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接受卡提諾「狂人意表」社會學專題邀請,嘗試以問答形式,細看在網路上引起論戰的母豬議題。雙方在憤怒之外,是否有理解與對話的可能?

女人迷接受卡提諾「狂人意表」社會學專題邀請,探討前陣子在網路上引起論戰的母豬議題,我們試圖透過專題合作,思考雙方在憤怒之外,是否有理解與對話的可能?以下為「狂人意表」三個關鍵提問,以及女人迷的完整回答。


圖片來源|卡提諾狂人意表

問題一:為什麼網友會想辱罵女性成母豬?可能有什麼心理因素或原因?

母豬說法為何出現,先別急著以「揪出主謀」的方式尋找說法起源。這次想邀請大家從社會結構的層次思考。相對治本的方法,是去瞭解當前的社會結構如何製造出一個個「辱罵女性為母豬」的人?

女性主義者認為,追究性別問題的社會根源,必須看見「父權體制」(patriarchy)的影響力,它盤根錯節在日常生活各層面。厭女(misogyny)是父權社會普遍運行的文化與心理機制。在這樣的社會裡,女性的身體乃至陰柔氣質的價值是普遍被貶抑的。

女人處理自身厭女的方法很多,最普遍的一種,是認同男性社會與陽剛氣質的價值,讓男性認為她也擁有男人的優點,屬於特例,不屬於其他低劣的女性。其實,最近流行的詞彙「女漢子」也反映了部分女性這樣的焦慮認同。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誰是母豬教徒?當仇女成為一種流行

厭女社會是「母豬」說法誕生的「基底」,但「促發」說法的,還有兩個可被辨識的原因,並且這兩個原因也相互影響:

1.  環境經濟蕭條
2. 性別平等意識提升

這幾年,台灣年輕一代更廣泛地參與社會議題,認肯並主動實踐民主、開放、公平、正義等價值,這也包括性別平等的追求。部分男性在其他性別權益提升的過程,感受自己的處境並沒有真正獲得緩解。

例如,父權社會衡量一個男性的成功,往往建立在他必須是有能力養家者(breadwinner)。可是同時,台灣青年貧窮問題愈來愈嚴重,世代之間的財富嚴重分配不均,年輕人在經濟上感受到很強烈的壓力。

經濟壓力對父權社會裡的男性而言,很容易轉化成對自我成就認同的焦慮,他們需要一個出口抵抗「好男人=有能力養家」的父權價值,可是不知道怎麼做,於是直接把矛頭指向身邊可能會造成這樣壓力源的人,例如他的家人、朋友、伴侶、心儀對象、或是其他可能暗示了「好男人=有能力養家」的人。

對這些男性進行暗示的人,不只是女性,也包括他們的男性同儕、他們的父母。可是當這一群人迫切需要為自己的窘境找尋原因,沒有從社會與經濟結構透視的能力,卻需要一個很直接、直覺、成本最小的情緒出口,哪一個族群會是發洩起來成本最小的呢?跨地域、跨國、跨文化的,那一個族群,往往就是女性。

女性主義的敵人,其實不是罵女人為母豬的男性,也不是受限於父權想像,期待男性負起養家責任的男男女女,而是不斷生產出這些心態的社會結構。我希望大家對此多一點理解。

另外,如果仔細看網友罵女性母豬的理由,其實很難匯聚在固定一種類型之中。他們說自己並不是一種「教派」,確實也不是,因為他們之間並沒有共識教條,也就是並沒有「誰是母豬的明確判準」。但只要你是女人,就有可能被罵是母豬,這是所謂母豬教的唯一共同點。

問題二:仇女族群如何演化而來?有消弭的可能性嗎?如果有(或沒有)原因為何?

仇女或者說厭女(misogyny),其實不是一個「族群」,如上所述,它是父權社會普遍運行的「文化與心理機制」。

也就是說,身在一個父權社會裡,我們每個人都內建有厭女的心理機轉。

國際知名的女性主義者上野千鶴子即在她的書《厭女》中誠實提到,女性主義者自己都曾經是嚴重的厭女症患者,但是後來她們長出自我反省與批判的能力,觀察到父權社會如何佈下厭女症的天羅地網,進而思考解脫之道,從嫌惡自己,到與自己和解、肯認並擁抱自己的完整性。

如果問我,我們有沒有可能逐漸擺脫自身的厭女症,當然是有可能的,女性主義(feminism)會在這其中給予你非常多豐富的觀點與視角,帶你看見父權社會的運行機轉,你如何受其影響,又如何可能自由。你可以選擇進行女性主義的實踐/實驗,可能失敗,可能有小小成功,那將使人感到平靜。

完全消弭自己內在厭女張力或許不容易,可是,這卻值得我們不斷努力。翻譯成女人迷常用說法,消弭自身「厭女」更積極作法,其實是愛自己,擁抱被父權社會貶低的特質。女人迷也希望替所有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提供支持與陪伴。

如果問我,所謂母豬教與女性之間,是否有歧見弭平的可能?這麼說吧,以女人迷專訪前「時代力量」發言人林穎孟的說法舉例,希望可以增進彼此的互相理解。

「母豬說法的出現,是很多男性指責這些女人把男人當作工具人看待。」林穎孟提出,其實女人的歷史,就可以看作是工具人的歷史。

女性長期被視作工具人,替男性生孩子,照顧家庭以支持男性在外的職涯發展。現代台灣女人可能還更慘,被社會要求生孩子,政府與企業卻不給足夠的產假,產子後還要迅速恢復職場工作,家庭照顧責任仍落在女性身上,上完白天公司班,晚上回家輪第二班,照顧丈夫、照顧子女。

根據行政院最新數據統計,女性花在家務勞動上的時間,每日仍比男性多上三個小時,而這只是平均值。台灣女性長期沒有休息時間,已經逼近過勞。

所以我們能不能理解,當整個國家、社會、到公司制度對女性賦予過量的勞動任務,產子無法由男性代勞,照顧子女與照顧丈夫普遍是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並視之為女性責任,部分女性的解方,會是希望男方對經濟壓力多承擔一些,以緩解她的焦慮與過勞可能。

那女性主義者的努力是什麼?女性主義者的努力,就是希望從國家法律、政治決策、公司制度等層面,讓女性可以從國家和父權社會的工具人,更平等地成為人。讓因為性別框架所進行的性別分工逐漸鬆綁,例如男生可以在家帶孩子,不必受到社會眼光的壓力,女性可以全心在職場工作而不必受到責備。甚至也深入探討,如何透過國家政策、法規、制度,讓大家都能更安心照顧自己、照顧家庭生活,而不只是作為資本主義市場的工具人。

女性主義的努力,是要讓女人從工具人,平等地成為人。現在某些男生覺得自己被當成工具人,很挫折也憤怒,不知道情緒該往哪裡去,於是把矛頭指向女性、指向女性主義,其實完全搞錯,因為女性主義談的就是:沒人該被當工具人對待。

女性主義想要破除的,就是把人當做工具人的「支配關係」。

延伸閱讀:從女僕到時代力量發言人!林穎孟:母豬教徒,可能成為女性主義者

問題三:仇女族群在現實生活中,有辦法用理性的方式看待女性,並建立良好健康的關係嗎?

我可能不會使用「理性」這詞,理性一詞長期被誤解為「抽離情感」的思考方法,但是事實上,真正的理性應該是「擁有同理能力」的思量判斷。

健康和良好的關係,無法靠著抽離情感的溝通達成,相反地,必須奠基在「設身處地」的思考。

無法理解對方的時候,可以從發問開始,理解對方的思路、理解這條思路背後的壓力,設想「如果我也在這個性別位置,我可能遭受的壓力和困境是什麼」。當我們漸漸理解對方的性別處境,你會發現,其實沒必要紮一個母豬稻草人來打。繼續罵女性母豬,其實沒有人會阻止你,但也並不會解決你人生的任何困境或問題。

同理的想像,會讓你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處於困局的人(笑),並且你以為的敵對方,其實與你也有相似之處,這會讓你對這世界有更多理解,讓你成為更有同情共感能力、更可愛的人,甚至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有力量能幫助他人,能夠為這個社會做更多的事。

想看更多卡提諾狂人意表社會學專題連結,請點此

對於性別議題、女性主義,有任何疑問或想討論之處,歡迎點入以下提問單,對女人迷編輯進行提問。每個月我們將會針對提問,進行討論,並且嘗試提供給你,女人迷的思索:)

性別力百科

父權體制

patriarchy

女性主義者認為性別不平等的問題根源為「父權體制」,它盤根錯節在日常生活各層面。父權體制原本意味著父親的統治權力(rule of fathers),如 Juliet Mitchell 指出:年紀大的男性家長對其女人或其他依賴人口的控制。社會學者 Connell 指出「父權體制」是由男人掌控且被制度化的性別關係。這樣的社會產生的壓迫如性侵、家暴、同工不同酬等。父權作為結構性壓迫體系,男性亦難逃壓迫,例如父權體系尊崇陽剛氣概,陽剛氣概的建構,讓男人不擅於表露情感,而不符合陽剛氣質的男性,亦會遭受到極大的社會壓力或暴力。

參考資料:性別教育小詞庫,游美惠著,高雄:巨流,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