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教育,有什麼問題嗎?你知道你仍敬愛你的父母,但你也會發現,不論過了多久,回想起兒時被打罵的經驗,仍然會感到非常不舒服。而家庭暴力的發生,也往往是從這些原以為不嚴重的細節慢慢積累而成的。

幾個月前,無意間在網路上見到這張觸目驚心的照片,這是英國組織 Save The Children 於 2017 年,宣導防止家暴所拍攝的照片,站在孩子身後的不是恐怖組織,而是父母。據統計,每年死於家暴的孩子多達 8 萬多人,比死於恐怖攻擊的 4 萬名兒童還多:

「每五分鐘就有一位孩童死而於家庭暴力;仍有不計其數的孩子正生活在家庭暴力的傷害與恐懼中。」

關於父母暴力對待孩子的三個迷思:

1. 不揍孩子就是溺愛孩子?

  • 曾經在網路上看過這樣的留言:「孩子不揍不教,長大就會變成第二個鄭捷!」短短一句話卻反應了兩個關於教養的迷思:(1).「拿起鞭子才是有效管教」的觀念,正反映了父母貧瘠的教養方式,管教孩子除了打罵之外還有許多的撇步策略,不打孩子不代表溺愛孩子。(2).事實上,許多罪犯、精神障礙病友是在各種形式的暴力環境下長大,如:肢體暴力、言語暴力、冷暴力...等,我們稱為高度情緒表達家庭(High Emotional Expression family),HighEE 的家庭氛圍充滿敵意、批評以及負面情緒。他們大多不是被「寵壞」,而是沒有被以適當的方式「教養」,更鮮少感受到「關愛」...

2. 我還不是被我爸媽揍大的,我一樣敬愛他們!

  • 許多爸媽會以此合理化「打罵教育」並理所當然的複製到下一代,但試著想想,你敬愛父母的原因,並不是那些慘痛的暴力經驗,而是成長過程中除了被打罵以外,更多時候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護、關懷甚至犧牲成全。回憶我的成長歷程,我知道自己何其幸運擁有一對超棒的父母,總是將孩子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但不可否認的是,儘管敬愛父母,至今回想起兒時被打罵的經驗仍然會感到受傷、不舒服。

3. 「打罵」孩子又不是「家暴」孩子,有這麼嚴重嗎?

  • 那些家暴孩子的父母起初都不認為自己正在「家暴」孩子,而是「合理」的管教,直到悲劇發生。如果我們允許自己用暴力管教孩子,在一次次盛怒當中,我們的情緒行為也將漸漸失去控制,當大腦杏仁核過度活化而「殺紅眼」時,任何人都有可能會做出無法彌補的憾事。而打罵中長大的孩子未來也很可能會從父母身上學習以此方式對待家人、朋友。


圖片|來源

記得年少時,好長一段時間,每次與家人手足衝突時,憤怒當中,我經常脫口說出:「你信不信我揍你?」以此宣示權力、要脅對方。多年後才發現,原來我說這話時,像極了爸爸...

教養,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教養風格與我們的成長經驗、價值觀、知識系統、情緒行為、性格、大腦功能...有關。

教養,也沒有所謂的 SOP,唯一的通則大概就是:

「我們都應該試著努力成為不打罵孩子,仍有能力管教孩子的父母,讓孩子在愛裡成長,沒有懼怕!」

照片與資訊來源:https://www.behance.net/…/Executor-Parents-Save-the-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