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閒的假日午後,因為一個惡意的性騷擾,美好時光一瞬間全泡湯⋯⋯

週日下午,我與先生推著嬰兒車,帶大寶二寶逛大型連鎖傢俱賣場。在燈具區正熱切討論該選擇哪一款餐桌燈時,忽然,我感受到左方的臀部被用力拍打了一下。就那麼一秒鐘的時間。

當下,我傻住了,中斷了與先生的談話,根據以往被性騷擾的經驗、本能的不舒服感受,我轉頭望望身後。

一個身高約 180、棕色頭髮,穿著短袖 T 恤與牛仔短褲的外國白人悠閒走過,我望著他的背影、望望周圍的環境,耐著震驚不適的感受,我仍舊想試著釐清被拍打屁股,究竟對方是不小心冒犯還是蓄意性騷擾?

「當天燈具區人潮不多、走道並不擁擠,就算我推著嬰兒車,一旁仍有足夠的空間行走,不至於碰撞別人。」

「對方若是無意,他一定也感受到自己的手拍打到別人的身體,他連看也沒看,基本的口頭抱歉也沒有,若無其事地繼續向前走,這似乎不太合理⋯⋯」

正當我告知先生剛疑似被侵犯時,這位外國男士突然在幾步以外的距離轉身,刻意地朝我這裡看了幾眼⋯⋯當下,從他望向我的眼神,讀出了他的意圖:「他想確認,我知不知道自己被騷擾了!」

這個眼神,我才肯定自己被惡意的「性騷擾」,憤怒被羞辱的感覺油然而生,下一秒,對方見到我們似乎正在討論此事,馬上溜之大吉,消失的無影無蹤。

我望著眼前兩個正在嬰兒推車中熟睡的孩子,腦中思考各種處理方式⋯⋯

「把孩子全丟給老公一人衝去抓賊?」、「報警調監視器?忍受漫長的指認過程與法律程序?」、「摸摸鼻子自認倒楣,對方繼續尋找其他目標下手?」

最後,我告知了賣場的店員,表達自己剛剛的遭遇,形容對方的外貌特徵,並警告店員對方應該已離開這層樓,但仍有可能去樓上找尋其他目標下手,希望他能聯繫保安與其他職員,留意此人。

悠閒的假日午後,因為一個惡意的侵犯,所有的美好全泡湯⋯⋯


圖片|Photo by billow926 on Unsplash

關於性騷擾,我們都必須理解的三件事:

1. 性騷擾常發生在隱而未現的彈指須臾間

聽聞性騷擾事件,很多人喜歡檢討被害者,「你怎麼當下不說出來啊?」、「你應該要馬上大叫!」、「你怎麼沒直接開罵或踹他幾腳?」似乎沒有馬上還擊就是軟弱的表現、沒有第一時間勇敢防衛就該承擔被侵犯的結果⋯⋯

但事實上,性騷擾常常發生在令人措手不及的一兩秒中,有些慣犯更狡猾的製造模糊界線,讓受害者分不清是否被侵犯。而當你冷靜下來從其他線索確認狀況時,對方早已逃之夭夭。

被騷擾時產生的羞憤感,常常發生在事後。第一時間大腦多半震驚、一片空白。

推薦閱讀:「為什麼不提告?」性騷擾事件的反思:談性騷擾如何蒐證

2. 任何性別年齡狀態都有可能被性騷擾

這次事件後,朋友試圖「安慰」我:「一定是那個變態看妳漂亮才摸妳!」其實,當日外出時,我戴了一頂棒球帽、口罩遮住口鼻,身上穿著寬鬆的長袖上衣與牛仔長褲,還加了件羽絨背心,看上去就是個再平凡不過、推著嬰兒車的婦人,與「樣貌姣好、衣著性感」完全搭不上邊。

被害人的衣著樣貌身材都不該成為檢討的對象,更不該以此來合理化犯案者的動機!任何性別年齡身分狀態的人,都有可能會遭遇言語/肢體的性騷擾!

加害者的心理缺陷與犯案動機,經常超乎常人理解想像。


圖片|Photo by ALEKSANDR PROKHORTSEV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中國教科書的荒謬:女性穿著暴露,是對男性的性騷擾

3. 面對性騷擾受害者,如果不知如何安慰,就安靜聆聽陪伴吧

許多人向親友表達被性騷擾經驗後,卻常常反倒成為被檢討的對象:「你一定是____,才會_______。」又或者親友們試圖開一些玩笑緩和氣氛,卻讓受傷的人更難受。

這件事發生後,有位長輩這麼回應:「你應該遞個名片給他,叫這個變態第二天來找妳心理治療!」坦白說我聽到這句話沒有任何被安慰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的感受被忽視了⋯⋯

好好安慰受傷者,一點也不簡單,很多時候我們的好心好意,一出口反而成了壞事,「別讓你的關心成為責備;別讓安慰造成二次傷害」面對受害者,如果真不知如何同理安慰,也許就從好好聆聽、不輕易評價開始。

從小到大已記不清遭遇過多少次性騷擾,就連成為人母後都難以倖免,唯一記憶深刻的是,每次受侵犯後噁心受辱的憤怒感⋯⋯

這件事發生後,也讓我認真的思考,微小如我,能夠多做些什麼,讓下一代的孩子們生長在一個更安全友善、彼此尊重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