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捲全球的裁員現象,不僅影響經濟也可能使企業內的多元共融大退步。本文將提供四個做法,讓企業在經濟下行時,依然保有多元共融的體質。

裁員潮到了 2023 年依然沒有停歇的跡象。研調機構 Layoffs.fyi 統計,美國科技公司從 2022 年到 2023 年第一季,已累積解雇逾 33 萬名員工,光是今年第一季的人數就超過去年總和。

這波科技業裁員潮引發美國社會對於經濟是否就要進入衰退,以及產業內的創新、薪資結構、人才養成等各方面的擔憂與討論。

但是一個較為隱性但影響可能更深遠的的議題,也同樣值得關注,那就是企業創造 DEI 多元共融工作環境的發展與投資因此受挫。

同場加映:讓 DEI 成為企業領先的奇異點!2022 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多元聘用、員工成長、高歸屬感工作環境

辦公室
圖片|Photo by Jud Mackrill on Unsplash

裁員使 DEI 發展倒退

數字會說話,讓我們用幾項指標闡明裁員和 DEI 間的關係。

過去十年,許多公司對促進組織 (DEI) 計劃進行多項投資,自 2017 年開始,各行各業的 2,400 多名企業負責人也曾簽署協議書 ,立下創造更具包容性的公司文化的承諾。

然而根據研調機構 Textio 的調查,2022 年全球企業 DEI 職位的招聘人數,相較前年下降了 19%,各企業相繼放緩招募步調。

宏觀的去看整體的數字或許讓人無感,不如讓我們把視角聚焦到數字背後,這些有血有肉的當事人身上。

近日在領英上出現一則來自共享經濟平台 Lyft ,前 DEI 部門的員工的貼文。

該員工表示公司 DEI 部門的員工幾乎都被裁員;彭博社也稱 Twitter 的 DEI 團隊已從原初的 30 人裁撤至僅剩兩人。致力於推廣 DEI 的非營利組織 Paradigm for Parity 執行長 Sandra Quince 對此直言「刪減 DEI 預算將會成為趨勢。」


圖說|2022 年全球招募各職位人數減少百分比, DEI 下降比例為 19%。

DEI 之於企業有什麼價值?

也許你會好奇,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為什麼企業不能暫時犧牲 DEI,以保全企業的金流穩定呢?

答案很簡單:「人才」。

根據領英調查,全球有 77% 的人資專家認為,「DEI」是未來企業能否成功招募到人才的關鍵;麥肯錫的調查報告則發現,在「多元團隊組成」方面排名前四分之一的企業,盈利能力較排名後四分之一的企業高出 36%。

距離拉近到台灣,根據女人迷  2022 年職場多元共融千人大調查,有高達 96%的受試者認為,職場是否多元共融,會是其決定是否加入團隊的關鍵決策因素。

由此可見,「DEI」將是企業能否吸引人才,持續領先下一個十年、二十年的奇點,也因此不該在企業艱難時刻,最先被捨棄。

猜你想看:女人迷公布 2022 年度女性職場調查結果!94% 女性表示職場存有歧視,盼提升多元共融環境

辦公室辦公
圖片|Photo by Israel Andrade on Unsplash

四個方法告訴你,我們可以怎麼更溫柔處理裁員

提供你四個好好處理裁員的方法,而不至於製造領導者與員工間的嫌隙。

一、確定裁員名單請將整體員工比例放入考量

以 Netflix 最近公布的裁員名單為例,因未顧及整體員工的種族、性別比例,名單中多半是具有邊緣化身份的員工。事後即便 Netflix 聲稱他們僅是優先裁撤新員工,依然被外界解讀為不正常的專挑代表性不足的員工下手。

二、同理心處理裁員

過程中的態度請充滿同理心,在意對方感受,以盡量透明的原則,清楚告知被裁的理由與決策的過程,不要忘記提供支援,提供公司支持系統的資訊。

大忌:只說公司改組。

為你獻上:什麼是多元共融?DEI FAQ|打造 DEI 多元共融,吸引人才的五個必知

辦公室紙筆討論
圖片|Photo by Scott Graham on Unsplash

三、具有彈性的資遣費方案

與其單純根據員工年資發放資遣費,不如設定一個不論年資皆可獲得的基本補償。畢竟新入職的員工,當初可能為了加入公司,而放棄其他工作機會。

四、關照未被裁員的員工

在研調機構 Leadership IQ 的一項研究中顯示,在裁員期間保住工作的員工,很常出現倖存者內疚,且有 74% 的比例表示自裁員以來,他們的工作效率有所下降。

心理安全感會是這群心懷愧疚的員工所需要的,具體的作法可能是鼓勵留用員工與前員工聯繫、主動介紹、分享 LinkedIn 推薦並提供推薦信。一群朋友
圖片|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Unsplash

期許我們都能在看到這些數字、現象後,有所行動,讓倡導多元性、種族正義的聲音,不再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