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 不再恐同日,也是同婚專法爭論的沸沸揚揚之時,我們適合靜下心,看看日劇《我的裙子去哪了》。這是一部以 LGBTQ 為題材的校園劇,故事從一位喜愛陰性打扮的同性戀老師開始,他帶著學生認識黑白之外,還有彩虹的存在。

1990 年 5 月 17 日,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疾病分類中剔除,其後 5 月 17 日被聯合國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日。時隔 29 年我們看見同志權益雖緩慢,卻一步步向前改進,但至今仍有許多人對 LGBT 族群有刻板印象,甚至相信同性戀、跨性是能夠治癒的疾病。

延伸閱讀:【性別觀察】不再恐同日:這一天,是同志從「精神疾病」中除名的日子

從 2018 年開始,日劇就不斷突破疆界,企圖將 LGBT 議題融合電視劇,喚起大眾的重新思辨,例如 2018 年《大叔的愛》、2019 年《昨日的美食》,以及近期由 53 歲演員古田新太主演的校園劇《我的裙子去哪了》。


圖片|《我的裙子去哪了》劇照

黑與白之外,還有彩虹的存在

古田新太在《我的裙子去哪了》裡飾演一位喜愛陰性打扮的男教師原田信男,他同時也是一位同性戀。首集便蹬著高跟鞋、身著鵝黃色的長裙與絲質襯衫登場,受聘到一間正在提倡「多元性」的學校任教,他一開始便受到學生的刁難:

「你為什麼要打扮的這麼噁心?」

「噁心?」

「因為是同性戀才穿成這樣的吧。」

「是不是同性戀與穿女裝沒有關係,你們不知道嗎?」信男說:「等你長大以後,你以貌取人的這一點,會讓你吃苦的。」

在全班的訕笑聲中,信男正色,決定為班上同學上一堂性別課,便解釋起 LGBT 中每個字詞的含義,並且分析生理性別與性別特質的不同:「我屬於 G,是 Gay,也會穿女裝。同性戀是一種性取向,穿著女裝則是外在形式,你這傢伙明白了嗎?」

而信男的出現,不僅讓學生摸不著頭緒,也讓其他老師們感到頭痛,譬如在走廊上奔跑、不願意提前五分鐘抵達學校、跑到醫務室睡午覺⋯⋯他的不守規矩,其實正在為校園教育構築新的規矩。

正如過去看過的校園青春劇,信男的存在是為學生解決問題。但有趣的是,無論每一集的故事線如何改變,都脫離不了「多元」的核心討論。


圖片|《我的裙子去哪了》劇照

先別說融合了,你聽過多元嗎?

還記得在第一集剛開始的開學典禮上,校長對著全校同學說:

「Diversity 指的是多元、多樣性,用自己的方式過生活,著眼於自身的未來。」

為和諧、融合而講求統一的校園教育,是無法讓每個人適性發展的。校長在首集便對信男說,希望他成為創造多元性的存在。

什麼時候,我們的學校教育也變得單一了呢?回顧小時候課堂上,老師要求孩子們要守規矩,甚至列出好學生應該有的行為、壞學生才會有的行為,努力去分類、定義,是因為害怕不可控。所以學校教育讓每個人活在同樣大小的盒子裡,認為能因此創造和諧、融合、穩定的校園環境。可一旦有人無法遵守教條,就會被排除在團體之外,並且被視為「不正常」,甚至是「有病的」。

《我的裙子去哪了》每一集就像是把族群疆界往外再推一點點,再往外推一點點,無論是對外貌感到自卑的人、成績無法達到社會標準的人、性別特質在二元之外的人,⋯⋯就像光譜一樣,人的特質不是絕對的點對點兩極,而是連續性的,會隨時間游移流動。無論性別認同、性別特質、性傾向都可以套上光譜的概念。

推薦閱讀:「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你聽過性別光譜嗎?


圖片|《我的裙子去哪了》劇照

當每個人都愛著此刻的自己,並且尊重其他人亦有他們的狀態,便不會有所謂「不正常」與「正常」的區別,也能夠讓每個人都被囊括在世界裡,為自身狀態感到驕傲。我們都能像校長說的一樣:用自己的方式過生活,著眼於自身的未來。

5 月 17 日不再恐同日這天,亦是台灣同婚專法爭論的沸沸揚揚之時,很適合來看看這部劇,去感受二元之外的模糊性,不用急著為任何人下定義。人在面對陌生的事物時,常常會先抱持著恐懼,然後排斥。恐懼也無所謂,重要的是恐懼之後,我們願不願意花時間傾聽、理解另一方。

延伸閱讀:517 國際不再恐同日!愛不分性別,我深愛你的靈魂

信男女兒的前男友曾對信男說:「是您教會我世界上除了黑白以外,還有灰色的存在啊。」

而其實在黑白以外,除了灰色,還有更廣闊的彩虹存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