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女
跨性別者故事:我去男洗手間犯法,去女洗手間,人們會尖叫
跨性別 Henry 擁有一把沉厚的聲線,臉上有少許鬚根,甚至連手上都長著「雄糾糾」的毛髮,但他身分證性別欄位上的,卻是一個「女」字。為了能在身分證寫上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性別, Henry 決定走上司法覆核之路。
在女校讀書的男孩,跨性別者自白:「我害怕面對自己的身體,卻不敢說出來」
L 的故事,不是我所想像的「因為成績不好,所以在讀北一女時壓力太大而後悔」的情節。而是一名男生,不小心進了女校的故事。
「當女同不好嗎?為什麼要當異男啊」:作為一個跨性別者的兩難
「跨性別」,無論是作為一個抽象概念、自我認同、生理特徵,都挑戰著我們對於性(sex)、性別(gender)與性向(sexuality)的認識。今年通過同婚法案的台灣,對於同志與同性戀等概念已不如以往陌生。但是,我們對於跨性別夠理解了嗎?
一個跨性別者的日記:我只是一直想,何時能早點「做回自已」
在香港,當我們談到跨性別一詞,人們聯想到的,要不是相關的政治議題,例如性別承認法、性別中立設施,就是被套在我們身上的典型二元淒美論述:自小感覺靈魂與身體錯配,長年被社會的性別霸權壓抑,直至某年某日終於忍受不了,決定迎難而上,追隨夢想,繼而活出真我,成為勇敢和堅毅的典範⋯⋯。跨性別人士從以往被神秘化,到現在被政治化,或是被當成「勵志情色」(inspiration porn)的對象,一直都難逃被過度簡化和扁平化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