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型職業性格測試前陣子突然火了起來,你是思考家還是執行家?你是藝術家還是冒險家?16 型職業性格測試以 MBTI 的性格評估題目為基準設計,聽聽看作者 Chloe Wu 解碼 MBTI 的緣起、施測流程、信效度與用途,也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測驗結果。

親愛的,你也玩了最近很夯的16型職業性格測試嗎?

這個測驗取用了 MBTI 的性格評估題目,並且作了一翻修改,相信在準確度上,讓很多人也對這個工具感覺困惑。為了這篇文章,我蒐集了一些資料,也整合了這一路一來我的實務和學習經驗,與大家分享我對 MBTI 的看法。

說在前頭…

MBTI是享譽國際的人格測評工具,在美國已經有七十年的歷史,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會有專為MBTI開設的研討會、工作坊,還有數百本針對MBTI性格介紹與應用的專書。(2015年在聖地亞哥的MBTI Users Conference.、2014年在杜拜的MBTI Users Conference.、2013年在上海的MBTI Users Conference.

至於 MBTI 的專書,在我有限的時間裡,我閱讀了 MBTI Manual, Introduction to Type, Gift Differencing, Looking at Type, Introduction to Type in Career/Coaching/Conflict/Emotional Intelligence, Understanding your MBTI Step II results, MBTI Step II User’s Guide, In the Grip …..

此外還有輔助我理解 MBTI 的書籍,是 MBTI 其中一個重要的組合Keirsey temperament的相關著作,People Pattern 還有 Please Understand Me II,以及眾多心理測評英文文獻裡,讓我感覺熟悉的中文心理諮商的資料是榮格心理治療、導讀榮格中介紹性格類型的部分。

為什麼我有機會看這麼多書?

第一:我受過 MBTI 國際認證,超認真地看完課程規定的書籍。

第二:我為 MBTI 唯一在台灣的代理商工作兩年,辦公室就是一座小圖書館,閒來無事就翻翻。

第三:當覺得自己經驗不夠的時候,會讓我焦慮了,所以啃食很多書來讓我更認識 MBTI 也更認識個案。

第四:當我發現在企業教育訓練多年的 HR 跟顧問們也很焦慮地跑來問我該怎麼帶 MBTI 施測與課程時,我過去看得書,已經不斷幫助我複習到底怎麼正確使用 MBTI了。

而到目前為止,我累積的個案經驗至少上百人,也為企業帶過 MBTI 團隊課程,也到學校帶過 MBTI 認識自我的課程,也自己開辦 MBTI 與愛情、與職涯等相關的工作坊,所以截至目前為主,我雖不是專家,但可以說說我所看見的 MBTI 也分享在施測過程中的所見所聞。

MBTI 的緣起與理論背景

MBTI 的制作者是上世紀美國的兩位傑出的女性:凱瑟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 Briggs)和她的女兒伊莎貝爾·布里格斯·邁爾斯(Isabel · Briggs · Myers)。母女二人並非專業的心理學家,而是資深的心理學愛好者。MBTI 的發展背景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世界多起戰亂,人心惶惶不安,許多人因為不了解彼此而產生許多矛盾與衝突,Briggs 母女希望透過一種方式,讓彼此能了解彼此,降低分歧與誤解,進而消弭戰爭。


圖片來源

在這樣偉大的願景下,Briggs 母女接觸到卡爾·榮格(Carl Jung)在1923年的《類型心理學》《Psychological Types》英文版,Jung 相信,人與人之間表現出來的許多差異皆非偶然,而是源於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天賦」即「傾向」。

Jung 提出了構成性格的3種基本要素,每一種要素都有對立的兩極:

  1. 涉及大腦活動中能量和注意力的分配(外向Extrovert和內向Introvert)
  2. 涉及獲取訊息(實感Sensing和直覺Intuition)
  3. 涉及做出決定(思考Thinking和情感Feeling)

然而 Jung 提出的3個二分法維度上的傾向有著動態模式,標示著個人的優勢功能與劣勢功能,為了辨別 Jung 在論述性格類型時提到的動態模式,Briggs母女增加了一個新的維度:「判斷(Judging)—認知(Perceiving)」—— 作為第4個二分法維度,用以表達每個人生活方式和適應外在世界傾向,而他們增加的新維度,讓性格動態變得更容易判斷,因而可以清楚知道一個人的優勢功能、第二功能、第三功能以及劣勢功能,所以才會有今天此四個軸向,所分成的十六種類型。

推薦閱讀: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簡單四格遊戲,建立你的自我價值


圖片來源

因此 MBTI 在此時空背景下,逐漸被發展出來,而它也遵循 Jung 的理念,成為一套為每個人的「傾向」做分類的工具,當每個人理解了自己與生俱來的優勢後,就能理解自己思考與行為的表現模式,也能改善自己的劣勢或調整自己與人互動的方式。(想了解 MBTI 整個測驗的七十年歷史,包括測驗的改版過程,請看MBTI的漫長歷史

MBTI 標準施測流程

任何一個專業且經過驗證的心理測評工具,其實最基本的需要是有指導語和指導手冊,再來需要配合專業人員來進行,至少要澄清施測者疑問或確保流程正確。

然而 MBTI 他的施測是相對複雜的,它並不是把題本給受試者完成填答即可,它需要在填答完,有受試者自我評估的過程,然後在一起找出受試者最適合的類型,因為在報告呈現與自我評估的過程中,會發現當中的差異性,施測者就需要去探討其中的原因,報告呈現的數據,也往往可以看到施測者在哪一個軸向的分類並不明顯,就能透過施測者的自評和討論,去更明確的決定性格類型。因此 MBTI 很注重雙管齊下的驗證,去避免環境或教養等因素,還原施測者真實的樣貌。

MBTI 的測試更分成 StepI 93題版本,StepII 144題版本,而 StepII 則是 StepI 的延伸,更深入指出同樣是 ISFJ 的人,與其他 ISFJ 在長遠規劃或與人接觸上,有哪些子維度是不一樣的。美國甚至有 StepIII 提供給諮商師或教練更深度個人發展的報告,但這在台灣目前並沒有上市也沒有認證課的學習資源(我則是在關島旅遊時,當地朋友告訴我他有過MBTI第三步報告,我才知道這件事。)

MBTI 的施測與偏誤

而在我與上百位施測者互動與解測的過程中,我發現大約只有五分之一的人是很清楚自己的,也就是不會期待自己是別種樣子,不會困惑自己是哪一種類型,很快就能確定自己的性格,因此網路上的施測,大約只有小於五分之一的人群,可以幸運地知道自己的類型,因為網路上的施測題數遠小於正式題本的題數。

往往另外的五分之四,則需要透過反覆的討論才能幫助施測者釐清自我。


圖片來源

MBTI 在題本上,已經多年來做過語言上的校正和驗證,將文化的偏誤降至最低,而它目前也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風行各國。此外MBTI 是一種自我評估,也就是你認為自己是怎麼樣子的人的分類過程,就例如你覺得自己是公平公正,還是仁慈仁愛,透過心理對立的選項讓人進行分類,但是測驗的偏誤(bias)往往在不知不覺當中產生,而且多是從自己身上出發的。

第一:你在施測過程中的心態。

MBTI 希望幫助你找到真實的自我,因為它相信每一種類型都有其優勢,但往往人在工作中或找尋工作中,會因為當時的情境而做出順應的選擇,就例如你現在面試的工作是業務或公關,你在答題是自然會傾向選擇喜歡與人接觸、對話,因為答題環境並沒有讓你感覺安全,或你是出於某種目的性的在回答問題。

第二:你對自己的期待與環境對你的期待。


圖片來源

在 Rogers 人本心理學的理論中,一直都討論著「理想我」與「現實我」的差距,往往是帶來心理困擾的主因,而我們往往有這樣的盲點,並沒有意識到,在答題的時候也傾向於回答「理想我」的狀態,因此更無法找到真實的自己,也對測驗結果的呈現感覺困惑。就如同你其實被期待做事要事前規劃的,而你也希望自己如此,就不會去選擇隨興所至的選項了。

MBTI 的信效度

很多人會質疑 MBTI 的信效度,然而 MBTI 在經過多年的演進,發展成 MBTI 題本 M 之後(1998年),最近期的研究顯示它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高達0.9。發展成 MBTI 題本Q後(2001年),它20個子維度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高達0.77。而MBTI透過行為觀察、探索性與驗證性的因素分析、與其他測評工具的關聯性,都有良好的效度。

舉例來說,將從事某特定工作或領域的人群選取樣本,蒐集他們 MBTI 測試結果,接著依據榮格的理論預測哪種性格類型可能對某些工作感興趣,然後比較蒐集到的樣本比例在人口基本比例中所占百分比,接著運用統計顯著性來分析結果。

而榮格認為具有外向思考型性格的人,因為心理發展有較強的邏輯、分析和決策性,能和邏輯的蔣外在世界與工作環境組織得有條理來達成目標,因而有行政管理的風格,而研究也在參與領導培訓的成員當中,發現 ENTJ 的人占樣本人群的13%,而真實 ENTJ 的人口比例僅有2%,所以它其實遠高於配額,表示該類型的人容易受領導職吸引,並且研究結果具有統計顯著性。(信效度相關網址,參考資料:MBTI Manual, MBTI 性格類型評估工具自學指南)

多認識 MBTI 相關書籍:CAPT線上圖書館

MBTI 的用途

1. 拓展自我的認識與接納

很多人往往不知道,原來自己的心思需要一次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或者總是習慣先思考在說話的天性,而在我們步調快速、複雜的環境裡,很容易因為這個狀態而覺得自己笨;很多人一直希望自己可是事前規劃提早完成計畫,但總是趕在最後一刻匆匆完成,而覺得自己雜亂無章,但其實是自己喜歡火力全開的做事效率;很多人覺得自己總是三分鐘熱度,做事情沒辦法持之以恆,但其實是因為你的天性愛好自由,喜歡多元、新鮮與刺激的生活。

因此 MBTI 幫助我們的,其實是了解我們的個性,而這部分個性往往因為經常受到你身旁的人的批評,而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因而你無法去看見這個性格背後其實有它獨特的天賦,而在我們無法接納自己的同時,又做不到別人的要求,又怎麼能發展天賦呢?

2. 個人深度的成長與統整

基本上在你找到 MBTI 的真我時,你的性格是終身不會改變的,但是會在某個時間點,你覺得你的個性變得截然不同,往往是在重大事件之後(親人過世),或者中年危機(榮格對於中年危機有很大篇幅的論述)。同時在榮格的性格類型裡,辨識性格,其實是為了統整性格,因此改變的本身在於讓你的人格更為統整,而事件帶來生命的壓力與痛苦,讓我們看見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思考模式和應變需要作出調整,而這個調整的方向,可能就是我們一直沒有使用到的劣勢功能,因而人有機會走向榮格所說的個體化歷程。

劣勢功能本身會讓人變得情緒化、挫敗與易怒,因為它是讓人感覺緩慢與不擅長的,你總時要花很多時間才能完成。就例如思考為優勢功能的人,可能向來習慣理性與邏輯分析,但卻往往對人的情感缺乏感受力,因而長久下來被身旁的人批評冷血,或者不會視場合表達適當情感,而這部分的批評往往帶給當事人很大的困擾。然而「生活」本身對每個人的劣勢功能是殘酷的,它並不會因為你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思考主導的人,就會讓身旁的人配合你以及接受你總是這麼「就事論事」,也因此我們都需要讓劣勢功能的情感功能可以發揮,帶來生活的平衡,也讓生命可以更新。

3. 關係相處的差異與調整

有時候我們無法理解為什麼在我們需要有人聽我們說話時,另一半卻對你就事論事,告訴你解決方法,或挑剔你做得不夠好,有時候你其實只是想要舒適沒有計畫的旅遊,但另一半卻要你趕快訂票訂房,搞得你很緊張,其實這些都是 MBTI 當中很明顯的性格差異,因此在伴侶的相處中,很多的衝突往往來自於我們做決定的方式、看事情的角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個性不和」,而往往我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對方長得跟我不一樣,但就是因為不一樣,才會有吸引力,而初期的吸引力,卻在生活中變成了關係相處的毒藥。因此 MBTI 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另一半,知道如何去調整相處的方式,或者,包容與接納長得不一樣的 TA。

說到最後,每一種心理測評工具,不外乎提供一個認識自己的方法,而是否正確使用,以及得到結果之後,你如何在你的生活中落實,才是更重要的。祝福你們,都能正確使用 MBTI,認識自己,看見天賦,也能夠認識他人,在關係中有更好的相處品質。

與 Chloe Wu 療心:https://www.facebook.com/iGodd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