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伴侶罹患憂鬱症,基於愛,也許你會選擇陪伴對方。但如果他失去接受你的愛的勇氣而離去,你會坦然接受嗎?

親愛的海苔熊:

半年前,前男友罹患憂鬱症,我們的溝通與互動漸漸開始出問題,這是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體會到 DSM-5 中對憂鬱症的描述:「這些症狀引起臨床上顯著苦惱或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功能減損。」

那段時間我們在不同縣市的醫院實習,雖然只是台南與高雄的距離,但那是他第一次離我這麼遠。而我們倆除了各自要處理實習上的壓力、將要出社會的焦慮、家人的情緒勒索,我們也即將面臨重大的人生關卡:「究竟要留在台灣或香港?」

在種種壓力與衝突下,前男友以他有第三者為由將我推開,逼我分手。過不久後也真的出現了第三者。

當時的我心中有滿滿的問號與恐懼,但在「戰與逃」之間我選擇了「戰」,我開始讀與憂鬱、外遇相關的書籍,也從書裡面找到支持我努力的能量,然而我跑太快了,前男友根本還不敢開始面對問題呢!因此陷於極度不安的我,選擇離開了。

當我一人在圖書館準備國考時,前男友傳來這首歌,聽著聽著我漸漸感受到不是只有我一人痛苦著,他也痛苦,那痛苦來自於憂鬱症對他大腦的欺騙,也來自於他背叛我時所產生的罪惡。

在我選擇原諒後,再度聆聽這首歌,我想起我們都曾為愛情、為對方而努力過。雖然我們在這條感情的路上好像突然踩空了,摔到粉碎性骨折,怎麼爬都爬不出來。但我們都盼望對方可以互拉一把,可以重新站起來。這是一場需要時間的感情復健,不知道結果會如何,但希望我們都可以浴火重生,成為更好的自己或成為更互相了解、更成熟的「我們」,不要讓這一場大火白燒了!

謝謝你的文字陪伴,給力我很大的力量,讓我在低潮時,可以不感到那麼孤單。

推薦閱讀:致陪伴心理患者的你:我們別再說「對不起,我應該早點發現」

by  拼圖(點播時間:2018/8/2 下午 5:11:56)

親愛的拼圖:

謝謝你跟大家分享你們的故事,可以感覺的出來那時的你遭受各種壓力,然後又是遠距離、對方的症狀又讓你覺得無力,各種混合起來的情況,真的任憑是誰都會不知所措。

我記得我曾經陪一位憂鬱症患者一起去看醫生,他講到許多過去的種種、原生家庭「害他」得到憂鬱症,那時醫師講了一句話,我現在還記得:「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疾病跟過去的某些事情有關,但或許也沒有真的那麼有關。從精神醫學的角度來看,憂鬱症的確是大腦產生了一些變化,但也有可能僅和你現在所遭遇的事件有關。」

我之所以會很清楚記得這句話,是因為我覺得它是有關於「責任」的一句話。在後來的幾次督導當中,不同的心理師也跟我講類似的話:「有些時候我們會找很多的理由和藉口,來說明自己為什麼辦不到,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有些時候的確是症狀影響的沒有錯,但當治療已經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要重新思考,是疾病抓住了他,還是他抓住了疾病?會不會藉由生病,他終於可以不用對人生的一些事情負起責任?」

當然不是說每一個憂鬱症患者都是在逃避責任,而是你們之間可能有第三者,而且後來真的有第三者的時候,到底是症狀的影響,還是對方單純不想要負起「面對這段關係有一些困境」的責任?

推薦閱讀:【小鬱亂入專欄】傾聽、陪伴、一起玩,身邊的人有憂鬱症可以這樣做

這也讓我前幾天我重新看了《地海戰記》動畫,裡面有一句話印象深刻:「恐懼死亡的人,其實是害怕真實的活著。」

每個人都總有一天會死,就像是每一段關係一定會遇到一些挫折和困境,有些時候並不是你沒有「能力」跨越困境,而是你沒有「意願」去跨越它。所以就像你說的,你選擇面對,但是他卻選擇逃避,雖然你最後選擇了原諒他,你們的關係也因為你的原諒而有重生的契機,但如果這一次的死亡依然是單方面的靠近,那麼,類似的事情很可能會再次發生。

心理學 OK 繃

如同你所說,根據精神病學診斷手冊第五版(DSM-5),憂鬱症的患者可能會有許多症狀,並且影響到他的生活適應和人際關係,為了討論方便,我先把這九個診斷標準列出來(以下引自 DSM-5 手冊原文)*。

以下五項(或更多)症狀在兩週中同時也現,造成先前功能改變;至少包含以下症狀之一(1)憂鬱情緒或(2)失去興趣或愉悅感。

  1. 幾乎整天且每天心情憂鬱,可由主觀報告(如感到悲傷、空虛或無助)或由他人觀察(如看起來在哭)得知(註:孩童及青少年可以是情緒易怒)。

  2. 幾乎整天且每天明顯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感(主觀說明或他人觀察)。

  3.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 5%),或幾乎每天食慾降低或增加。(註:在孩童,需考慮無法達到預期體重。)

  4.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眠。

  5. 幾乎每天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別人觀察到,不只是主觀感受不安或緩慢)。

  6. 幾乎每天疲倦或無精打采。

  7. 幾乎每天自我感到無價值感,或者有過度或不恰當的罪惡感(可能達妄想的程度;不僅是對生病自責或內責)。

  8. 幾乎每天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主觀報告或他人觀察)。

  9. 反覆想到死亡(不只是害怕死亡),反覆有自殺意念而無具體計畫,或有自殺舉動,或是有具體的自殺計畫。

讀完上面這裡怎麼段落之後,可以試著閉著眼睛想像一下跟一個這樣的人相處,而且是很親密的人相處(不論是生活上的親密、或者是內心的親密),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除了第三、四點之外,你會發現幾乎所有的項目都會影響到你跟他的相處,包含他可能想事情非常緩慢、難以做決定、想法非常負面、然後整天都是愁雲慘霧的樣子,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你大概也很難快樂起來。

所以,經常有許多陪伴憂鬱症的指引,跟我們說如果你的伴侶或朋友有憂鬱症,該怎麼陪伴他,但我覺得在這些方法之前,還有 3 件更重要的事情:

  • 你想要陪伴他嗎?

  • 你自己有準備好要陪伴他嗎?

  • 你打算花多少時間或者是精力陪他?

然而,在具體做法上,如果你上面三題的答案都是 yes,你願意花滿多的時間陪他,為了避免有一天自己會崩潰或者也被「感染」到憂鬱,那麼在陪伴的過程當中,你可能自己也需要一個陪伴者,讓他來陪你度過這些最難熬的時候。這個「陪伴者的陪伴者」可以讓這段關係在很痛苦的情況下,還可以維持一點基本的品質,說穿了,就是在照顧對方的時候,也要好好照顧自己。

延伸閱讀:《一念無明》:我們需要的不是救贖,而是陪伴

然後由於你自己的狀態變得比較好了,也就比較不容易陷入許多的罪惡感、不理解、或者是覺得為什麼自己已經做了這麼多、但還是很無力的感覺。

接著慢慢地,你會越來越清楚,你之間相處的一些困境,什麼是來自於憂鬱,什麼是來自於關係。

感情是兩個人的事,靠一個人努力是不夠的。當兩個人都願意對一段關係負起責任,這段關係才有繼續下去的可能。

by 海苔熊(回應時間:2019/3/9 上午 8: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