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對多元性別越來越友善,以及商業媒體的影響,作者觀察,許多男同志的語彙,逐漸泛 BL 化,而 BL 對同志圈與同志文本將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文|Cocome

前陣子在看《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這部電影後,我最有感的不是劇情的編排,而是入場時身旁異性戀情侶的對話。

有一位異女看到 Birdy 跟著阿漢到馬公那幕時,就對身旁男友說:「欸,這幕真的超級 BL 的!」還有明顯散發「腐女同好」氣場的幾位女生在看到某幾幕時從嘴角洩漏出的笑聲,及「這根本是在賣肉!」的低語。

這些觀眾的反應,讓我想到去年(2020)台灣國際酷兒影展所挑選的《性的劇藥:開發成淫蕩不已的身體》這部改編自 BL 漫畫的電影上映時,身旁腐女朋友揪人去看的情景以及影展臉書下方的留言,從用字遣詞皆可以看到「腐」的鑿痕存在。

然而,這類男同志電影被觀眾「泛 BL」稱呼或是用 BL 詞彙來描述劇情、演員互動的現象,以及酷兒影展將 BL 作品納入選片的作法,也讓某些同志、腐女想做出區分以避免名詞的誤用和濫用,例如《刻》這部我就看到有男同志友人提到不應該把它等同於 BL 來看待。

因此問題來了,BL 在台灣是如何從數十年前的「次」文化甚至被貶抑和隱藏的文本,晉升為大量進入媒體場域的主流文化?又,BL 對同志圈與同志文本造成什麼影響?


圖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劇照

延伸閱讀:BL 劇熱度直逼半澤直樹!解析日劇《如果 30 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

從語彙使用變化看「泛 BL 化」現象

如同占星學的「水逆(水星逆行)」概念,在傳媒影響下,今日大眾將遇到所有日常生活中不順遂的事情,開始隨口用「水逆」作為代稱。

此時的「水逆」已經脫離原本占星學裡「水星所象徵的溝通、文字、訊息傳遞、短程旅行等事物會在逆行期間產生延宕或挑戰」的定義,而轉變成「人們遇到不順遂時的罪魁禍首代稱詞」。

沿著這脈絡來看,隨著 BL 被愈來愈多大眾所知曉,原本 BL 所指稱的「以女性為中心,從女性觀點所創作的男性間同性愛文本」定義,將隨著傳媒、群眾的傳播而逐漸片面簡化成「只要是男男都可以被泛稱為 BL」所取代,由此,BL 將脫離原本的脈絡,並融合甚至覆蓋男同志圈的用語,逐漸成為泛 BL 化時代下大眾描述「男男戀文本」的主要代稱詞彙。

如同前文筆者在電影院所經歷的現象般,對許多閱聽人來說(特別是年輕世代),他們可能不曾或甚少看過男同志文學或電影的相關作品,卻在求學過程和同儕互動時聽聞或得知 BL 文本的存在,甚至在今日校園的教育現場,BL 也逐漸成為他們提到「男男戀」時的首選代稱詞。

這些背景知識和過往經驗,讓他們往後看到只要有描繪「男男戀」甚至只是曖昧搞笑似的男性間互動,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可能不是 Gay、男同志、基或是甲甲,而是 BL 以及攻受等詞彙,而促成這種語彙使用變化的,便是這幾十年來台灣整體大環境性別友善度的提升及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的推廣 BL 所致。

大環境的性別友善與商業導向媒體的推波助瀾

促成當今台灣泛 BL 化現象的,是多方群體(同志族群、腐圈、傳媒與出版社、片商與代理商、台灣整體大環境的性平進展)有意與無意之間呼應而成。以威秀影城為 2020 台北同志遊行所辦的《彩虹電影節》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在眾多的同志電影中,將明顯是 BL 的文本(《Given》與《海邊的異邦人》)列為片單,雖然眾所皆知廠商是基於商業利益來舉辦這場呼應遊行的活動,但將 BL 電影與男同志電影同框並命名為《彩虹電影節》,可以說是今日泛 BL 化的明顯表徵與理所當然的安排。

威秀影城的安排意味著 BL 已經外溢至過往甚少接觸的同志社運場域,並在資本主義市場下被片商視為一個新興待開發的文類。此外,近幾年來火紅的各類 BL 影視作品,讓台灣許多的片商、代理商與影音製作公司對這塊領域躍躍欲試,甚至連以同志為主要受眾的《GagaOOLala 》也意識到 BL 是個值得投入的領域,而開始代理和引進相關的作品。

有趣的是,數十年前當 BL 還是邊緣文本甚至承受社會上的同性戀污名時,像是「妳們看的 BL,不就是男同性戀?很噁心耶!」或是父母對女兒說的「妳看這些漫畫可以,但不可以給我搞同性戀。」

這類帶有恐同指責的說法在今日逐漸開放的社會下,隨著進入主流影視的 BL 作品愈來愈多,造成泛 BL 化的同時也「反客為主」成為將「男同志文本泛 BL 化」的渠道,進而取代過往「Gay」與「男同志」變成主流社會指認「男男戀」的代稱名詞。 

Gay 文本的侷限性與 BL 文本的多元性

在過往,只有少數的男同志文本能夠藉由主流媒體被社會大眾給看見,像是《孽子》、《囍宴》、《斷背山》等同志文學與同志電影,其它現存的各類男同志文本大都是「GayForGay」所生產的情慾文本,而且大多僅止於在男同志圈內流通,例如Gay 漫、Gay 片等。

不論是走社會寫實路線抑或是專注在情慾描繪上,都可以看到男同志文本無可避免的揹負身分認同的包袱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現實扣連感。

這種以「Gay 的身分認同:我是男生,我只能也只愛男生」為文本主旋律架構的敘事方式,讓主流社會的異性戀成員不容易產生共鳴進而影響其文本的流行與暢銷性,相較之下 BL 文本就有更大的彈性與多元性,套句腐女所說的「BL 是描繪兩個人相愛的故事,只是這兩個人剛好都是男人」。

這種跳脫身分認同的做法讓 BL 與現實社會裡的男同志處境保有一定距離,並形塑出它特有的敘事結構和角色設定,在這條件下它可以有選擇權去決定是否要「走社會寫實路線」、「維持 BL 的幻想/妄想風格」或是兩者兼具,而不像男同志文本必須處處受到身分認同和社會現實而侷限文本的敘事模式。

此外,腐圈原本的受眾加上 BL 強調從女性觀點描繪的親密關係敘事模式,在大眾流行文本中更容易引起廣大的女性群眾的共鳴與歡迎,這些基底與優勢讓 BL 比過往的男同志文本更符合大眾所喜愛的「男男戀口味」。

同場加映:【腐女科普】BL、超越二次元!只要有愛就可以的腐文化

當同志圈也開始 BL 化

如果主流社會的影音文本有泛 BL 化的趨勢,那麼同志族群又會受到什麼影響?以 Surge 這款圈內知名的男同志交友 APP 為例,進入資料設定畫面時,居然發現性角色選項出現的是 BL 專用的詞彙「攻/受/攻受兼備」來取代過往 Gay 圈的 1 號(Top)、0 號(Bottom)和不分(Vers)的概念。


圖片|作者提供

對於大部分男同志而言,性角色是撰寫個人資料檔案裡很重要的一部分,這意味使用該交友軟體的男同志看到這介面時都必須能理解攻=1 號、受=0 號、攻受兼備=不分的概念,否則在性角色欄位上便無法填答。

這種轉譯能力除了意味男同志圈已經廣泛知道這些字詞所代表的概念外,軟體設計公司用攻、受這些源自 BL 的用詞取代原本過往男同志在用的性角色詞彙,更代表 BL 的概念已經被同志圈廣為接受、使用並成為標籤類屬的一部分。

而在女同志圈,筆者也有圈內朋友提到年輕一代的女同志會用攻、受的概念來描繪自身在性行為時的偏好,例如用 60% 攻 40% 受來表示自己偏好在性行為當「攻」方。

從上述這些跡象可以看到,當 BL 逐漸成為檯面上的主流文本,許多年輕一代的同志開始用源自 BL 的詞彙及文本來建構自己的身分認同與角色標籤,凡此種種皆反應了現實社會裡看似「元祖同性愛」的同志們,也會從女性幻想而生的 BL 文本裡挪用自身所需要的資源來建立自我認同。

下篇:性別觀察|BL 文本對性平運動的影響?以浪漫的方式訴說,同性相愛是一件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