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女人故事連載,從女性生命經驗出發,細看母親的眼淚,女博士也會走進廚房,女人始終都是移動的。

花了好多時間把自己固定,又拔起。
來回幾次,我們就老了。——《移動的女人》

5.

不知道是哪本書說的,母親是個奇怪的流沙,她們的愛那麼沉重,那麼無所不入,也是那麼窒息。

一不小心,就被吞噬。

4. 第一次覺得母親是如此刺眼,大概是她喜孜孜地把博士入學函拿給母親看時,那個炒菜的背影。她還記得,那天有點炎熱,母親在狹小的廚房裡忙碌,抽油煙機與老舊冷氣轟隆隆地夾雜在炒菜聲中,即使是那樣兵荒馬亂,她依然能清楚地聽見母親背對著她,然後平靜地說:「讀那麼多書,還不是要走進廚房。」

推薦閱讀:「你們就是拿張文憑,然後等結婚」臺灣女博士的真實困境

一股怨氣從肚子衝了上來,直到眼眶,夾雜著她無法解釋的各種情緒,變成眼淚差點奪眶而出,但是她忍住。

那是她第一次覺得,母親煮菜的模樣,好刺眼。

那天她記得用著拚了性命的情緒,現在想想應該是不甘心,對著母親的背影在心裡吶喊:

我不要像妳一樣。我不要像妳一樣。

這輩子,

我不要像妳一樣。

3.

與男友遠距離了四年,撐過了博班,她毅然決然放棄了國外教職,回到台灣在外商公司上班。

其實她對於這樣的「改變」,一開始是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情緒。但是,剛回到台灣時,親友見面,總是帶著可惜的語氣告訴她「唉喔,怎麼捨得放棄」,漸漸地,她開始覺得是不是該有點不舒服,好像真有些不舒服了,卻無法用語言精準地說出她那矛盾的情緒。

同場加映:女性主義與親密關係:成為家庭主婦不是低頭,而是選擇

幸好,她知道她在哪裡都可以長得很好,因此在公司的遷升一路順利。雖然偶爾在加班到半夜時,被同事說「唉喔回家靠老公就好了幹嘛這麼辛苦」或者「妳這麼晚不用回去煮飯啊」時,她會有股想揍人的衝動。這個環境的不友善,她早知道,也還好,老公雖然沒留過洋,這方面與她配合得很好。讓她的「改變」,至今沒有成了「放棄」。

只是,那股矛盾的情緒還是在,她卻依然無法說出,究竟是環境讓她矛盾,改變讓她矛盾,還是每當走過廚房,想像中的母親在爐灶前炒菜的背影,讓她矛盾。

2.

再一次的改變,是孩子出生以後的兩個月。留職停薪六個月,她天天對著哭泣的嬰兒,開始覺得「改變」,使她有點疲倦了。有時候她甚至偷偷想,如果沒念這麼多書,她是不是就會對於現在的一切「甘願些」,也不用在夜深人靜,老公睡眼惺忪起來替她餵小孩時,心裡偶爾會浮上「為什麼你這樣就是好老公了,而我這樣卻還只是本分」的念頭。

但是自己與自己打仗的時候很少,因為天天的睡眠不足就夠讓她崩潰了,還有那麼多時間去思考如何代入女權主義解放被壓迫的眾生。老天,她只想好好睡夠三小時,不,兩小時就好。

隨著育嬰假接近尾聲,她面臨了另外一個困境。究竟要怎麼辦,該辭職陪小孩長大,還是當個職業婦女。六個月好短,她忽然羨慕起那些還在加拿大的同學,「我們的育嬰假一年耶。」記得跟蘿莉塔聯絡時,她是這樣說的。真好,那妳快多生幾個。然後她記得蘿莉塔只是哈哈大笑說她沒有內建母愛。 她也沒有,她只是……就這樣子生了。幸好看到小孩沒有想掐死他的衝動,這局算是押對了吧?(推薦給你:

女人,一生要賭得東西怎麼就這麼多。但是這些情緒,又要怎麼說?

1.

育嬰假快結束時,她帶著小孩回兒時的舊所,與母親過個周末。

「媽,在妳眼中,我就只能這樣嗎?」就只能像妳一樣,放棄,放棄,再放棄嗎。看著母親炒菜的背影,她終於忍不住脫口而出,而卻只敢說了前半句。

「不,」母親依然沒有停下炒菜的舉動,廚房依然吵得令人心煩。就在她以為母親不會回答她時,母親開口了。「我只是不想要妳,很辛苦。」「妳很聰明,很能幹。妳很想要突破一切,妳很想要把全部都攬起來。妳很想要證明,妳可以活得比媽媽更好。

我多希望,妳真的能活得比我好。

只是這條路,好辛苦。而我卻無法給你更好的解答。妳們說的,這個世界對女人,好為難。以前的我沒想過為不為難,只是這樣做。但是看見妳,這麼努力,我好心疼。因此,我只能用我最笨拙的方法跟妳說:讀那麼多書,還不是走進廚房。

因為廚房,是我愛妳最原始,也最笨拙的方法。它不是侷限,而是心疼。我走進廚房,因為有妳。對我來說,這從來不是放棄,而是,」

母親把虱目魚肚盛進了盤子,轉身的時候撥了微捲的頭髮。

「而是,希望妳知道,我在這裡很快樂。而妳,不論以後走到哪裡後,都能記得,這裡永遠有個廚房,等妳回來。」

她看著那條虱目魚肚被撒上醬油。一股酸氣從肚子衝了上來,直到眼眶,夾雜著她無法解釋的各種情緒,變成眼淚,奪眶而出。

世界那麼大,她出走了以後,下一個抵達,她想,再也不是賭氣,而是選擇。

再也不是必須,而是選擇。

0.

不知道是哪本書說的,母親是個奇怪的流沙,他們的愛那麼沉重,那麼無所不入,也是那麼窒息。

卻稍縱即逝。

也許很多年以後,母親那窒息的愛,將會是帶我們走過大風大浪的黃土,即使割傷了肌膚,卻也讓長繭的雙腳,走得更遠。

推薦給你:《母親這種病》:別讓對父母愛的執著,成為痛苦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