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港人的年節日常!屬於香港人的年節記憶,嗅聞年菜的香氣,元寶湯、橫財就手、金條春捲,回味傳統年味的氣息。

撰文、攝影/Liz 高琹雯

擁有法律人的完整履歷,卻不想當法律人的貪吃鬼。曾至哈佛法學院攻讀法律碩士,一度以為自己會在國際大型律師事務所終老,卻發現自己的專長在於「吃」──尋吃、品吃、寫吃。熱衷於一切與飲食相關的事物。「美食家的自學之路」部落格格主,著有《我的日式食物櫃》。


圖說:象徵鴻圖大利的桃花。

父親自幼成長於香港,家族成員目前也大多定居於香江,除我們一家在台灣,及幾位移民美國的親戚,香港一直是我們的家族基地。春節團聚,那團聚之地也必屬香港。父親那輩共有十一個兄弟姊妹,連同我這代的年輕後生,一大家子團圓聚首的景況可是熱鬧哄哄地令人難以招架,廣東話、普通話、英語三聲帶齊開,比鑼鼓喧騰的賀年歌曲還要吵雜。

推薦閱讀:傳奇的老城,時尚的生活,有故事的香港

我總記得,當我好小好小時,爸爸媽媽會帶我到九龍尖沙咀柯士町路的老家,我會伸出小手按壓凸起如鈕扣的電梯按鈕,召喚那搖搖晃晃的鐵籠,鐵籠外還有一扇鏽蝕斑駁的鐵柵欄,得靠父親扳開才能進出,嘰拐嘰拐的聲響總讓我害怕會被這鐵籠給吃了。

爺爺坐在靠近門口的一張長椅上,瘦長而嶙峋,他見到我總是樂呵呵地笑,這位住在台灣不常見面的孫女來看他了。奶奶在廚房裡指揮若定,她的好手藝源於爺爺年輕時愛宴客的習性,雖然因年事高壽而不再親自動手,但她已將廚藝傳給大伯與照顧她的菲傭,我們的年夜飯也依然有品質保證。

香港是個移民社會,祖籍南京的吾家對香港本地人而言來自外省,我們將家鄉的飲食習慣帶到香江,年夜飯與廣東人所吃者便不盡相同。「十樣菜」是南京傳統年菜,「十樣菜」顧名思義,乃取十樣素菜炒製而成,象徵十全十美之好意頭,吾家版本有豆芽菜、胡蘿蔔、蓮藕、芹菜、雪菜、香菇、木耳、豆干、金針花、冬筍,每樣分別切絲、分開炒製,胡蘿蔔還得先風乾兩天,手續繁雜,僅在過年製作、也必於過年食用;「元寶湯」是另一道必登除夕餐桌的年菜,所謂「元寶」其實是蛋餃,湯裡還有黃牙白(註1)、冬筍,以雞或豬熬湯底,美味又吉祥;魚也不可少,兩條鯽魚做成蔥燒,但當晚不食,意謂「年年有餘」。

同場加映:美味料理食譜:大廚在我家,一條叫做愛情的豆瓣魚

除夕圍爐,餐桌只能容納大人,擠不下小孩,小孩便在餐桌與沙發間流竄,要是不小心打破碗盤,得說「落地開花,花開富貴。」

吃完年夜飯,小孩們紛紛去到爺爺身邊。我難得用廣東話對他說恭喜發財(kung heifat choi),爺爺便派給我一封「利是」(註2)。照理說這是壓歲錢,得過午夜十二時才發,但爺爺要早休息,我們孫輩也就樂得提早拿利是。其他長輩也會發利是,但香港的利是行情實在不俏,港幣20元意思意思,若拿到 100 元的利是,可就發大財了。

若不待在家守歲,也不怕摩肩擦踵,可至維多利亞公園逛年宵花市。年宵花市通常自年廿八營業至年初一凌晨,既是花市自然賣花,桃花是最受歡迎的,「紅桃」與「鴻圖」諧音,桃花即象徵鴻圖大利;劍蘭也常見,祈求生男。由於初一凌晨便收攤,這些花花草草在年三十晚過了十二點後,便會賤價求售。花市也不僅僅賣花,各式乾貨小吃、玩具小物應有盡有,讓人逛也逛不完。但父親總不准我與表姊上花市,他覺得好危險,而他的一句「好危險」不知耽擱了我多少青春。

爺爺奶奶相繼去世後,我們有好些年未返港過節。時光流轉無影無蹤,卻在生命留下記號,柯士甸路的老舊公寓已人去樓空,家族成員離港歸港遷徙不定,再度聚首,年夜飯已不在家開伙。

到廣東餐廳吃年夜飯,必有幾道喜氣菜色,如「橫財就手」,傳統作法乃將豬手、生菜、冬菇一同用醬油、料酒燜煮,豬手音似「就手」,生菜則比喻「生財」,有的菜譜還會放豬脷(註3),更加吉利;「發財好事」則是髮菜蠔豉的諧音,內有髮菜、蠔豉(註4)、生菜,通常也會添加豬手或/及豬脷,成了「發財好事就手吉利」,反正新年來到何必禁止貪心,喜事最好通通報到。

同場加映:美味料理食譜:大廚在我家,外省風味前菜四道

年初一,依據廣東習俗得吃齋,但我們南京人不玩這套,前一晚在外頭吃飯,新春首日便再聚首,於九姑姑家吃午餐,照樣有獅子頭、十樣菜懷念家鄉味,也有蘸了蛋液煎來吃的年糕,還有最最重要的「金條」 春捲!裡頭包的是韭黃雞肉或黃牙白冬菇肉絲,蘸黑醋吃。當然,家族移居香港多年,我們也早接受粵式飲食習慣,廣東人過年愛吃的糕點如蘿蔔糕、煎堆(註5)、油角(註6)、馬蹄糕⋯⋯,我們也吃,不過通常在出去飲茶時才吃。

香港春節還有一重頭戲,是初二晚間的煙火秀,燦爛如星的煙花於維多利亞港上方綻放,人人抬頭仰望,捕捉片刻光輝;若不想人擠人,也可以預訂看得見煙火的餐廳或面對維多利亞港的酒店房間,當然這得盡早下手。年初三則是「赤口日」,為免口舌是非,取消拜年,改至車公廟拜拜,買一輪風車祈求轉運。

這幾年至香江度春節,我別有一番體會。我熟悉這蕞爾又喧囂的華城,卻始終與她保持距離,既親近又疏遠,只需觀光而無需面對現實。狹地高樓是我眼中美景,快口粵語聽來也悅耳舒暢,大紅春聯與減價標示同樣提醒著新年將至,在廣東話、普通話、英語交雜的家族聚會中,我感受到了比台北濃厚的傳統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