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談論厭女文化許久,假日一篇被放在 PTT 版上的文章引起討論,許多人好奇,究竟什麼是母豬教,我們如何面對男性與女性各自的難處?活著不是比誰慘,一起聽聽兩方的意見,找到生存下去更好的解套吧!

假日,女人迷一篇文章〈苗博雅談母豬教:厭女文化,其實反映了背後的焦慮〉被分享至 PTT,引起 PTT 上百回文串熱烈討論。

這篇文章出自九月女人迷與性解放の學姊系列講座其一,活動現場,我們針對「網路母豬教論戰」如何影響日常生活做討論,苗博雅列舉新聞中的厭女事件,談到現實中好女人與壞女人的分野。

行走在 PTT 多年的網友 sumade 在八卦版上開啟了熱烈討論:「所謂的母豬 就是利用其性別優勢做一些寡廉鮮恥 極盡不要臉的事情 這類型的女生 很容易分辨 只要聽到以「人家是女生」為口頭禪的 八九不離十 。」

他一一舉證,反駁苗博雅定義中的母豬教,認為母豬教,不過是女性主義者打壓男人、只吃女權自助餐的既得利益者。

女人,你憑什麼拿有紅利 / 你憑什麼賺比較少?

sumade 提到女性罪狀:「有哪個女生有聽過,你是女生,所以家庭的責任你要一肩扛啊?」、「做家教的女生,輕鬆拿到時薪300起跳 」、「清華交通的男生,想靠家教賺點學費,卻因為家教限女只能去做最低時薪的服務業 」、「將批評女生的男生汙名化之後,接下來就可以無視所有批評女生的罪狀」。

然而身為女生、著迷女性主義的我可不可以說:

「有哪個男生有聽過,因為你是男生,所以家中的家務與情感勞動你都要一肩扛。」
「2015 行政院主計處《薪資及生產力統計資料》產業中的男女相等職務最高落差平均高達 5.5 萬。」
女人迷 2015 年職場友善調查中,69% 女性為以下問題困擾:懷疑自己工作的意義、生活與工作不平衡、升遷加薪困難、工作壓力難以排解、工作時間過長、工作環境不佳。」

我能不能說:「我們的社會憑什麼一邊行使父權,一邊批判享受父權紅利的女人。」

然而這些既存事實,我並不想這樣理所當然地說著。我開始思考,身為女性,我們憑著什麼,去批評另一群「男性」?我們憑著什麼,自以為是的將人簡化成兩種向量、忽視他們的差異?身為女性,我們享用著父權紅利會有什麼後果?又,身為女性,我們如何面對社會對我們要是一位「好女人」的期待?

同場加映:【厭女症】所有人身上,都存在著厭女痕跡

母豬與母豬教,誰是真正的獲利者?

在這場論戰裡,誰會贏得最後的正義?我認為,恨意裡的每個人,都是受害者。

我認同 sumade 說的:「如果要我對母豬下一個定義,我想最大的特色就是雙重標準。」,如果我們要對母豬教下一個定義,亦如是。

我們花著大把時間,較勁誰受的傷多、誰的權力更需被加冕、誰才是社會長期忽視的族群。我們浪費時間,指著彼此的鼻子咎責。男生說女性主義為什麼不關心男性?女性主義者說自己的權益不會自己爭取。

推薦閱讀:【厭女症】厭女,是男人「變成男人」的一種手段?

是的,男性是社會的受害者。

他們被分野為人生勝利組與魯蛇。他們負責更多的經濟勞動;他們要擁有男子氣概;他們被要求「要像個男人」;男生從小被灌輸要幫女生提包包、要禮讓女生疼女生,要有父權騎士精神。

是的,女性是社會的受害者。

她們被切割為正妹與剩女。她們從職涯選擇到人生選擇,往往被期待為輔助家庭的角色,成為男人背後的女人。他們被教導不能太優秀、不能太張揚。從性騷擾、性侵害到薪資不差異,要學會用接受來忍讓社會對女性身份的作用力。

是的,還有一群這些生理性別外的人,都是社會的受害者。

那一位被法律漠視的畢安生和多少被阻擋在婚姻大門的同志伴侶;那一個多麽幸運被看見的變性老師曾愷芯與無數個不被聆聽的跨性別;那一句蔡康永的哭訴「我們不是妖怪」和躲在暗櫃裡不見天日的同志們。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法律漠視的同志故事,沒了愛人沒了房的畢安生

我們為什麼忍心,讓每一個人活得不像自己?

性別解放,從理解自己身上的疼痛開始

也許你會說,我從母豬談到此有點多了。但你有沒有發現,所有被忽視的權益,都關乎陰性文化。這就是厭女症(Misogyny)最初談論的事,從古希臘哲人「女人不如男人」的基本論述到中華文化的「紅顏禍水」,自古以來女人一直是世界的他者,靠近陰性光譜的一方也成為文化的賤斥,陰性文化是「父權」永遠無法同化的異鄉人,透過施予暴力、移除與消滅,來掩飾父權本位的焦慮感,那是我們文化一直以來運行的方式。

推薦閱讀:女性主義要的男性解放!告別厭女、恐同、陰柔賤斥的父權暴力

當我們要改變這樣規則,再見新好男人、再見良婦蕩婦!推翻所有既有定義,鬆綁性別,就會面臨現在「母豬與母豬教」的戰爭,然而這不是一場恆久之戰,把對話當作最好的子彈,最重要的是,懷抱願意理解他人處境的心。沒有人可以一手處理所有議題,沒有一篇文章可以講完母豬與母豬教的各自表述。然而我只希望我們能願意看見、再看深一點,去看每個恨意背後的團體是誰?

這次母豬論戰延伸出來的戰場很多,有人開始討論苗博雅的同性戀身份、解讀她支持網路實名制;也有人說,逼「母豬教出櫃」是不是一種壓迫?各式討論都扭曲的性別對話的本質,我們依然希望每個鞭策公眾人物的人,能看回性別自身的難處,善用自己的發言權合宜討論,而非忽視它,用別的議題開啟戰場。

女性主義不是為了抵制男性而存在,它是身為女性與自己和解的管道,它們是一條透過女性處境看見男性位置的道路。男性自然也會有與自己和解的方法,只是,這個方法絕不是透過厭惡另個群體來解套。男性的傷口,一樣要從對抗自我厭惡開始。我們要推翻的不是某一性別存在的意義,而是規範性別刻板印象的體制。

那些討厭女人拜金、情慾流露、討厭女權自助餐、討厭自己身為男性劣勢的母豬教,我們更該邀請這樣的人,一起去鬆動「男人就該...女人就該...」的潛規則,沒有人該默許更多的受害者產生。

為什麼大家吃飯男人買單?為什麼男人工作女人在家?從這一刻,無論你是母豬還是母豬教,重新思考,加諸在你身上的教條,到底從何而來?(邀請你來女人迷說說:苗博雅與蘇美的「母豬教」立場你怎麼看?

【同場加映】用科技解決性別問題 - 性別暴力解碼計畫

一起鎖定 10/25 報名正式開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