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奧運場上的女力時刻:德國女子體操隊「緊身衣革命」、為自己而跳的「體操媽媽」!
2021 東奧賽事上,許多女性選手競技的拚勁感動無數人,場下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一起來看這些女子。
2021 東奧賽事上,許多女性選手競技的拚勁感動無數人,場下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一起來看這些女子。
還記得13歲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嗎?滑板女孩斯凱布朗Sky Brown這回在東京奧運上勇奪銅牌,沒錯,她才13歲!
Tom Daley 熱心於公益,也為 LGBTQ 族群發聲。此次奪下獎牌,他自信地說:「身為同志與奧運冠軍,我感到無比光榮!」
2020 年東京奧運女性運動員比例達 48.8%;預計到 2024 年巴黎奧運將首次達成男女運動員各佔 50%,成為史上首次男女選手比例相同的一屆。
「比賽失常」、「考試失常」這些我們一定都不陌生,在心理學研究中,我們要如何分配壓力與工作任務呢?
這個人你可能已經遇到了,也可能還沒遇見。雖然說是靈魂伴侶,陪伴的時間卻不見得是一輩子,甚至有的只是來讓你學會,何為「離別」。
世大運在台北盛大開幕,世界各地的運動身體熱烈進駐台北現場。人們為競賽的緊張感血脈噴張,吶喊要爭勝、爭自尊、爭榮耀。就是喊不出運動觀看的本質——將注意力集中在人的身體,看人體「力與美」的可能與極限。
傅園慧分享,表情誇張是自己身為運動員的發洩。「我為了排解壓力,會關掉所有的燈,仔細感覺,原來所有感覺難過的事情,都不重要。」她停了停,「任何事情都沒有開心重要。你做任何事情,有再高的成就,如果不開心,那就沒用。」
1976夏季奧運,美國運動員 Bruce Jenner 奪下一面「男子」十項全能項目金牌,而2015年的現在,已經65歲的他,決定變性成為「她」。沒想到這樣的勇敢,竟然在風氣自由的美國遭到不少冷嘲熱諷。女人迷始終相信,無論性別,只要能做真正的自己,就值得被祝福。(同場加映:一中老師的變性告白:從曾國昌變曾愷芯,我心裡一直住著一個女人)
奧運期間,如果你轉電視剛好停在跳水項目,或許你會看到幾幕疑似色情畫面,男人身材壯碩、體格矯健,後製的分數版正好落在他貼身的三角褲上...
女人迷【性別觀察】筆記,帶著激勵自己、影響環境的起心動念,將由短篇與大家分享以性別出發的時事觀察。2016 里約奧運即將落幕,女人迷特別準備了視覺化文章以及相關的觀察,讓你多帶一些不一樣的性別地景走,從體操的飲食控制、舉重的禁藥問題,最後再到男女游泳項目的不一,原來女人在運動的這條路上,從不是理所當然,而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東京奧運中運動員除了輸贏,還教會了我們什麼?從戴資穎、楊勇緯等人身上我看見了:我選擇,所以我當責。
我們會為了奧運而熱血沸騰,但有許多看似不重要的小事裡,「性別」仍然在作用著。
在 2021 東京奧運中,台灣羽球選手戴資穎奪得銀牌。對於沒能拿到金牌的扼腕,辛度安慰戴資穎說⋯⋯
跨性別舉重選手哈伯德(Laurel Hubbard)代表紐西蘭參與 2020 東京奧運賽事,引發極大爭議,而上場比賽仍落敗的她,開心地比愛心手勢,向所有支持者道謝。
「一趟、一趟做好就好,不要想太多。」來自花蓮阿美族的田徑好手楊俊瀚,在田徑場上得出了什麼人生體悟?
東京奧運有史上最多女性與 LGBTQ 參與,也首次放寬運動員的訴求限制,打造一個多元共融共好的世界。
作者點出東奧的部分報導,多強調女性運動員的外表與身材,無疑是忽視女性的專業表現,並再製女性傳統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