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和解的「代際創傷」——學會看見原生家庭給你的痛,你才能自由飛翔
何謂代際創傷?親子關係疏離,源自內在陰影。沒有完美家庭沒關係,學會看見原生家庭的痛,就能幸福。
何謂代際創傷?親子關係疏離,源自內在陰影。沒有完美家庭沒關係,學會看見原生家庭的痛,就能幸福。
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受剝奪的孩子應睜開眼睛看見,父母是自私的事實」
父母親不是萬能,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可能就是傷害我們的源頭——然而長大後的我們,能重新學習愛人。
依附,一直都不是四分法的關係: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四種人,只是在統計上的方便,所以心理學家才把依附關係分成安全依附、焦慮依附、逃避依附和矛盾依附而已。
我們對待關係的方式會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但新的關係就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有能力創造自己喜愛的親密關係。
王力宏離婚,媒體父權視角說王力宏形象被毀,而非李靚蕾自我賦權;是金童人格折損,而非李靚蕾不再隱忍。
為了不要讓爸爸說中,他拚命考上第一志願。他永遠搞不清楚爸爸的話,真正的用意到底是損他,還是幫他。就像爸爸常這樣嫌他:「你看看你,當講師那麼多年了,你得到什麼?還不是只有兼任,你還是失敗了啊!」這一句「你還是失敗了啊!」抹去了他所有的努力。他想向爸爸證明一切的努力,好像都成為虛幻。
原生家庭指的是你從童年开始成長的家庭,是相對於成年後组成的婚姻家庭而言的 —即你和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或祖父祖母、繼父繼母等成員共同生活的家庭。原生家庭中的親屬及其他關係對我們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你在什麼樣的家庭出生、成長,直接決定著你成年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她發現,原來當個沒想法、軟弱的人,是她被這個家指定的角色。而這樣的沒想法,是她當年的選擇。它確實在當年幫了她一把,但現在,又帶給她什麼限制呢?
從心理學來說,迷戀或討厭小孩,都有其意義,一般是跟原生家庭的成長經歷有關。
那個小女孩看透自己原生家庭的苦,大膽勇敢地往父母親人生的相反面走去的女孩。她之所以改寫了人生,或許是她很早就認出了一件事,那就是,邊境不會永遠在邊境,除非妳忘了自己也是一道光。而微光在邊境的美,比起一般的光更燦爛,因為那樣的一道光,是從一條長長黑道旅程裡不顧一切,開疆闢土綻放開出來的光,她為黑暗帶來重生的意義。
家庭中每個人都有血緣關係——唯獨夫妻之間沒有;然而,夫妻關係在一個家庭裡是最重要的,但卻也非常脆弱。
你是否曾經痛苦於你的父母不是理想的父母?但其實我們可能也不是一個理想的孩子:親子的相處是必然的功課。
為孩子不離婚是一個謊言,事實上是沒辦法處理好自己的婚姻關係。對孩子最大的「負責」,就是成為快樂的自己。
作家 Amazing 在《我想和自己,好好在一起》書中提及她小時候的感受,父母們常常為了維持家的完美形象,讓使彼此痛苦的真相被隱藏,然而其實「勇敢地離婚」,可以是讓大家更幸福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