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結婚就害怕?關係心理學:給恐懼婚姻者的 7 個建議
人的成長是一個喪失的過程,結婚讓我們喪失了其他的人生選項,然而承擔責任,能使我們發揮更強大的力量。
人的成長是一個喪失的過程,結婚讓我們喪失了其他的人生選項,然而承擔責任,能使我們發揮更強大的力量。
是你嗎?腦內小劇場很活躍,但卻表現毫不在意,嘴上嚷著「沒事」。很多時候,這句「沒事」是說給自己聽的。
「害怕分手」Fear of Breaking Up 簡稱「FOBU」,如果你也是 FOBU 一族,不妨搭配本文想想——為什麼害怕分手?
單身是一種選擇,不婚也是一種選擇,但如果想找另一半卻持續單身怎麼辦?有些盲點,也許自己沒有看見。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與另一個人好好相處,親密關係的經營需要學習,所以就算與人發展關係失敗了也不要氣餒。
「因為害怕而持續讓步,換到的只是暫時的焦慮解除,與往後更多的害怕。但並不是愛。」如果你一直以來都讓愛情/親情/工作等等人際關係綁架你的人生,或許你該思考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恐懼,讓自己變成一個有委屈,卻不敢說出來的人?
你是否也有收過這樣的電子郵件,上面寫著:Please kindly reply to this email.(請麻煩回覆這封郵件。),看起來很有禮貌,對吧?但這樣的說法可是處處隱藏陷阱,想知道是哪裡出問題,就繼續看下去吧!
我深深相信女人的幸福和快樂是寫在臉上的,有的女人談了戀愛變得枯萎,有的女人的人生更盛開、更美好。那麼,你是哪一種女人呢?
如果問我,女生和女生的愛情會不會特別辛苦,我會說,不會!在寫下這個十年前的故事時,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幸運。如果沒有這段經歷,我不會是現在的我,也因為她,第一次的感情,第一次喜歡上女生,第一次分手,不管當時開心或難過,現在對我來說都是很珍貴的回憶,都是我們成長的軌跡。
喜歡搞曖昧的人,心理在想些什麼?從心理學看哪些人容易模糊地解釋關係,人們為什麼喜歡曖昧,而我們又能如何以此建立理想關係?
很多人認為,這種習慣性的拖延,是因為懶、因為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或是因為有些人純粹不把他人的時間當時間。事實上,儘管「拖延症」並不是一種臨床意義上的心理疾病,沒有被納入精神疾病診斷體系,但是,影響習慣性拖延的因素,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它可能源於更深層、更複雜的心理因素。而且,拖延也並不只有一種明確的表現,它在每個人身上的具體表現都有所不同。
womany 編按:每個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人事物,不敢去面對、接觸的恐懼,這樣的不碰觸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現象,符合常理,但是,恐懼其實會一直留在心裡,而我們就會一直被這樣的情緒操控著。換個方法吧!面對恐懼,把他都寫下來,承認自己的脆弱,找到讓自己快樂、成長的方法。(推薦閱讀:五個面對脆弱的方法)
「我只想躲起來,不要跟任何人談話。我認為世上再也不存在有趣的事情了…我很努力要讓自己在晚上睡著,但怎麼做都沒有辦法在晚上好好入睡。我知道我必須努力打起精神,因為還有事業等許多事,但是我就是無法,無法相信未來會變得更好。」
現代人的焦慮之所以如此廣泛,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的世界變化越來越快,可能性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機會與風險並存,不確定性也越來越大。
一切就從決定不讓恐懼症扎根更深開始,恐懼只會讓人無法發揮潛力。如果自己一個人做不到,就找別人幫忙,千萬不要輕言放棄,不要讓過度的恐懼主導你的生命。勇於發現恐懼症的根源,就算一開始會痛苦,但不管多麼難以突破,都要堅持到底,不斷探索自己情緒的深處,看清楚恐懼的真面目。你有能力自由自在地生活,只要你決定要自由,自由就會為你而來。
曖昧對象是否真心?9 大指標分析他是不是真的在乎你,想進一步發展為戀人關係!
遇見他以後,你開始有一種「夫復何求」的感覺,不過有沒有「還沒有和他相遇」之前的那種生活?
其實人生跟登山很像,當我們在山裡/人生裡迷路時,我們焦慮失敗、害怕受傷,就容易做出更糟糕的選擇⋯⋯
你要相信,面對不堪的發生你仍能好好活下去。因為你沒有不安,你只擁有安全感:你一個人也能過得很好。
一旦進入穩定的關係就想跑,但追求不穩定的關係又可能會受傷。遇到這種情況,究竟如何是好?
花錢好焦慮?當社會價值推崇致富你是否也產生金錢焦慮 不敢花錢卻拼命打工 你也有金錢焦慮嗎 資產累積慢拒絕花錢 談錢為什麼讓你焦慮了
失眠的背後,是深深的焦慮和擔憂,還有掌控的欲望。對很多人而言,如果感覺這一天沒做什麼,睡覺就成了一件不甘心的事情,而且睡著了就意味著對外界失去了掌控,會引發很多恐懼。總是抱怨自己失眠的人,其實恰恰是自己在潛意識裡選擇了失眠。
除了閱讀,我喜歡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健身,或跑步,或游泳。作家村上春樹說:「一天跑一個小時,來確保只屬於自己的沉默的時間,對我的精神健康來說,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至少在跑步時,你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談,不必聽任何人說話,只需眺望周圍的風光,凝視自己便可。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寶貴時刻。除此之外,寫作簡直是獨處的最好拍檔了,這是一種獨屬於自己的、對世界的表白。
亂七八糟的關係經驗跟創傷,就是療癒師的經典教科書。
社交焦慮的認知治療針對社交評估焦慮(social evaluative anxiety)的三個核心要素:對負面評價的過度恐懼、自我聚焦的提高與廣泛迴避。患有社交焦慮的人們不僅害怕他人的負面評價,也時常對社交表現抱持高度標準,像是他們應該要表現出機智和有趣或是應該感覺完全放鬆、舒服和自信。當然,設定他們不可能達到的高標準只會使焦慮增加,並且強化「我就是無法處理社交情境」的信念。你的理想社交是什麼?你所害怕的負面評價又是什麼?
焦慮是一種更加持久、複雜的情緒狀態,通常是由最初的恐懼所引發。例如:你可能會因為要去拜訪朋友而感到焦慮,因為他們住在一間可能會有蜘蛛的老舊房子裡,或是要去看一部可能包含蜘蛛場景的電影。基本的恐懼是遇到蜘蛛,但是你活在一種未來可能會接觸到蜘蛛的持續焦慮狀態中。所以焦慮是一種比恐懼更持久的經驗。這是一種憂慮和生理上覺醒的狀態,你相信自己無法控制或預測未來潛在的嫌惡事件。
哭泣。你會沒來由的哭泣,甚至哭到癱坐在地板上。這是正常的,就讓淚水宣洩而出。哭泣是釋放壓力的好方法;你的身體背負著許多情緒,哭泣是一種療癒。不要害怕哭泣。許多案主告訴我,他們常常會壓抑想哭的念頭,因為害怕淚水一旦決堤,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我向他們保證哭泣一定會停止的。當你允許自己哭泣,情緒的浪潮湧上來讓你無法抵擋,但等你哭夠了,浪潮退去,儘管你會覺得疲憊不堪,但也會輕鬆許多。
其實,我們懼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帶給我們的感覺。並且,我們之所以懼怕一件事情給自己帶來的感覺,經常是因為這件事和以前的某件事很像,喚起了我們以前的某種感覺。
過去,完美主義被視為一種優點,人們認為想要更高的成就,就不能輕易滿足於自己眼前的成就。但心理學家發現,追求完美的心態有時候沒有大家以為的那樣正面。原本應該為人帶來成就感和自我實現感的完美主義,卻似乎讓某些人陷入負面迴圈:難以滿足於自己的成就、只要沒按預期達到目標,就容易陷入「我永遠不夠好」這類的想法中。
我不僅賺得比大部分的男友都多,甚至還自願做好所有的家事。當時我認為這麼做能讓我化身為完美的女性典型,在職場上是稱霸群雄的女老大,回到家則願意屈居服從的位置。例如我假裝喜歡足球,儘管對越位規則毫無概念(我到現在還是不懂,不過我已經不在乎了),因為只要是另一半的願望,我都願意聽從。
近日,有一首歌,在中國各平台被強制下架,只因為談及女性權益。它是〈我告訴你女孩子一生都要害怕些什麼〉,講述一個女孩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會遭遇哪些困難;影片中,則剪輯中國近年來的相關新聞報導,告訴我們歌詞唱的那些,都是真有其事,歷歷在目。
當男生接近你時,你覺得異常緊張、恐慌,甚至想逃跑嗎?讓我們從心理學和性別觀點來看,為什麼你對男生會有莫名的恐懼?「恐男症」到底從哪裡來?
如果想和外國人表達「我很怕冷」,英文要怎麼說才對呢?可以說 I'm afraid of the cold. 嗎?讓我們來看看情境對話。
說到內心的負面情緒,英文除了 sad、angry、scared 之外,其實還有好多詞彙能夠傳達出「痛苦難受、憤恨不平、焦慮不安...」等情緒。表達負面情緒的詞彙,你知道多少呢?快來看看本文列出的詞彙你是否都認識吧!
此刻,你在人生當中的高點,還是低點呢?猜想,我們每個人應該都希望走到最後,剛好是在人生的高點;但我們都是凡人,無法預測未來,永遠不知道身處人生故事弦的哪一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