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泓身上最早發現到的才華是音樂。從他很小的時候起,只要唱歌給他聽或者讓他聽古典音樂,他就會聽得入神,而且可以一整天用玩具鋼琴模仿彈奏卡通主題曲。雖然我相信如果受泓願意學鋼琴,他一定可以進步神速,但我首先想到的卻是教他用細弱的手指彈鋼琴似乎有些勉強。很多音樂神童都是從三、四歲開始學習,不過我卻不想為了創造音樂神童,而去虐待受泓幼嫩的手指,也不認為沒有提早教他就會湮沒他的才華。另一方面,我覺得慢慢找出正確的路讓他走下去,比提早開始偏重某項教育更好,所以一直警惕自己不要妄下「音樂英才、學前教育」的結論。如果真的具有才華,任何時候都能找到正確的路,而且培養用自己的方式尋找前途的能力,這點也很重要。

生活在一個高度熱中於學前教育的國家,不少人會將發掘小孩的才能與學前教育畫上等號。他們認為即使只是提早一小時,也要趕緊將孩子送入競爭的世界裡,好讓孩子擁有更強的能力。只要看到孩子在大家面前能歌善舞,就認為孩子可以當聲樂家或演藝人員;如果孩子很會讀書,表達能力又不錯,就認為應該培養孩子當政治家或行政專家;樂器或美術的領域更是無庸贅言。我曾經看到不少小孩掛著「某某天才或神童」的招牌,在電視節目裡賣弄實力。有不少人相信,孩子目前所展現的才華可以對他未來的人生擔負起全責,所以打算將小孩的一切都投入那項才華。不過我也覺得,如果是孩子雖有才能、卻遭到毫不關心的父母任其荒廢的情況,同樣應該要加以譴責。

受泓開始嶄露各式各樣的才能,這點經常讓我感到有些壓力。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一句韓國古諺:「小孩沒定性,長大前會改變十二次。」觀察受泓的情況,就可以發現他的才能和興趣從音樂到工藝領域、科學、圍棋棋士、溜冰選手、研究員等等,一直在改變。

有什麼樣的興趣和能力,會隨著受泓的成長而改變。當他感覺對鋼琴有興趣時,便只會認真練習彈琴,幾位長輩看到受泓鋼琴彈得不錯,就說:「這孩子以後會當鋼琴家」,鼓勵我要不惜代價支持他往這裡發展。然而過幾年後,受泓對鋼琴的喜好又會轉移到其他方面。當他對圍棋感興趣時,棋院說服我們夫妻要把受泓栽培成職業棋士,但我對孩子年紀太小就決定未來一事有所顧慮,也不願意埋沒孩子其他的可能性和機會,所以決定拒絕。過沒多久,受泓又轉為沉浸在只要有紙和筆就能悠遊於抽象性數字當中的數學世界裡。如果當初他選擇當棋士,就不會有機會沉浸在數學的世界裡,也不可能像現在好像玩著喜愛的遊戲一般,享受在沉浸數學世界的快樂。

每當看到有父母親努力想早點教小孩國字和數字、英語時,心中就會感到惋惜。我惋惜他們為什麼要為難小孩,費心教他們不合理的東西。其實只要再過些時候、只要再長個一、兩歲,小孩就可以不用太費力地自然學習,但是為了提早一、兩年教導,卻耗費許多金錢和時間。每個小孩的成長階段各自不同,不一定非得在那個時候學習那些科目,最後反因此錯過其他更重要的東西。

我對學前教育完全不感興趣,也不會因為發現受泓具有某種天賦,就急著盲目跟從,原因在於我對這股盛行的教育潮流採取批判性的看法,而且極少接觸當時流行的書籍或教育方式。這種不喜歡追逐流行或風潮的古板性格,多少也發揮了些作用。

我相信孩子們可以藉由自己內在的動機和能量成長,父母只需要了解這點,然後預測方向、全力支持他們即可。雖然我知道的育兒或教育知識不多,但是如果為了想獲取育兒知識而去研究時,我也可能會辛苦地追隨潮流吧。所以正是因為不懂,反而更能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

孩子需要的是用心支持小孩發展天賦、但仍得適度地裝作不在意、能將眼光放遠觀察的父母。能觀察、等待孩子的成長速度──等小孩發現新的世界後又放棄,然後再發現……的速度,孩子需要這樣的父母,不是嗎?至少我是這麼認為。

 

 

 

更多淡定教養孩子的技巧,請看《淡定的教養,一流的孩子:少一點焦慮急躁,孩子更能走出自己的路

 

 

 

給孩子快樂心靈

〉〉親密是教養的起點:教孩子好好「玩」

〉〉《媽媽的讀心術》孩子,比我們想像的懂更多!

〉〉《媽媽的讀心術》給孩子訴說的空間,做情緒的深呼吸


首圖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