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室裡,媽媽終於吐出心聲:「我好像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這輩子都在為別人而活,為了別人的需要,跟別人的約定。其實,母親也是人、也會疲累,我們都需要好好抱抱自己,照顧我們的內心小孩。

這是熙雯第三次來到諮詢室談話,還沒坐定,她就迫不及待的說著。

「自從之前來催眠之後,我覺得我的情緒狀態變得平穩許多,連帶對小孩的耐心有變好一些些⋯⋯只不過好像還是有改進的空間耶。」熙雯不好意思的笑笑,然後繼續形容著。

「從平靜到瀕臨爆炸的狀態時間有變得比較長一些⋯⋯但還是很容易爆炸耶!」」

「你可以舉個例子嗎?」我鼓勵她多說一些。

「比方說,我的孩子有起床氣,我每天五六點起床準備好早餐喚他們醒來,沒有得到感謝也就算了,還常常被他們擺張臭臉、嫌棄菜色,其實我也知道,孩子有些小任性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我就是會常受不了講一些難聽的話⋯⋯」

「又像是前幾天⋯⋯我忙著處理其他事,忘記幫我兒子送下午的點心,那天就被他罵!我就覺得每天都送,只是漏送了一天,為什麼都不能體諒媽媽呢?我就氣到好幾天都不想跟他講話。」

「跟老公比起來,我跟孩子們的關係是比較緊繃的,我覺得應該是我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總是發在他們身上的原因吧⋯⋯。」熙雯的表情看起來有點焦慮、又有點疑惑。


圖片|來源

「所以這一次的催眠,我想要控制自己的脾氣、調整跟孩子之間的關係。」

接受過多次催眠引導的熙雯,已經可以很輕鬆的跟著直覺感受內在訊息。這一次幾乎不需要費力引導,就來到了一個前世的畫面當中。[註]

「我在一口井旁邊,那是一個古代的庭院。」

前世的熙雯,是一個年約七、八歲的小男孩,那裡有一群與他年紀相仿的孩子,表情看起來是很害怕的,轉頭一看,是庭院的男主人氣憤兇惡的表情。

「他說:『牛是誰偷的,快點承認,再不承認就要把你們通通丟到井裡!』」

意識到自己是被父母賣給男主人作為奴役,熙雯既傷心又崩潰的吶喊著:「為什麼我的父母不在身邊呢?為什麼都沒有人保護我!」,哭到幾乎要喘不過氣了。

我請熙雯深呼吸,待她的情緒稍微緩和下來之後,才開始引導她繼續感受這一生的故事。

延伸閱讀:【花精情緒療癒】心靈也會感冒,我們都需要情緒急救

原來,她當時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當中,媽媽又得了重病。看著消瘦的媽媽,以及為了撐起這個家,佝僂又蒼桑的爸爸,她知道,自己當時並沒有選擇的權利。

「我想跟他們說:我不想離開家。可是我知道,我這麼說只是引他們傷心罷了。」不得不為之,所以只能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偷偷的擦掉不捨的淚水。

辛勤又老實的熙雯,認份的在男主人的底下工作著,他開始慢慢的受到了重視。甚至,還引來了府中千金愛慕的眼光。

我忍不住問道:「那你喜歡她(千金)嗎?」

「有一點吧!但是我自知的身份配不上她,所以總是刻意的與她保持拒離,她會有更好的歸宿的。」刻意忽略千金出嫁時不情願的表情,老實的僅守本份,不敢也不願多想,就這麼繼續的待在宅邸默默低調幹活。

熙雯認份又可靠,也讓男主人越來越信任,甚至到了男主人臨終時,將這所宅邸交給他管理。

「老爺希望小姐回想娘家時,還是有個地方可以回,所以把宅邸交給我,要我守護這個地方。」

於是,遵守著承諾,熙雯在後半輩子,就守在這所宅邸之中。那一天,熙雯就坐在庭院的椅子上,像是睡著了一般,安靜的死去了。

「離開的那一刻,心情怎麼樣呢?」我問著熙雯。

「鬆了一口氣,我跟老爺之間的承諾已經完成了。」她的口氣淡淡的。

「那你有什麼後悔或遺憾的事嗎?」我追問下去。

「我這輩子都在為別人而活,為了別人的需要,跟別人的約定。因為家裡需要錢所以當奴僕、因為老爺的托付所以終生守在這所宅邸內⋯⋯我好像從來沒有為自己而活。」熙雯這麼說著。


圖片|來源

我接著問:「前世的人生態度,是不是跟現在妳對待小孩的態度是一樣的呢?」熙雯點點頭表示同意。

社會的價值觀帶給母親這個角色賦予很多投射,好像成為母親就應該自動強大起來,能夠無止盡的付出;但是人們(甚至母親自己)卻忘了:母親也是一個人,也會疲憊、需要休息。

最後,我引導熙雯回到前世的第一個場景:古井旁,陪著她好好的釋放當時差點被推入井底時驚嚇、受傷的情緒。

延伸閱讀:隱藏負面情緒就像否定事實,下雨時告訴自己「外面出大太陽」

我請她感受,當時老爺的心情:「老爺當時生意才剛起步,一切都不容易⋯⋯會找這麼多孩子當幫傭,只是存著做善事,幫助貧苦家庭的心情,其實是有點超出他的負荷的。」

「那頭牛,是他打算賣掉,換取我們這些小毛頭的糧食的,他很生氣,為什麼不見了!他揚言要把我們推下去,只是嚇嚇我們,他想知道到底是誰弄丟牛的。」

理解對方的立場跟心情後,熙雯的表情看起來釋然很多。

「我突然覺得,現在的我會對孩子這樣的付出,是因為我想補償過去沒有這麼被對待的自己⋯⋯所以 100 分不夠,我總是覺得自己要付出 200 分,卻沒有發現自己已經超支了。」

「我想,孩子已經不小了,是時候讓他們學習自立,也該是我為自己而活,找到自己真正要什麼的時候了。」

只有當給予者的狀態是飽滿的,才能夠真正有品質的付出;想要照顧好身旁的人,先成為能夠好好照顧自己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