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堆積如山的 E-mail、待辦事項,你的壓力大到工作日程混亂嗎?每天工作的前三個小時,你可以更不一樣!

你的工作得了蛋白質缺乏症嗎?

我在緬文特訓班的澳洲同學羅姿琳(Rosaline),她在泰緬邊境為難民提供免費醫療的梅道診所工作。她告訴我,雖然她是白人,可是從小就對亞洲人特別認同,原因是小時候跟著父親在馬來西亞的鄉間長大,父親是一個為聯合國工作的農業專家。在當時,稻米產量不足,為了讓稻米一年兩穫,讓大家都有足夠的米可以吃,不再餓肚子,所以她的父親代表糧食計畫署,在當地推廣一個快熟的改良品種,短期內果然見效,同樣面積的土地,突然有了兩倍的稻米產量。

一開始,大家都很開心。可是推廣了一陣子之後,卻發現只有這個推廣新品種稻米地區的孩子,發生了有史以來首見肚子變得大大鼓鼓的,四肢跟頭卻都瘦巴巴的,屬於饑饉國家時常會出現的症狀。(同場加映:國際志工教我的事:怎麼走,都不該錯過自己的人生

過去這個村莊雖然貧窮,但還不至於嚴重缺乏蛋白質,造成血液內的血漿蛋白質(plasmaprotein)濃度偏低,較少組織液(tissue fluid)返回血管,因此組織液積聚在組織及身體空腔內,肚子脹大其實是所謂的「腹水」。這種病一般通稱為蛋白質缺乏症(Kwashiorkor)。

「顯然是營養不良,但是怎麼會這樣呢?這個村落的稻米產量,是其他村落的兩倍啊!」羅姿琳的父親百思不得其解。

經過各種追蹤調查,最後才發現原來這種快熟品種的稻米,雖然可以一年兩熟,但是卻沒有什麼蛋白質。雖然產量變多了,孩子們吃的米飯也變多了,卻比之前吃少量米飯時的健康情形更差了。因為好的用意,卻帶來壞的結果,作為一個農業改良專家,羅姿琳的父親非常自責。


圖片來源:來源

當地農民要求種植原先的傳統稻米品種,但是他們手上已經沒有這些稻米的種子了,於是請求政府的幫助。沒想到政府卻要求這些受害的農民,要跟之前種植可以一年兩熟的稻米一樣,另外向政府花錢買稻種才行。

她的父親當時做了一件很勇敢的事。他不顧自己的身分,挺身而出說:「這些稻米的種子,本來就是屬於這塊土地的人民的,我們憑什麼要求他們另外花錢,去買回這些原本就是屬於他們的種子呢?」羅姿琳說的這個故事,是我們做發展工作的人,都要時時警惕在心的。就像我時常提醒其他的 NGO 工作者,通往地獄的道路,往往是善意的石頭鋪成的。

說這個故事的真正用意,是因為發現身邊很多不滿意自己工作的人,其實每天都很忙,但這份填飽肚子的工作,卻沒有為他們的生命帶來任何養分。就像吃了太多沒有蛋白質白米的孩子一樣,他們空空的肚子飽了,卻沒有得到營養。我們身邊,有多少人每天面對工作,僅僅是用工作的量來填滿一天的時間,就像一直吃沒有富含蛋白質的快熟種稻米?

一個孩子吃了太多這樣的稻米,會得到蛋白質缺乏症。作為一個社會人,對於工作感到倦怠,會不會也患上「工作蛋白質缺乏症」?

喜歡吃的,留到最後再吃嗎?

如果你發現自己工作倦怠,每天雖然很忙,但說不出來自己究竟在做什麼,或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那麼你可能已經是「工作蛋白質缺乏症」的早期患者。明明是為了做點大事而開始這份工作,然而每天卻都覺得在做些雞毛蒜皮的瑣事,一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真正該做的那件大事,卻一直放在一旁根本沒時間做,那麼可能已經成為中度患者。要是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伸,而且放棄希望,開始接受「原來工作不過就是這麼一回事」,那麼你可能已經是重度患者。

請問,當你吃便當的時候,會一口先把最喜歡的菜色吃掉,還是留到最後才吃?

很多人選擇喜歡的東西最後吃的理由,是因為覺得如果一開始就吃掉最喜歡的那一樣,雖然很「爽」,但接下來的每樣東西,都沒那麼美味了。問題是當把其他東西都吃完以後, 原本好吃的東西放涼了, 變得不好吃, 或已經吃飽了,那麼再好吃的東西也變得不好吃了。這樣說來,無論先吃或是後吃,都可能會造成遺憾。


圖片來源:來源

如果按照我節省的個性,原本應該是會把最愛的菜色,無論如何留到最後的人,但是小時候發生的一件小事,卻改變了我的決定。

有一年快過年的時候,我姊姊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剝瓜子,因為我們覺得剝瓜子很辛苦,所以要先苦後甘,將瓜子仁統統收在水果糖吃完以後的扁圓鐵盒裡,之後再來慢慢吃。結果沒想到父親下班回家,一眼看到我們姊弟坐在客廳,桌上放著兩盒剝好的瓜子,想也不想就拿起來往嘴裡倒,年幼的我和姊姊當場傻在座位上,隔了兩秒鐘,大哭起來,但已經來不及了。(和你分享:什麼是正義?從柬埔寨反思公民的意義

我們的哥哥,頭腦是我們三個人當中最好的,為了把好吃的東西據為己有,卻又想留到最後再吃,每拿到一個他特別喜歡的東西,無論是蘋果還是雞腿,就會在我們兩面前先舔一遍, 讓他要的東西上面沾滿了口水,所以我跟姊姊就絕對不會去碰。但這一招實在也太噁心,從此以後,我和姊姊就變成會把好吃的東西先吃掉的人。

我們從此每剝一顆瓜子,就吃一顆瓜子。每次一點點的努力,就會得到一點點的回報。

回頭來說工作。如果週一早上進辦公室打開電腦,發現有三十一封未讀來信,其中有一封是很重要的未來策略討論,但需要花三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好好地完整地說明自己的想法跟建議, 另外有三十封只是例行性的E-mail, 每一封頂多花個五、六分鐘就可以處理。同樣需要三小時,你會選擇先回覆重要的那一封,還是趕快處理掉那三十封再說?


圖片來源:來源

回覆三十封信件,感覺上三個小時做了不少事,收到副本的同事、上司也都覺得你很忙碌,可是這些信件本身可能毫無價值,晚上睡覺以前跟家人聊天,才發現根本說不出自己忙了一天,到底自己具體在忙些什麼?這些信件,一半以上恐怕都是沒有必要的;不是因為沒有一套「早就該做的」有效管理系統而繞圈子、就是因為某個「大家都知道的」明明可以改善的環節,卻總是出錯,所以又在收拾爛攤子。

總而言之,讓人既是煩,又是無奈。不只今天這樣,昨天也是這樣,前天、大前天也是這樣。認真想一想,恐怕明天,明年,後年,也一直會是這樣。「工作這件事,多麼讓人沮喪!」我不知道聽過多少次這樣的抱怨。

如果關掉網路,認真花三個小時,趁週一早上頭腦最清楚的時候,利用這個機會好好地、完整地把自己的觀察,跟對未來的展望提出改革性的建議,說不定從此可以避免每天花三個小時在繞圈子,或是收拾爛攤子。

就算建議沒有得到採納,經過這三小時的思考,還有後續的討論,可能會發現原來自己覺得很棒的建議,其實有盲點,甚至有一些考慮不周全的地方。這個過程中,肯定會釐清舊的疑問,學習到新的想法。

如果建議確實可行,只是很不幸因為某些現實的原因無法在這份工作中實現,也沒有關係,只要未來有機會,當自己成為那個可以帶來改變的人,已經知道未來該如何避免錯誤,就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因為只有對的時間點,做對的事,才會有效果,否則勉強不來。  

換句話說,要我選的話,當然寧可選擇當那個在稻米一年一穫的鄉村,雖然有些吃不飽,卻沒有嚴重健康問題的孩子,也不要選擇當那個在一年兩穫的村落,明明吃了很多米飯,卻變得嚴重營養不良的孩子。

 

本文摘自《1份工作11種視野:改變你未來命運的絕對工作術》

延伸閱讀: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超效率工作速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