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靚蕾 12 月 22 日發出(應是最後一封)關於離婚的社群公開信,你怎麼看呢?

12 月 23 號的上班時間,李靚蕾發了最後一篇文,針對網友們對「公開談孩子父親做錯事」這件事,給出她的回應。在這些觀點討論中,你看見什麼事、怎麼思考?

我們也不禁想,我們的社會能否有各自進化可能,不僅是希冀李靚蕾「做到更好、更周全」?

別公開說,對孩子比較好?這可能是個思考陷阱

李靚蕾的第一封公開信中,相信不少閱讀經驗是:一邊為李靚蕾拊掌稱是,一轉身也思考,若公開說「孩子的爸」做錯哪些事、劇烈衝突,對孩子是好的嗎?不這麽做,是否能減低對孩子的衝擊與傷害?

這一題,難有答案,但換個角度想:如果李靚蕾不為自己說話,對孩子會比較好嗎?或者,一個母親感覺自己被逼到絕境時,社會願不願意設想,母親本身是一個獨立個體,有她自己的正義、需求、身心健康需要維護,且維護方式,可能不會是大家心中最完美的方法。也許我們將會發現,這些問題,都無法有一個乾淨而絕對的答案。

不過,我們知道的是,長期受家庭冷暴力、公眾輿論誤解傷害,卻不能為自己說話,這樣的母親很難身心健康,對孩子也將產生傷害。

推薦閱讀:專訪楊雅晴:覺得犧牲那就不要給,快樂就是貢獻

女性長期被期待把自我的照顧擺在最後,眾人也傾向直觀認為「女性可以犧牲自己,保護孩子」,不論孩子是否會因此更好。我們無法期望任何人為了孩子而噤聲,犧牲自己身心健康。不是當事人,也不是她的家人親友或週遭資源,很難有辦法替她或她的孩子,設想「更好地說的尺度」。

如果任何一個女性或男性,遇到這種極端情況,更有建設地,是提供一個協助他們療癒、健康成長的空間。避免過度陷入「反事實思考」陷阱。

反事實思考,易發生在遭遇「無法控制的災難情境」之後,人會陷入「如果我做/不做什麼⋯⋯是否能有不同結果」的思考迴圈,這使人能夠感覺「那災難其實是可控的」,如果自己做對了,就不會發生。歸責自己的同時,是想給自己控制權,人最害怕的,是發現自己只能任由它發生。

家醜不外揚?是不是社會的恥感讓孩子羞恥

王力宏作為超級名人,他犯的錯,或對外的溝通,註定衝突必然升高到眾人視野,影響將是巨大而爆炸性的,也會影響到他的孩子。不論李靚蕾公開談及與否,「傷害孩子」的這個責任,不需要主要往李靚蕾身上追究。

王力宏的孩子,不論透過哪種方式,都將知道他父親的問題,哪種方式得知、何時得知,傷害可能是不同型態。會否更小,沒人能得知。

如果孩子因社會眼光而受辱,是這個社會的責任。不過,可歸責的人,就是可讓改變發生的人,於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改變的那分力量。

完美父母是神話,完美的解法並不存在

李靚蕾的現身,使人們情不自禁想透過「刪除她的某些話、增加某些話」,編輯出一個「更符合想像的完美形象」。整個社會,都情不自禁地在找一個更理想的對話內容或方式,處理這個棘手狀況。

不過,完美的解法,完美的溝通方法,完美的反應,並不存在。

人們對於自己的家庭、別人家庭,常以完美的父母作為預設。父母是人,會犯錯,會衝突,就通常不會是完美的,都在學著成為父母,這都是他們人生的第一次,也沒有終點。

權威會錯、父母會錯,重要的是錯了能面對與調整改過,不惜一切代價維持權威的神聖感,是危險的。

為何某些才華洋溢、有權力的男性,不斷犯錯?

李靚蕾在最後一封公開信提到,繼續為了孩子隱瞞王力宏的錯誤,只會讓他繼續傷害自己、傷害別人,剝奪他重生的機會。

我們也確實看到世界各地,彷彿沒有一個機制能有效糾正「握有權力男性的不斷犯錯」,人們太害怕自己對「這些人的才華」付出的相信與喜歡,受到玷污、遭到背叛。

再加上同儕相護,沒讓犯錯者真正知道,他這樣做是不被允許的,握著「才華 x 權力」,成了世界級的通行證,被寵壞的一群人,喪失判準,開上自我毀滅的高速公路,沒有速限,沒有人制止,愈做愈錯,愈加離譜,傷害的人愈多。

而不論你是否同意李靚蕾的做法,她這樣一段話,也值得深思: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不會犯錯的人。如果父母偽裝完美,孩子就也會以為自己的不完美是個缺陷。很多知道父母不完美或曾經做錯事的孩子,仍可以有健全的身心,和父母親也可以持續保持親密的親子關係,社會上也有很多正面的例子。希望我們的經歷,能成為孩子們的借鏡,讓孩子們能相信人都會犯錯,只要能勇敢面對自己的錯誤,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低谷,都還能夠有韌性的透過自身的努力而重生。」

外人別吃瓜太多,孩子會承繼父母對創傷的反應與行動

李靚蕾希望自己、王力宏,都可以在這一次機會中,一個從傷口中成長復原,另個直面過錯、自新重生,如果作為父母不這樣成長,他們的孩子,也可能出現代際創傷反應。她舉例如,孩子相信親友詆毀而怨恨母親;又例如,感同身受母親所承受的一切,想保護母親而與父親和父親的親友對立,甚至傷人傷己。

給出他們能療癒的空間,將能使她以及她的孩子更健康。而同樣的,我們也希望王力宏能在一段時間後,看見自己究竟做錯了哪些,重新來過。他的成長,也將能幫助他的孩子成長。

不必過度入戲,設想自己是李靚蕾,能否做得更好。我們本來就不必替她做出更好的選擇與行動,我們,只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吃瓜太久,得吃正餐了,專注經營自己關係與生活,其實最重要。也祝福每個看到這裡的你,願我們每個人的來年,身心平安,不斷成長,因有韌性而美好,因有愛而可愛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