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習慣無法持續?習慣養成失敗怎麼辦?比起意志力苦撐,快樂持續更重要
承認吧,你真的沒那麼有意志力,但這不代表你從此與目標絕緣。有沒有方法,不考驗意志力,也能往目標邁進?
承認吧,你真的沒那麼有意志力,但這不代表你從此與目標絕緣。有沒有方法,不考驗意志力,也能往目標邁進?
想要長期持續做某件事,需要找到屬於自己的動機和方法。精選 6 本書和 6 款 App,找出習慣的養成心法和好用工具。
練習在情緒上獨立,設立界線,不要把別人的課題,拿來自己修行。
經營一段感情,用情越深,傷害越痛。面對分手時的心傷,除了自怨自艾之外,實際上我們還可以怎麼做?
將複利的概念套在習慣養成上,藉由一天天細微的進步,累積巨大的改變。具體怎麼做?詹姆斯‧克利爾在(如何建立新習慣:這是你的策略指南)簡單地提到了五個概念,顛覆我們以往對培養習慣的認知。
「這是愛情,還是只是依賴?」有時你不禁在心裡疑惑。五個讓你越愛越強壯的關係練習,讓我們一起往真愛靠近一步、也向更自在的自己打聲招呼。祝福我們都有一天,在愛裡自由飛行。
所以想對男生說,請你們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不喜歡她就不要動不動找她說話,不要發「早安晚安/吃了睡了/睏不睏」之類的話,也不要買零食、送禮物給她,更不要問她們週末去哪、過得怎麼樣。你不喜歡她的話,她有沒有睡、吃得好不好、晚上和誰散步⋯⋯這些關你什麼事?
我感覺,自律前後,我過的是兩種不同的人生。讀小學和中學時,平時不用功,臨時抱佛腳,考試分數通常只能排到中游;讀六年級和初三時,我進步很大,考進省排名前三的初中和高中。別人認為我念書輕鬆,只有我知道每逢考前必「自殘」的苦:爭分奪秒地念書,夜裡睜不開眼睛就往眼皮上擦清涼油,早上起不來就使勁掐自己的大腿,飽嘗焦灼、緊張的滋味。
不愛了,卻也狠不下心分手嗎?如果真的確定不愛了要怎麼辦?本文幾個問題給你思考,找到你的「人生故事」。
但我們總會面臨「該怎樣反應給對方知道」這個難題,有時候對方不在場,還可以多點時間思考,有時候是當場抓包,幾乎沒有思考時間,胸口就已經要爆炸,聲音開始發抖,腦中閃過很多難聽的話,甚至想要動手砸東西。這時候說出的話,表達的方式,通常對方都不會欣然接受,即使對方的確是騙了你。
現實只會讓你不斷的去努力與持續的等待,當你成長到了一個現實覺得你已經足夠時,才會給你那些關注或想要的結果。等待出頭天的那一天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所有讓你能夠速成的技巧都是空洞不實的東西,可能會讓你一時得到收穫,但僅只一時,無法長久的走下去,終究只是夢一場。
在心理學的語境中,迴避型應對(avoidant coping)作為一種常見的心理應對機制,指的是人們迴避那些會讓自己害怕或焦慮的特定場合、對話、關係或是信息。處理不了的人和事,徹底躲開就好了。
習慣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大腦時時在尋找省力的方式。大家每天的行動裡有百分之四十不是真正的決定,而是出於習慣。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個習慣核心都有個簡單的神經迴圈,分別由三部分組成:信號、慣例和獎賞。
2020 年來到,新年伊始,就這樣又十個年頭,你有沒有變得更好?2010 年的你在做甚麼?2019 年訂立的目標又完成了沒有?不怕不怕, 改變永不怕遲,趁著新一年來臨,齊齊養成好習慣!
移情作用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概念之一,最早由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依德提出。「移情」是指患者的欲望轉移到分析師身上而得以實現的過程。而在今時今日,移情作用更加廣泛出現在愛情體系中,當中最常見的,我稱為「分手移情症候群」。簡易的解釋就是:在分手的過程中,患者將自我的感情轉移到另一個客體或另一個人身上,通常這人是新的另一半或陪伴者(例如心理分析師或身邊的閨密)。
表面上看來善良的選擇,不一定能帶來好後果,而那些帶來美好後果的,或許一開始是狠心做出困難的選擇。
當我們全心全意愛上,常常也是最脆弱時——你要記得在這之中不要失去自我,否則將會淪為一段感情的附屬品。
寫日記能關閉你心裡的雜音,能反省已經過去的今天,為即將到來的明天做好準備。
身為小說家,那豈不才是我的義務,和我的第一優先嗎?」他先在東京經營一家小爵士樂咖啡館,幾年後打出專業作家的招牌,但他發現這種坐著不動的生活方式讓他體重增加很快,而且他還抽菸到一天六十支。他很快就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帶著妻子遷往鄉下,戒了菸,減少喝酒,並且改變飲食,以蔬菜和魚為主。他還每天跑步,而且一直持續這個習慣,逾四分之一個世紀。 村上春樹 (HarukiMurakami,1949年生)
透過自制力來改變行為,並不如藉由改變情境來得成功。就算兩者效果相仿(事實並非如此),要控制自己的行動並不是件好玩的事情,這表示我們必須不斷抗拒自己的欲望,這表示我們必須隨時保持警覺,悲慘地壓抑一直浮現腦海的念頭,這表示我們必須在自己的快樂上潑冷水。
致親愛的你,相信你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對未來抱持著憧憬,為了與未來更好的自己相遇,你一直努力著生活,不論是眼前的工作還是讓你珍惜的一段關係,除此之外,你仍然有著許多想法,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實現或是改變某些現況,已經安於眼前生活或是麻木的你,暫時讓自己在不受外力影響下,靜下心來思考,如何從習以為常的生活中獲得新的靈感,重獲新的動力。
與呂先生分手後第 21 天。心理學上有一個說法,要養成一個習慣,需要 21 天持續不間斷的練習與努力。我練習著忽略你,但總在路過時注意起。我練習著忘記你,但總在受傷時回憶起。我練習著道別你,但總在孤單時再見起。去你的習慣法則,去你的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