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夢境其實與你的心理狀態有很大的關係嗎?反覆夢見相同的夢,或是夢見被追趕代表著什麼意義?透過今天這篇文章告訴你!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你平時做夢嗎?你夢見的是日常瑣事,還是各類奇思妙想?你會不會總是做同一個夢?夢的內容對我們來說究竟有什麼意義,真的能預知未來嗎?

關於夢,有太多問題可供討論。即便當前的科學水平比起從前已足夠發達,夢依然在人們心中保持著神秘。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夢」。

事實是,每個人都做夢。

只是有些人能記得,而有些人想不起來。

我們睡覺的時候,看似閉上的眼睛,其實不是完全不動的。我們的眼球在睡眠中有時會快速轉動。這被稱為是睡眠的「快速眼動期」 (REM 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通過對人在睡覺時的腦電圖進行分析,睡眠可被劃分為 REM 睡眠和非 REM 睡眠(non-REM sleep)。人睡覺時,不同階段的睡眠進行著周期性變化。


(睡眠圖,from Wikipedia)

做夢與 REM 睡眠有著緊密的關聯。心理學家 Aserinsky 和 Kleitman (1953)曾對此做過研究。在 REM 睡眠期間,被試共被叫醒 27 人,其中有 20 人能​​詳細講述自己的夢境,其餘的 7 人次雖無法回憶夢的內容,但能感覺在做夢。

而在非 REM 睡眠期間,被叫醒的 23 人,其中 19 人說自己沒做夢,其餘 4 人也只能模糊地感覺好像在做夢,同時無法描述夢的內容。

為什麼我總是記不住自己的夢?

你能否記住自己的夢,很大程度就取決於你在睡眠的哪個階段醒來。

如果你作息規律,又總是在非 REM 睡眠階段醒來,那麼你很少會記得自己的夢,甚至覺得自己從不做夢。

而如果你在 REM 睡眠期間醒來,你往往能記住一個生動精彩的夢。因為 REM 階段在夜間也會出現數次,那些在半夜容易醒來的人更容易記住自己的夢。我們也都經歷過,半夜醒了,跟自己說一定要記住這麼精彩的夢,而在早晨醒來時仍然完全遺忘了。這就是因為最終睡醒時,你不在快速眼動期(Eichenlaub,2014)。

推薦閱讀:心理學讀夢:剖析夢境,挖掘你生命裡隱藏的傷口

而即便醒來時知道自己剛做了夢,也能清楚地想起夢的內容,人們仍然會很快忘記它。研究發現,在做夢後 5 分鐘,人們就會忘記接近一半的內容,再過 5 分鐘人們會忘記 90% 的內容。如果你做了一個美夢,又不願忘記它,醒來時就趕緊將它寫下來吧(Nichols,2017)。


圖片|來源

「鬼壓床」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 REM 睡眠階段,運動神經元處於被抑制的狀態,控制姿勢的主要肌肉保持在鬆弛狀態,身體近乎癱瘓。

這個狀態有個好處,就是阻止我們將夢裡的行為真的做出來。不然的話,我們會隨著夢境在床上踢來打去,很容易對自己和身旁的人造成傷害。

而有些人患有 REM 行為障礙,無法良好地抑制運動神經,容易在睡覺時劇烈運動,比如踢腿、叫喊或甩動手臂,這種情況多見於老年人,這與他們的大腦機能的衰退也有關(Kalat,2009)。

與此相關的還有另一種被神秘化的現象,就是傳說中的「鬼壓床」。

鬼壓床就是人們覺得明明醒了卻像被鬼壓在了床上一樣,完全動不了,覺得好害怕。

鬼壓床的學名,其實是睡眠癱瘓(sleep paralysis)。處在睡眠癱瘓的人,感覺自己醒著但全身無法動彈,也無法發出聲音,還可能出現幻覺,為此驚恐萬分。

這種現像被認為與 REM 睡眠的失調有關。當人的意識從睡眠狀態浮出,但運動神經元仍然處於抑制狀態,人就會出現「明明覺得自己已經醒了,身體卻完全動不了」的情況——這就是睡眠癱瘓。

「鬼壓床」一般出現幾秒至數分鐘,這種狀態常常與高度焦慮、時差或缺乏睡眠有關(Davis,2017)。

做夢對記憶特別重要,如果你突擊考試背書,一定要留時間給睡覺和做夢。

有時,我們會察覺夢中出現了最近見到的人、體驗的事,有時是前一天前,有時是幾天前。

記憶專家認為,海馬體會篩選一些前幾天的事,將之從近期記憶鞏固為長期記憶,還會將一些記憶內容轉移到大腦皮層,將之轉化為永久記憶。而在這個記憶存儲的過程中,做夢會幫助記憶內容的遷移,有助於我們永久記憶的形成(Nichols,2017)。

如果不讓人做夢,會怎麼樣?

心理學家還做了一個殘忍的實驗。他們嘗試在人們每個 REM 睡眠階段開始時,就將人喚醒。

Aserinsky 和 Kleitman 發現,連續幾夜被剝奪 REM 睡眠的人會有焦慮、煩躁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而一旦讓他們恢復睡眠,REM 睡眠會比之前有顯著的延長。他們會開始猛地做夢,對之前的剝奪進行補償,這被稱作 REM 反彈。也就是說,做夢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必需品。

有句俗語「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

研究發現,夢的內容與我們壓抑某些不情願的想法(失業、爭吵、親友生病或去世等)有緊密聯繫,那些在睡前要求思考這些想法的人,更容易做與此相關的夢,也傾向於做令人痛苦的夢(Nichols,2017)。

關於夢如何反映現實生活,每個文化都有自己的解夢大全。在網上搜一下「解夢」,我們就能看到各類各樣的說法,有些還互相矛盾。

心理學家 Clyde Ward(1961)將夢的主題劃分為三類:第一類夢與人際衝突有關,比如被追趕、墜落等;第二類夢與性衝動有關,比如性經歷,吃美食、撿到錢等;第三類夢與超我焦慮有關,比如裸體、考試失敗、遲到、穿著不當等。

即便夢的內容千奇百怪,但實際上有許多反覆出現的主題,這些主題甚至是跨文化和地區的。

Jalees Rehman (2015)對比了三項有關夢境主題的研究,參與者分別是中國大學生、德國大學生和加拿大大學生,三個群體的夢境主題高度重合,其中有 8 個夢境,在三個國家的學生中,出現率都排在前十位,分別是:1.被追逐;2.墜落;3.遲到;4.飛翔;5.性經歷;6.考試失敗;7.活人去世;8.學校、老師、學習。

推薦閱讀:【心理測驗】找回生活的流動感!測驗你最近的壓力指數

這些夢有什麼明確的意義很難說明。即便是一個嫻熟的解夢師,也要結合夢境的具體內細節、做夢者的當前狀態才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我們選了 4 個主題給出一些意義說明,僅供大家參考:

1. 被追逐:這可能預示你在生活中正面臨某些困難,但你不知道如何應對,所以害怕、焦慮想要逃避。

如果追逐你的是動物,這可能說明你正在躲避自己的某些激烈情緒,比如憤怒;如果追逐者是神秘的陌生人,這可能代指一些童年經歷或過去的創傷。這樣的夢也可能有積極意義,它說明我們需要面對一些被我們忽視的東西(Cherry,2018)。

2. 春夢(性經歷):夢中的性很少是關於性本身的。大部分時候,夢中的性與身體的結合無關,而是關乎心理層面上的結合。

如果你夢見自己與另一個人發生性關係,這可能說明你期望與這個人建立精神上的連接,或者你希望自己能擁有這個人身上某些特定的品質。當你做了春夢,睡醒後可以想想,這個人身上最突出的三個特點,或許這些品質正是你所渴望的。

3. 飛翔:飛翔的夢常常與我們生活的愉悅、高興有關。

可能是因為我們能夠完成設定的目標,感覺自己充滿力量,或是我們從之前疲憊、重負的狀態解脫出來(Gonzales,2016) 。但如果你在夢中飛得很艱難,可能說明你對自己缺少信心,或是生活中有某些人或事在阻礙你前進。

4. 墜落:如果你夢見墜落,並為此感到害怕,這預示著不安與焦慮。

你可能在某件事情上失敗了或遇到巨大挫折,夢在釋放你沒能達到預期所積壓的感受。如果你高興地墜落,這可能說明你並不害怕改變,並決定擁抱生活的變化 (Atherton,2017)。


圖片|來源

還有些人可能會疑惑,為什麼他們總是做噩夢,有時還是同一個噩夢?

噩夢最常引發的情緒是害怕與緊張,很多人會從夢裡驚醒。噩夢的發生,往往與做夢者當時所處的高壓狀態有關,誘因包括壓力、恐懼、創傷、情感問題、疾病、藥物使用等等。

同一個夢反覆出現有一個解釋是「危險模仿理論」。根據這個理論,夢是一種古老的生物防禦機制,目的在於反覆地模仿可能發生的危險事件,為了讓人在醒來的生活中對危險有所準備。

所以,如果你頻繁地做同一個夢,很有可能是因為你生活中有某個危害源持續存在,一直讓你感到不安( Nichols,2017)。

說起夢的解析,我們無法繞開弗洛伊德。在他看來,夢因人的願望而起,夢境便是現實願望的過程。

然而,我們知道很多夢稀奇古怪,根本無法將之理解為一個邏輯通暢的事件,更好像難與「願望的達成」相聯繫。

對此,弗洛伊德有他的解釋。弗洛伊德將夢分為兩類:

第一類的夢是願望簡單的達成,典型代表是兒童的夢。這些夢一般比較短暫、清晰,容易理解,只要問問一個兒童最近的生活與想法,就能找到合理的解釋。

弗洛伊德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個三歲零三個月大的女孩第一次坐船去湖上,臨下船時不願離開,放聲大哭。在她看來,這次遊船之旅是在是太短暫了。第二天,她說:昨晚我又去坐船了。不難猜測,夢中這段旅程肯定更久。」

第二類的夢是願望經過改裝後的達成,很難直接辨識。因為做夢者本身對其願望有所顧慮,只得以不直接的方式進行表達。於是潛意識給夢化了妝,以至於看起來撲朔迷離。

弗洛伊德認為,夢中的願望實際上是人的各種本能衝動。這些衝動所觸發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可能從道德、美學等角度看來是醜陋骯髒、有失體統的,我們才會用各種變通的方式,去在夢中表達和自己的願望。

推薦閱讀:525 我愛我有勇氣節|練習在陰影與恐懼裡溫柔呼吸

弗洛伊德認為,如果我們去回想自己的夢境,然後自由聯想,問問自己這個夢的某個細節讓自己想到了什麼——哪怕看起來是毫無邏輯的,只是去追問那一刻頭腦中出現了什麼,可能就能找到一些解夢的線索。

很多人對弗洛伊德的解夢方式非常不滿,感覺他過分強調潛意識中的原始衝動,似乎每個人在夢裡都成了用心險惡的壞人。

弗洛伊德認為這種說法是對精神分析的不公待遇。他說:「精神分析只是證明了柏拉圖的一句話:好人做夢,壞人作惡。」好人也會有潛意識中「不好」的慾望和願望,然後他們通過幻想或者做夢釋放。只有付諸行動的,才是壞人。

了解這些後,你可能發現,夢的神秘色彩依然沒有完全消失。夢將我們當前生活的某些時刻、記憶深處的某些碎片帶入自身,但它為什麼選擇這些素材,卻捨棄了其他素材?

比如說,我在成長的過程中,反覆做三個夢。

一個是「掉牙」,是兒時的夢。小時候我在很多年裡反覆夢到自己滿口的牙齒都掉了,既沒有鮮血也沒有疼痛感。

第二個是迷路,我經常夢到自己在前往某個地方的路上,通常是回家,然後我怎麼也找不到回家的路。夢中既有著急的心情,隨著天色越來越暗也會有恐懼感,還有一種難以揮去的憂傷。

第三個是畢業和返校,其實離畢業已經過去好些年了。但還是常常夢到畢業那一天,或者是畢業後回去學校探望。夢中也是一種十分傷感的心情。

從我的夢中,你們不難看出,我的夢很接近弗洛伊德說的兒童的夢,他們總體來說非常直接。利用今天文章的理論,你們也可以嘗試分析我看看?

夢對我們記憶素材的取捨,與我們的身心狀態究竟有多大的關聯,又能否給予我們某些明確的啟示?這些關鍵問題依然曖昧不明,或許這也是我們津津樂道的原因所在。

你有過什麼印象深刻的夢麼?你覺得這個夢與自己的狀態有什麼具體聯繫嗎?來評論區與我們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