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沒辦法自律?你的懶惰,可能源自你的童年影響
近幾年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資訊爆炸,使得社會上的各式刺激、誘惑達到了高峰,吃喝玩樂的多樣性大大誘使人們遠離身心健康作息。現代人逐漸意識到放縱的生活對身心健康的殘害,但要反轉這樣的生活,需要意志力強大的自律習慣推動。不過,從自律在搜尋引擎上成為熱詞的現象以及分享自律心得的大量文章中可以觀察到,自律是個 21 世紀的普遍難題。
近幾年來,隨著科技日新月異、資訊爆炸,使得社會上的各式刺激、誘惑達到了高峰,吃喝玩樂的多樣性大大誘使人們遠離身心健康作息。現代人逐漸意識到放縱的生活對身心健康的殘害,但要反轉這樣的生活,需要意志力強大的自律習慣推動。不過,從自律在搜尋引擎上成為熱詞的現象以及分享自律心得的大量文章中可以觀察到,自律是個 21 世紀的普遍難題。
「為什麼要戒?事情就是做不完啊!」、「一次做這麼多件事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一件一件來?」他們感到相當不解。甚至一些堅持自己「有效率」的朋友,很得意他一次能處理八件事,卻對其中至少有五件被草草了事,事後又花了無數時間收拾爛攤子的事實,完全視而不見。
你的「不愛了」未必為真,與其不明不白地結束親密關係,不如把這種感覺當作我們探索和尋找關係出路的契機。
親愛的你,也和我們一樣試過好幾次要「早起」卻總是失敗嗎?明明知道「早起」有這麼多好處,卻還是覺得早起真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之一了嗎?別擔心和你有著一樣困擾的我們,找到了破除早起障礙的六個心理催眠術,真的很有效,你也來一起試試看。(同場加映:明天不會更好,除非今天先變好)
信任這種感情的特殊之處在於:只有在脆弱和不確定的風險出現時,信任才會發生——當一切都是確定的時候,或者當一切都在我們掌握之中的時候,我們是不會對他人產生強烈的信任感的。因為此時我們可以獨立存在,並不需要依靠他人。
心理學家 Winnicott 認為,當一個人自己沒有擁有過某種感受時,他也沒辦法接收到來自他人的相應的感受。就像關於愛的「接收開關」沒有被打開,此時,無論身邊有多少愛意環繞著,他都缺少一種情緒上的真實感,而沒有辦法真切地感到「被愛」。
若你在愛中容易沒有安全感,記得「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安全感只能自己給」還有「每個人愛人的方式不一樣」。
Jacobson (1976) 教授指出,人會緊繃是因為能量消耗過度。他把人們對能量的使用比作開店經營,一家店的金錢是有限的。如果成本太高,就會進入財政緊張,緊繃感就意味著我們的能量陷入了「財政緊張」。但是,現代人明明每天不會進行大量運動,為什麼還是會消耗能量呢?Jacobson 教授解釋說:即使表面上沒有大幅度運動,人體內依然存在許多張力,會持續不斷地消耗能量。
接受負面想法,看見它正在破壞現在的自己。但沒關係,它並不會造成真正的傷害──除非你願意讓它影響你。因此,我們不評價它,持續專心於手頭上的事情。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需要拒絕他人的事情,若不拒絕,可能我們就會累死。若要拒絕,該採用什麼方式,又該怎樣去表達呢?首先,要拒絕,得有一個恰當而充分的理由。如果你的理由充分,拒絕自然有說服力;相反的,若是理由不夠充分,或者不恰當,便會造成尷尬。
這世界上的愛情有獨特千萬種面孔,而最重要的是身處其中的彼此,不論你們的愛情是否「主流」,只要兩人都覺得舒適,願意共同承擔其中的風險和責任,那麼這就已經是愛情最好的模樣。不要被社會建構的標準,影響了你對愛情的判斷,更不必用這些範式框束自己、強迫對方。也許,社會和科技會不斷地改變我們的感情觀、交往方式和相處模式
能一起入睡很幸福,但很少人能做到。分房睡,會影響我們之間的感情嗎?你有的疑惑與焦慮,讓我們一起來解答!
每個人都是各自獨立的個體,在人生中有屬於自己的責任,沒有人可以代替我們過人生;同樣地,我們也無法代替他人過人生。
在職場上有情緒是人之常情,但長期陷入痛苦、焦慮、不安時,是否該問問,這些線索在傳遞什麼訊息?
愛沒那麼簡單,這世上有些事勉強不來,不是嘴巴說愛後,心就有辦法跟著繼續愛,不是嘴巴說原諒後,曾有過的傷口就會自動好起來,十多年相處下來,我實在沒辦法假裝沒看到他的 line,也沒有用餘生去原諒的能耐,最重要的是我看得出來,老公對她的愛不是一股腦兒的盲目衝動,也不是對現況感到厭倦後的一時興起,倘若他的感情有了其他歸屬,我不願成為他的最大阻礙。
你要怎樣才能採取必要的步驟和父母劃下界線,對他們說「不」?或者當你跟他們拉開距離的時候,罪惡感告訴你不該這麼做,這時,你該怎麼辦?對於「童年情感忽視」個案來說,罪惡感是療癒之路上最大的一個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