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情緒勒索先從關注他人,變成照看自我情緒開始!減少母愛創傷,你其實不必為母親的幸福負責。

文|蘇珊・佛沃(Susan Forward, PhD)、 唐娜・費瑟(Donna Frazier Glynn)

當母親見到腳步蹣跚的孩子努力學習走路,於是臉上拉開微笑,一邊伸手幫忙,一邊說:「妳好棒!瞧瞧妳!妳在走路呢!妳已經是個小運動員了呀!」就在那一刻(以及之後數千個類似的時刻),許多訊息從母親傳遞向孩子,而孩子也全面接受:「媽媽有注意我在做什麼,也很關心。她愛我。我很棒。我正在走路。」

對於依賴父母才能存活的小孩而言,全能母親的微笑稱讚意義深重,於是,為了獲得類似的回饋,孩子會繼續做出足以使母親滿意的行為。相對而言,母親的嚴厲批判就嚇人多了,孩子會因此深信:「如果讓媽媽不開心,我大概就活不下去了。她可能會丟下我自力求生。」但無論母親傳遞的是正面或負面的訊息,孩子都會全盤接受,並據此建立對自己的核心認知。母親的「妳」,於是成為女兒的「我」。

推薦閱讀:【日本文化觀察】有毒母親,親職的情緒勒索


圖片|來源

所有孩子都是將訊息內化後,建立起最初也最深刻的自我信念。這些訊息多年來如同空氣般存在於我們身邊,我們本能地信以為真,從沒想到質疑其真偽。假如我們從小受到了各種稱讚及鼓勵,那當然很棒,因為能據此形成「我既強壯又有能力」、「我是一個好人」、「我很有毅力」及「我很可愛」等信念。所謂信念,就是人們看待自己時,堅信不疑的觀念、態度、期待和觀點,無論其中對錯。但無愛母親灌輸孩子的信念,卻充滿了謬誤又具有高度毀滅性。

許多讀者的母親常透過描述「妳」,來反映自己的不滿、批判和無助。「妳真自私。」「只有妳能把一切處理好。」「妳害我都不開心到病了。」一旦這些訊息被內化為信念,就不會只是安靜棲息於妳體內,反而會觸發許多痛苦感受。妳必須跟這些認定妳糟糕、粗心、自私又無能的信念對抗。妳會試圖與這些聲音爭論,但又擔心這些評論其實沒錯。假如沒錯又該怎麼辦呢?妳會努力證明自己不是這種人,但大多時候仍痛苦不堪。妳覺得傷心、憤怒、愧疚、尷尬、憂煩、羞愧、尖酸、叛逆、糟糕、認命⋯⋯總之,全是傷人的情緒。

然後呢?這些痛苦感受開始讓人出現自我挫敗行為。若妳的自戀或控制狂母親讓妳覺得永遠不可能符合她(或任何人)的標準,這種錯誤信念會使妳失去安全感和自信心,甚至覺得低人一等又能力不足。此外,因為這些情緒,妳很可能在面對感情時設下過低標準,刻意不讓自己擁有成功的好關係,或者在遇到好的工作機會時退縮,然後說服自己,反正最想要的工作已經沒得到了,之後努不努力也沒差,何必逼迫自己去面對更多的羞恥與失望呢?妳的腦中有一個聲音告訴妳:「畢竟我永遠都不夠好。我毫無競爭力。」

推薦閱讀:「勒索者永遠無法被滿足」七個步驟讓你跳脫情緒勒索循環

那是誰的聲音?是妳母親的聲音。為了符合誰的利益?她的。自戀的母親不會明擺著告訴妳:「壓抑自己好讓我看起來比較體面。」控制狂母親也用不著說:「趕快透過妳的失敗來證明我是對的。」她所灌輸的設定早已在妳體內運作,就算人不在場也一樣。

當妳發現深陷類似自我挫敗的行為中,可以確定背後一定有個運作機制:錯誤信念,創造出痛苦的感受;而為了迴避或減緩痛苦,妳會下意識地選擇不健康的行為模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此機制如何運作,以下提供更詳細的例子。


圖片|來源

錯誤信念的運作機制

一、身為孩子,妳會吸收來自母親的訊息

打從妳還很小的時候,總是憂鬱的母親就告訴妳,「沒有妳真的不行。這個家是靠著妳才沒垮。妳真是為我奉獻的小天使。」只有當妳(才八歲)為全家煮飯時,她才會露出微笑;又或者她明明窩在房裡看電視,妳卻得幫她打電話給主管請病假,才能得到她的稱許。

二、妳會把早年接收到的訊息,轉譯為錯誤的信念

「只有我能讓母親快樂。我得透過『優良行為』讓她感覺好一點,也才能贏得她的愛,甚至包括為她說謊。如果她不快樂,那就是我的錯。我沒有權利做想做的事,也沒有抱怨的權利。我的工作就是照顧她。」

這些信念與妳及母親的權利、責任和認同相關,於是透過錯誤信念,妳開始追求不可能達成的目標。但真相是:妳不必為母親的幸福負責,也不可能治好她,只有她自己有辦法。妳永遠不可能成功。孩子不該透過「優良行為」來換取愛。妳本來就有權擁有童年和自己的人生,相信自己能放棄掉這兩者,一點也不合理,更別說是毫無怨言地放棄了。妳真正的工作是建立專屬於妳的人生,而母親的工作是從旁提供協助。但如果妳的信念完全呼應奠基於母親傳遞的訊息,而非基於理性真相,那妳此生的感受及行為都會染上錯誤信念的色彩。

推薦閱讀:《母親這種病》:別讓對父母愛的執著,成為痛苦來源

三、錯誤信念,導致了痛苦的感受

妳想治好母親,但不可能成功,於是,無論兒時或成年後,妳都覺得自己無能、愧疚、缺損、糟糕又羞愧,畢竟根據設定,妳應該要能達成目標。妳可能也會覺得煩憂、怨恨,然後又因為心生怨恨而羞愧,並因為努力想撐起全家時錯過的童年生活,而感到難過。

四、為了緩解痛苦的感受,妳開始出現自我挫敗的行為

為了減輕痛苦的感受,妳可能會做出各種嘗試。若妳年紀還小,或許會覺得有義務花費大量時間,一次次地修補母親人生中不對勁的地方。透過這項行為,妳能證明自己是個好女兒,也證明自己值得被愛。妳開始擅長在不順利時假裝一切都好,而非求助,因為妳深信求助只會暴露自己的弱點、缺陷和無能。

就算長大之後,妳仍對母親的需求非常敏感,即便理性上知道沒有必要,或努力也沒什麼幫助,妳仍會百般不情願地嘗試符合她的期待。妳必須向自己、母親及整個世界證明,妳充滿競爭力、優秀,並且沒有重大缺陷,而其中最快、也最熟悉的方法,就是去回應她的所有需求。

人類行為非常複雜,我並不是說所有憂鬱母親的女兒都會經歷一模一樣的運作機制(錯誤信念導致痛苦的感受,再產生不符合自身利益的行為)。每個母親都有個體差異,女兒也一樣,但我可以肯定地說,只要追溯自我挫敗行為的根源,妳就會發現,在負面信念及其產生的感受之下,確實埋藏了一層層妳從未意識到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