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是怎麼變質的?一起來看看心理師分析愛情的死亡交叉吧!

在愛情諮商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差不多先生、差不多小姐」。

來訪者常問我為什麼我總是吵差不多的架,分差不多的手。「下一個,又遇到差不多的人?」

我的回答,乍聽有點像是股市名嘴:「因為,你踏入了愛情三角的死亡交叉」,所謂的愛情三角,指的是感情中的循環模式,俗稱「鬼打牆」。

常見的愛情三角,有兩種。這兩種三角一旦交叉,就會加速一段感情的死亡。 第一種愛情三角是討好、羞愧、暴怒;第二種愛情三角是控制、測試、鄙視。

話講在前,除非這段感情的狀況很特殊(比如內心黑暗面很快跑出來、衝動交往或有正宮小三在外),一般來說,前三個月都還是甜蜜融合期。這邊的愛情三角,大概都是半年後,關係開始消磨過生活了,才會登場。

猜你想看:何必在愛情裡鬼打牆,只為了一句不甘心?


圖片|Photo by Vera Arsic on Pexels

上鉤期:討好、控制 

愛情三角的誕生,是因為「焦慮」。熱戀期你儂我儂的時候,因為不分你我的融合,會帶來極大的喜悅感,焦慮通常不會太明顯(或著成為一種催情的興奮劑)。熟悉彼此開始過生活時,因為熱戀融合感少了,雙方從緊緊相黏到慢慢分開。

比較需要愛情的人,自然會焦慮「對方好像變了⋯⋯」、「他/她好像不那麼愛我了」。於是「討好」與「控制」成了感情雙方,嘗試拯救關係的手段。

討好的人,透過關注對方的需求關掉自己的需要,求得對方認同;控制的人,則會透過提要求、鬧脾氣、或討價還價,嘗試拉住關係。雙方的共通點是說一套,做一套,這也是感情和溝通會「鬼打牆」的原因。

討好的人在說「我愛你,『但是』我要你認可我的付出,我才會覺得被愛。」;控制的人在說「我愛你,『但是』你要聽我的話、照我的做,我才會被愛。」

在上鉤期,魚兒張嘴咬住了餌,拉著魚竿緊緊不放,是關係糾纏的開始。

延伸閱讀:不自覺討好、成為關係裡的拯救者?關係心理學:對待別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心理狀態


圖片|Photo by Keira Burton on Pexels

拉扯期:羞愧、測試 

上鉤後的雙方,會逐漸亮出底牌。

傾向討好的人,會逐漸感到羞愧

討好久了卻被嫌東嫌西,或是不被感謝,就會產生怨恨。然而,內在的「怨恨」,又跟外在的「討好」產生矛盾:「我如果是個好人,那為什麼我要怨恨其他人?」、「但我如果是個好人,為什麼別人不懂我的好?」。

​於是,「我很爛,別人才會這樣虐我」的羞愧感,就跳了出來。

傾向控制的人,會逐漸想要測試

控制多了,就會變成「鬼抓人」遊戲中,一直抓不到人,只好一直當鬼的「衰鬼」。別看抓人的鬼,好像盛氣凌人,一直抓不到交替的鬼,內心比誰都還要焦慮與煎熬⋯⋯。

「為什麼他們答應我的事情,最後都做不到?」、「為什麼要隱瞞我?要說謊騙我?要搞小動作?」焦慮一旦升級,沒有了安全感,就會反覆用「測試」的方式,確認關係是否安定。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我跟你媽同時掉進水裡,你會先救誰?」童言童語的例子,則是「我如果變成一隻蟲,你還會愛我嗎?」

在拉扯期,魚餌底下的鉤子登場了,但還沒有進入死亡交叉。這階段,伴侶多半覺得我們是會吵架,有時候吵很兇,但最後好像也沒事。死亡交叉,來自「焦慮」的終極升級,是藏在餌中的鉤子,刺破皮膚流出血的那一刻⋯⋯。

推薦閱讀:另一半是控制狂怎麼辦?《為你幸福過的我》跳脫習得性無助,找回自由|為你點歌


圖片|Photo by Timur Weber on Pexels

翻桌期:暴怒、鄙視

死亡交叉,發生在一方的「測試」,與另一方面的「暴怒」產生了交叉反應。

​在「拉扯期」是這樣的:

羞愧→測試(A 的羞愧與內心小劇場,引發 B 的焦慮不安全,於是做了更多測試。)

羞愧←測試(B 的反覆測試,逼得 A 啞口無言,驗證了「我果然很爛」的羞愧感。)

最後,不斷升級的測試,會讓「拉扯期」正式進到「翻桌期」,像是:

羞愧──測試
        ↙ (這就是死亡交叉)​
暴怒──鄙視

羞愧引發的暴怒,是所謂的「見笑轉生氣」,也是「自尊受損後的報復暴怒」。因此,這種暴怒的力道是很大的。我曾聽過有些人提到自己的另一半,是這樣的:

「平常明明是好好先生/好好小姐,說話不回嘴、打鬧不還手⋯⋯」、「有一天吵到一半,突然默默地走去廚房,把所有碗盤砸在地上。」

暴怒,會解決問題嗎?如果雙方可以就此冷靜,發現自己過份的地方,練習脫鉤,那暴怒的代價雖然昂貴,還算是有換到一些好東西。如果暴怒淪於情緒發洩,只有忍無可忍時才能生氣,事實上,另一半沒多久就會有「鄙視」的情緒反應。

同場加映:隨口說說,卻讓對方暴怒?每個人都該學習的「非暴力」溝通法


圖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因為,暴怒是很「孩子氣」的行為,雖然「忍無可忍」情有可原,不代表其他人需要忍耐。習慣用暴怒解決問題的人,第一次對方會嚇到,你可能會道歉;第二次對方會恐懼,你可能再道歉。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養成習慣之後,對方可能就帶著一種「瞧不起」的眼光看你演戲。(最糟的是,這正好完美符合了「我很爛」的羞愧感。這現象,心理學稱為「自我驗證預言」。)

鄙視一旦出現,關係就難救了,婚姻專家John M. Gottman,甚至把「鄙視」列在毀滅關係的「末日四騎士」之一 [1]

死亡交叉,就是「羞愧」引發「測試」、「測試」勾出「暴怒」,「暴怒」帶來「鄙視」的這一刻。之所以吵差不多的架,分差不多的手,是因為差不多的模式,帶來了差不多的故事,用差不多的方式,面臨差不多的鄙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