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生活空間,拉近親子的心理親密空間

早年我還沒把桌椅鋸短以前,光是利用床舖的高低落差,就可以製造和孩子親密的機會。譬如我會坐在地上,緊靠著床沿,孩子原本趴在床上,就會自己爬過來,用她的頭碰著我的頭。透過觀察孩子的行為,從孩子的眼神中感覺她快樂程度的變化,於是我們決定:一定要調整居家空間。

我二姊是專業的幼教機構經營者,她開設的幼稚園幾十年來營運得很成功。我們聊到現代的教育觀念,二姊說,會特別為孩子設計符合他們尺寸的家具,為孩子製作兒童專用的桌椅、馬桶,都是到了近代一百多年才有的事。大人坐在高高的椅子上,幼兒卻在地上爬,他們看不到父母正在做什麼。以小孩的角度看大人的世界,是很難企及的;孩子要適應大人的世界,是很辛苦的,有些經驗甚至會留下巨大的陰影。當大人願意考慮到孩子的狀況,願意放低身子陪伴孩子,試著跟他們「在一起」,其實是幼兒教育的大躍進。因為,空間距離的拉近,心理的距離也會拉近。

別說是孩子了,即便是身高落差比較大的兩個成年人,空間觀念也是不同的,看事情的感覺亦自不同。有個朋友曾聊到他去荷蘭旅行,發現洗手間裡的小便斗太高了,讓他覺得自己像個小孩子,馬上感到這個環境不是那麼的友善。

當大女兒啾啾出生後,我便注意到,如果要讓孩子靠近我,跟我很親密,我需要做些努力。我常常坐在地上或躺在地上和孩子們聊天,讓她們可以輕易地從我身上跨過去;當我不斷地降低我的高度,或者把孩子抬得比我還高,讓她們居高臨下看著我,或者坐在我的肩膀上散步,望得比爸爸還遠,孩子立刻就開心起來。

我觀察過,同樣的一批人,其中有大人、有小孩,當大人的相對位置比較低的時候,孩子馬上就有不一樣的反應。大人如果想趁此時跟孩子溝通,也比較容易進入狀況。

什麼樣的空間,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跟他是親密的呢?盡量把能夠放低的家具都放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