾件新聞媒體有特別留意的事件外,在過去的強暴案件中,指責被害者也是屢見不鮮的事。我們不禁想問為什麼在強暴案中,即使很明顯是加害者的錯,為什麼還總有責難被害者的聲音?我想從心理學的觀點嘗試解釋這件明顯荒謬卻又不斷上演在我們眼前的事。

推薦閱讀:跨性別者反抗強暴的公開信:我被性侵,不是我活該

世界本該是公正的?潛在的信念帶動人類荒謬的反應

世界正義信念(Just-World Belief),是心理學家 Lerner 提出的心理學概念[註1],用來描述人類認知思考上可能存有的某種信念:人類會希望自己的行為有一個合理對應的結果,如此人類的行為才會有意義,自己的付出也可以得到應有的回報。這種信念的程度因人而異。我們常聽到的諺語「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這種信念的最佳寫照。

人類擁有世界正義信念的功能是它提供人類行為的意義性,讓人類有行為的動力,進而計畫自己的人生與未來。它的重要性在於如果一個人的行為無法有合理的對應結果,人類將無所適從,我們無法說服自己,行為可以得到怎麼樣的預期的結果。

只是,這種信念的背後可能無法含括世界的真實運作方式:我們也常看到「種瓜沒有得瓜、種豆沒有得豆」的情況發生。

生活中還是會有不明其因的壞事發生,這些事件可能會衝突人類認知中的世界正義信念。當世界正義信念被不明其因的負向事件威脅時,心理學家發現人類會有一些應對的策略,用來回復被影響的信念,其中一項策略便是從事件中尋找原因來解釋事件的發生。強暴案件中指責被害人的這群人可能便是採用這種策略。

推薦閱讀:心理學的意義治療:為自己決定如何解讀過去,建構未來

人類傾向找一個原因,說服自己可以逃過未來的不幸!

強暴事件中,說出受害者是自己活該的這群人可能是因為腦中的世界正義信念比起一般人還要高,強暴事件的發生影響這群人認知中的世界正義信念,找不到可控原因的事件這群人無法忍受,因此選擇用從事件中找出一個原因或解釋來說服自己,以利腦中的信念可以維持,好說服自己往後不用面對這類不明就裡的不幸。

他們從強暴案件中找出受害者的衣著與行為當成事件之所以發生的解釋,因為受害者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她可以選擇喝酒或者不喝酒、選擇去夜店或者不去,選擇要穿著暴露或者不這麼穿,這類有可控制性的解釋,對這一群人而言,似乎可以應對之後的強暴行為。

因為,只有將強暴的原因歸咎在這些地方才可以使得這群人不用面對自己無法控制的因素:即他人的犯意與意圖的隨機性。更不用進一步承認這個世界的殘酷事實是:既使今天一個人穿得端莊,沒有喝醉還是有可能被強暴,因此拿穿得少更有可能會被強暴當設想或理由,其實也是毫無邏輯。

推薦閱讀:打破強暴迷思

勇於面對不幸,才有可能阻止它再度發生

世界正義信念的影響下,讓某一些人選擇以譴責被害者的方式為他們自身腦中的理想世界做辯護,藏在這層辯護的背後,他們忽略即使不去面對強暴犯的隨機性,這類隨機性的事件還是可能在未來不斷上演。

過往在面對強暴案件中指責被害者的情況,我們常以性別意識解釋這類荒謬,除了說明女性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之外,心理學家提出世界正義信念也讓我們用另一種角度審視,提醒眾人應該將目光從被害者的身上移回加害者。

不應該認為這些隨機性的事件無法控制就選擇不去面對,反而要檢討為何這些隨機性的加害者有傷害他人的念頭,從中改正整個社會中的人與風氣,以期這類強暴案件越來越少。

推薦閱讀:女大生遭姦殺,全民抗議強暴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