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推薦啟動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散步、瑜伽超有用
需要休息時仍覺得腦袋停不下來?學會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讓身體能有效地休息與修復,記得要慢慢呼吸。
需要休息時仍覺得腦袋停不下來?學會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讓身體能有效地休息與修復,記得要慢慢呼吸。
社群軟體上常見一句話:「你不要只看到別人表面上的光鮮亮麗,就開始怨天尤人,抱怨這個社會多麼不公,你要知道,在你看不見的地方,別人到底默默地付出了多少努力。」
身為小說家,那豈不才是我的義務,和我的第一優先嗎?」他先在東京經營一家小爵士樂咖啡館,幾年後打出專業作家的招牌,但他發現這種坐著不動的生活方式讓他體重增加很快,而且他還抽菸到一天六十支。他很快就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帶著妻子遷往鄉下,戒了菸,減少喝酒,並且改變飲食,以蔬菜和魚為主。他還每天跑步,而且一直持續這個習慣,逾四分之一個世紀。 村上春樹 (HarukiMurakami,1949年生)
用了許多名人的例子以及身邊朋友的故事,讓我們知道自律的重要性,而成功人士會如此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實施自律的生活。 為何需要自律? 你的人生裡,有沒有一段時間,是曾經荒廢的自己,享受毫無自律的自由,以為享受到了自由,結果把自己搞得一團糟的時候? 作者小野曾經荒廢過兩個月,他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也很久沒有透過閱讀來讓自己有所提升。晚上玩著手機不睡覺,到早上才補眠。結果導致他開始出現各種問題:胃疼、視力下降、悲觀。
將複利的概念套在習慣養成上,藉由一天天細微的進步,累積巨大的改變。具體怎麼做?詹姆斯‧克利爾在(如何建立新習慣:這是你的策略指南)簡單地提到了五個概念,顛覆我們以往對培養習慣的認知。
林志玲在中國節目《精彩中國說》談自己的一路走來,從走紅到落馬、從花瓶說到娃娃音,她沮喪過、灰心、流淚過...
我感覺,自律前後,我過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讀小學和中學時,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考試分數通常只能排到中游;讀六年級和初三時,我進步很大,考進省排名前三的初中和高中。別人認為我念書輕鬆,只有我知道每逢考前必「自殘」的苦:爭分奪秒地念書,夜裡睜不開眼睛就往眼皮上擦清涼油,早上起不來就使勁掐自己的大腿,飽嘗焦灼、緊張的滋味。
近幾年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資訊爆炸,使得社會上的各式刺激、誘惑達到了高峰,吃喝玩樂的多樣性大大誘使人們遠離身心健康作息。現代人逐漸意識到放縱的生活對身心健康的殘害,但要反轉這樣的生活,需要意志力強大的自律習慣推動。不過,從自律在搜尋引擎上成為熱詞的現象以及分享自律心得的大量文章中可以觀察到,自律是個 21 世紀的普遍難題。
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有人頂著被工作消磨的身體,與意志力奮戰持續探索新的知識領域,他們怎麼自律的?也許「自律」太抽象,抽絲剝繭可找到得以遵循的具體方法,究竟何以自律,沒有外力束縛的情況下,還真的能到「自律」嗎?
《愛的迫降》情侶檔孫藝珍、玄彬交往證實,媒體報導,孫藝珍與玄彬拍攝電視劇時互生好感,穩定交往八個月。
致親愛的你,相信你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對未來抱持著憧憬,為了與未來更好的自己相遇,你一直努力著生活,不論是眼前的工作還是讓你珍惜的一段關係,除此之外,你仍然有著許多想法,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實現或是改變某些現況,已經安於眼前生活或是麻木的你,暫時讓自己在不受外力影響下,靜下心來思考,如何從習以為常的生活中獲得新的靈感,重獲新的動力。
剛成為自由工作者的時候,會覺得工作和休息都能在自己房間,好自由好舒服。但是當時間慢慢拉長到數個月、一年,我發現自己一進房間,就要在「躺在床上滑手機」和「坐在書桌前寫文章」之間痛苦拉扯,而後果也像作者說的一樣,幾乎都是「比較輕鬆」的那件事獲勝。就算坐在書桌前,也有「上網瀏覽網頁」、「看影片」和「認真工作」等不同的選擇,打開電腦之後,依舊是「比較輕鬆」的那件事搶下了我最大把的時間,之後才因為罪惡感趕快工作。
你無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嗎?又或者有與疾病對抗的經驗?相信那是一段不堪回首,卻讓人快速成長的回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