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隱藏在「居家防疫」下的危機:疫情期間,家暴通報量成長 15%?
據衛福部統計,三級警戒實施以來,全台家暴通報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約 15%。現代婦女基金會說,受害者曝於更高風險的受暴環境。
據衛福部統計,三級警戒實施以來,全台家暴通報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約 15%。現代婦女基金會說,受害者曝於更高風險的受暴環境。
從 2015 年至今,強尼戴普與前妻安柏赫德的家暴事件,風波不斷。最初以受害者身份現身的安柏赫德,如今反而被指控為加害者。藉此事件,讓我們來討論男性受害者困境,以及怎麼看待 #MeToo 運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吧!
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各國亦因應疫情推出防疫政策,其中最普遍是居家防疫和在家工作措施,以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距離。一般情況下,人們普遍認為「家」是安全、避護的地方;但對於本身面對親密伴侶暴力或處身於高衝突家庭的個人來說,社會隔離有機會大大增加其受暴風險。
在新冠肺炎的發源地中國,相關數據已顯示家暴事件隨著居家隔離措施而增加。北京一個婦女賦權非營利機構「為平」的共同發起人馮媛就指出,他們所收到來自家暴被害人的求助詢問,比實施居家隔離前多出三倍;而位於湖北省監利縣的反家暴公益組織「藍天下婦女兒童維權協會」也發現,該組織今年 2 月服務的家暴事件共有 175 起,大約是 1 月的兩倍,更是 2019 年同時期的三倍多。
家暴,不只是身體上的創傷,只要是身體上、精神上的暴力行為都是家暴。很多人想反抗想逃離,卻又因為沒有經濟能力或找不到適當的求助管道而放棄求助,最後始終無法逃離家暴。其實臺灣各縣市都有提供家暴補助,家暴補助提供非常完善的保護,妳所想到可能發生的問題及困境,都有專人幫妳做好完整的規劃與協助。
王力宏離婚,媒體父權視角說王力宏形象被毀,而非李靚蕾自我賦權;是金童人格折損,而非李靚蕾不再隱忍。
在許多案例中,言語暴力均升級為肢體暴力。起初傷人者會辯稱是「不小心」推撞對方,之後變本加厲,肆無忌憚地拳打腳踢。一位受害女性表示,每次她與丈夫站在一起時,譬如在看地圖,他都會踩在她的腳上。她抱怨時,丈夫會擺出一副驚訝的模樣,好像完全沒注意到似的,但這種情況卻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7 月 6 日,一則丈夫痛毆越南妻子達 3 小時的影片,在韓國網路瘋傳。妻子將手機藏在尿布包裝,錄下恐怖過程。「妳別以為自己還在越南!」他扯著妻子頭髮並毆打她。在台灣,許多人遠遠評論,說韓國男性飲酒文化,縱容家暴慣犯。甚至認為「韓國家暴大國,父權不意外」。但其實在台灣,每天也有 379 起家暴通報案,正在發生。
改編自韓國真實社會案件的《孩子的自白》,由《雞不可失》李東輝、《謊言西西里》裕善、《消屍的夜晚》崔明彬主演,故事敘述一名正經八百的律師政燁(李東輝飾),遇見 10 歲的女孩多彬(崔明彬 飾)與弟弟民俊後,讓他的生命出現了變化。當他得知自己錄取知名法律事務所的同時,卻聽見了多彬殺了民俊的衝擊性自白,這讓政燁充滿自責,因此開始追查民俊死亡的真相⋯⋯本作在韓上映後,引起網友熱烈討論,獲得韓國知名網站 Naver 網友 9.15 高分好評,也再度令韓國社會正視孩童遭虐的問題,是極具社會性的作品。
從韋恩斯坦、達斯汀霍夫曼、凱文史貝西、布萊特雷納到 Louis C.K.,演藝圈的產業龍頭、演藝大老紛紛中箭落馬。任何人一旦受到性別暴力的指控,就會遭到開除、終止合約、換角的懲罰。一時之間,弱勢的女人、新人、基層員工彷彿贏了,好萊塢迎來清新自由的空氣。然而,好萊塢真的意識到性別暴力對於弱勢的傷害了嗎?還是只是應和著「政治正確」的風向?
我們反對家暴,也反對那些污名化受害者的人,也譴責那些「夫妻吵架很正常,家庭完整最重要」、「外人不要插手家務事」為由要求受害者繼續忍受家暴的人。因為這樣做的人,是施暴者的沉默幫兇。
帶你用六句唐鳳語錄,認識這位無法被定義,也不需要被定義的政務委員。
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就被責罵、被嫌棄;覺得丈夫和他的家人處處針對,每天壓力都好大,好想逃離這樣的生活。但是,言語上的暴力,可以作為離婚的理由嗎?
我是一個受到家庭暴力影響深遠的孩子,也曾經因為受到家庭暴力,也因此決定離婚,我的孩子,也受到了家庭暴力的對待。
自從二十多年前家庭暴力防治法通過後,對於像是毆打、辱罵等明顯的暴力行為,大眾都已經認知到這是家暴行為。但對於不會留下明顯傷痕的暴力形式,人們往往難以察覺。這篇文章,帶領你辨認親密關係當中幽微的「性暴力」。唯有明白暴力的樣貌才可能保護自己,甚至保護其他人。
#MeToo 運動代表著女性以勇敢自我關懷集體起義,女性遇到不當對待時,該怎麼做才能對抗父權遺毒?
「對許多人來說,家竟是比戰場更難以承受的地方。」《親密關係暴力》揭開長期被忽視的家庭暴力,正視以愛為名的傷害根源與真相。
專訪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副秘書長彭治鏐,談同志親密關係暴力。
家庭暴力是難以察覺的傷。
「他會打我,上禮拜我才掉了一顆牙齒。」小咪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