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張圖帶你認識情緒勒索:因為害怕而讓步,並不是愛
「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如果你一直以來都讓愛情/親情/工作等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該思考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如果你一直以來都讓愛情/親情/工作等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該思考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最近遇到許多朋友,不管是正要畢業或是打算轉職的,都對自己的人生感到迷惘,不確定喜歡什麼,適合做什麼,更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到底為何而活?
知名主持人蔡康永說:「我不在乎說話之術,而是說話之道; 我的說話之道,就是把你放在心上。」說話之道無論應用在工作上,或是人際交往上,都很實用,要怎麼樣才可以讓人一聽就懂?絕對不是滔滔不絕,或者是將要說的東西背得一清二楚。說話,是溝通、是交流、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將對方放在心上,互相產生信任,才能有好的表達基礎,傳遞正確的目標訊息。
小雨是位資深產品經理,在同一家公司待了 10 年。有感於升遷與未來發展會受限,於是開始向外尋找工作。有些工作是獵頭介紹,也有自己應徵或透過人脈推薦。小雨前後面試了 2、3個月的時間,最後手上一次拿到五個工作機會(行銷活動公司副總,同業行銷經理,其他行業行銷經理,及兩個同業資深產品經理)。小雨還真不知該如何選擇呢?一般人有 2 -3 個工作 offer 可挑選,就已經很傷腦筋了,更何況是手上一次拿 5 個 offer。
一個多面向發展的人很容易說出以下這種話:「我要做這個,因為它很有趣。我要做那個,因為那個能帶來滿足感。」花時間評估哪些事物對自己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讓你在定義「我要做這個」的時候,說得更明確,也讓你覺得更有自信。
美國專門教授和研究邏輯與批判性思維的學者 Brooke Noel Moore 和Richard Parker將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定義為一種謹慎地運用推理,去斷定一個斷言是否為真的能力。
如果說有沒有一個特定的主軸,那我想應該會是:「把每個人放到屬於他的位置。」阿德勒說,每個人最主要的生命任務有三個:工作、友誼和愛。我一直相信:如果一個人能夠找到對的位置,他的生命就很容易會是開心和快樂的。為什麼有些人擔心興趣變成工作,就不再能夠當成興趣了?這對我來說,就是「興趣」和「熱情」的差異在我的分類中,熱情是興趣的高階概念。熱情和興趣有一個最大的差異就是:「我們可以為了熱情承受許多痛苦,但興趣無法。」
舉例來說,我們都會寫 ex. 這個縮寫,因為想說是 example 的縮寫,沒想到這個英文用法居然錯的!晴天霹靂之餘,快來認識更多實用縮寫吧!看完之後快和同事朋友分享,糾正大家的錯誤用法吧!(推薦閱讀:你真的會講電話嗎?人際關係更來電的「職場英文」)
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理師建議:讓孩子相信自己能夠做得好,就自然就更容易做得好。用鼓勵取代責備吧!
也許你是幸運的,從未踏進偏見的牢籠;也許你一直不自覺地承受著固有思維和性別偏見帶來的消極影響,那麼在鼓勵下一代突破這種性別偏見的同時,也可以重新發現自己是否也是早年性別偏見的「受害者」,並做出嘗試改變自己的生活。
「整理的過程」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整理最重要的第一步一樣是「思考」,思考「我們為何要整理」、思考「真正要解決的問題為何」、思考「我們整理的目的」,如果不先弄清楚我們整理的目的,很有可能我們努力整理了半天都是徒勞。我們認為這樣的思考能力,其實就是「整理思維」,也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喔!就像一個棒球選手,他是沒辦法同時又是一個足球選手,又是一個體操選手我覺得我們可以先選擇將一件事情做好就好,行有餘力才去做其他事情
如果把「恰恰好的教養態度」視為一種「美好的事物」,那我以精神分析的視角想強調的,不過是:美好的事物,也許是一種「非全好全壞,亦非好壞各半,卻是在某種直覺與深思熟慮之下的,以『看見孩子的慾望』為基礎來『朝向真愛』」的教養。
從葉永鋕事件後,追求性別氣質的差異認同,花了十九年的時間,依舊無法止息這類的霸凌事件在校園發生;台灣同志運動之父祁家威,更是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去推動同志婚姻的平等權益,直到今日的立院表決案通過,才終於露出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