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戀者、雙性戀、跨性別:性別小辭典盤點
性別表達(Expression de genre)指別人所看到的性別形象。也就是由自己的穿著打扮、髮型、舉手投足、和別人的互動方式、自己的說話方式等等,所建立出來的形象。所有這些表達方式都和某一種性別有關:譬如,化妝和穿裙子,在我們的社會裡,一般常認為屬於女性的性別。因此性別表達完全取決於文化、裝扮法則,以及⋯⋯自己所成長的這個社會的種種刻板印象。
性別表達(Expression de genre)指別人所看到的性別形象。也就是由自己的穿著打扮、髮型、舉手投足、和別人的互動方式、自己的說話方式等等,所建立出來的形象。所有這些表達方式都和某一種性別有關:譬如,化妝和穿裙子,在我們的社會裡,一般常認為屬於女性的性別。因此性別表達完全取決於文化、裝扮法則,以及⋯⋯自己所成長的這個社會的種種刻板印象。
L 的故事,不是我所想像的「因為成績不好,所以在讀北一女時壓力太大而後悔」的情節。而是一名男生,不小心進了女校的故事。
跨性別 Henry 擁有一把沉厚的聲線,臉上有少許鬚根,甚至連手上都長著「雄糾糾」的毛髮,但他身分證性別欄位上的,卻是一個「女」字。為了能在身分證寫上真正能代表自己的性別, Henry 決定走上司法覆核之路。
「跨性別」,無論是作為一個抽象概念、自我認同、生理特徵,都挑戰著我們對於性(sex)、性別(gender)與性向(sexuality)的認識。今年通過同婚法案的台灣,對於同志與同性戀等概念已不如以往陌生。但是,我們對於跨性別夠理解了嗎?
身體的轉變分為兩階段進行,特麗莎每次術後的恢復期都需要好幾個月。身體本身的癒合力可能會反抗它的新形體。初期,變性女子必須每天使用擴張器,讓新造的陰道保持打開的狀態,並且定時用抗菌液灌洗。部分陰囊皮膚會摺疊與縫合起來,讓該部位外貌看似陰唇。
在香港,當我們談到跨性別一詞,人們聯想到的,要不是相關的政治議題,例如性別承認法、性別中立設施,就是被套在我們身上的典型二元淒美論述:自小感覺靈魂與身體錯配,長年被社會的性別霸權壓抑,直至某年某日終於忍受不了,決定迎難而上,追隨夢想,繼而活出真我,成為勇敢和堅毅的典範⋯⋯。跨性別人士從以往被神秘化,到現在被政治化,或是被當成「勵志情色」(inspiration porn)的對象,一直都難逃被過度簡化和扁平化的命運。
此次專訪到 2018 年長庚大學性騷擾一案的跨性別者小雯(化名),當年她為爭取跨性別女性住宿權益,招開記者會揭發長庚大學強迫她住在男生宿舍、進行言語性騷擾。事發三年後,坐在我面前的小雯,目前處於休學、在職狀態,她與長庚大學的官司仍在繼續,而她從未想過,出櫃之後面臨的第一個障礙竟會如此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