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統計,大專校院性騷擾案近 10 年來逐步增長。當加害者持續用「我只是開玩笑」來掩蓋性騷擾的事實,社會的漠視只會讓偏差行為一代傳一代。

政壇「me too」風波延燒大學校園,數間大學近期都被踢爆疑似「師對生」性騷擾案。

根據教育部校園性騷擾事件調查屬實統計,大專校院性騷擾案近 10 年來逐步增長,從十年前 180 件,至 106 年始突破 300 件,去年更達到 392 件。

但學者認為「社會傳染」效應最可怕,再於社會對司空見慣的言行騷擾冷感、認為沒關係,恐會持續傳遞偏差言行。

延伸閱讀:張瑋軒觀點|台大經濟系學會選舉事件:言論自由很重要,但有前提和素養

近年來網路論壇、校園常出現不少輕慢女性或對外貌品頭論足,但實則涉及性騷擾的言語。

如先前一名女大生上網應徵家教,照片就遭戲謔,「好想做妳男朋友」。先前台大經濟系學會選舉,一組候選人政見亦堂而皇之寫上「女性 A 罩杯以下,要上軍訓課」。


圖片|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學生會 臉書

面對校園和網路司空見慣的騷擾言語,台大社工系教授王麗容表示,「社會傳染」效應最為可怕,代表社會大多數人認為騷擾言詞沒什麼、無所謂,反正大眾都這樣說。正因如此,偏差言行可能一代傳一代。

王麗容舉例,曾處理相關校院性平案件,女學生在超商排隊,後到的男學生想加快結帳速度,便向前告訴女學生「我想插妳一下」。男學生雖表示想插隊但言詞帶有性暗示,在大庭廣眾下讓女學生覺得非常丟臉。

延伸閱讀:從台大學生歧視言論,看台灣教育出了什麼問題?3 個讓思維成長的方法:鼓勵學生面對錯誤!

該案進入性平會,但男學生表示「只是開玩笑,從小到大都這樣說話」。先前經濟系學生會選舉政見爭議亦如是,政見涉性騷擾,但學生卻不認為會成造成傷害。

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教授王珮玲則分析,社會將黃色笑話、性別羞辱視為常態,學理稱為日常暴力的常態化,常態化後社會更易忽略言行帶來的傷害,甚至引發更嚴重的侵害,因為社會普遍已認為漸漸得寸進尺也無妨。


圖片|Photo by Skyler King on Unsplash

王珮玲談到,社會一定要強調性騷擾零容忍,越線就是越線,不能以沒有惡意或玩笑搪塞,才能真正杜絕日常暴力的常態化蔓延。

世新大學性別所教授羅燦煐則表示,過去對性騷擾份際沒有太多概念甚至沒有意識,但近年性平教育和意識普及,且校園也有性平案需 24 小時內通報的機制,相較十年前當事人更有勇氣出面申訴,數據提升也是反應願求助者增加。

延伸閱讀:從性騷擾事件看「威權管教」的影響:當身不由己是理所當然,如何守護身體的界線?

羅燦煐建議,社會更應督導機構做該做的事、發揮機構勇氣。

國外曾研究,若一機構高層認為性騷擾無妨,下屬也多會認為沒有關係;但若將該批人放到一性騷防治完善、零容忍的機構,該批人就會自動約束行為,代表性騷擾非不能控制,而是環境默許會助長騷擾,環境制度完善格外重要。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訊,111 年「疑似」通報案件性侵害 2410 件、性騷擾 1 萬 1941 件、性霸凌 320 件,均較前一年度成長。

女人迷陪你聊聊,一起談談台灣 metoo 以及實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