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作家及兒童權益倡議者,幸佳慧,她在 2019 年十月因癌症離世。而在生前,她創作台灣第一本熟人性侵,以及以二二八史實與兒童談論人權的繪本。她說,我想寫下這些故事,因為很多人,很多孩子,是沒辦法為自己說話的。

「我們是佳慧的先生及姊姊。我們最愛的阿慧,昨天在睡夢中離開我們了。雖然不捨,但她從此自由自在,無病無痛,有永恆的愛與喜樂和她同在,......,如果想為她做些什麼,就將她已經在做的或想要做的事,繼續下去!俠女阿慧能到處放火和點燃小小火苗,少不了你們的支持,也因為你們的陪伴,青澀寶貝的一生並不孤單。」

2019 年 10 月 16 日,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因病逝世,享年 46 歲。隔天,她的先生與姐姐在她的個人臉書上寫下這段話,提到這場告別,將不設靈堂,也不舉辦公開儀式;低調從簡,像愛的延續,會很平靜。

若說到兒童繪本,你會想到什麼主題?從親職教養、情緒練習、自然保護到人際關係,繪本通常是我們用以和孩子溝通的管道。對此,幸佳慧想做的更多。譬如別人沒談過的熟人性侵、二二八事件,她是台灣第一人,用繪本讓孩子理解這些議題與自身的關係,同時間,她也想呼籲大人們,更重視孩童的人身權益。

在她在世期間,除了透過各種方式發展兒童教育;她所關注的兒童人權議題,也涵蓋身體權益、人道權益到多元文化尊重。面對社會現況,她有很多憤怒,人稱熱血俠女幸佳慧;而當她轉身向孩子對話時,她只有捍衛的溫柔。她曾說,我想寫下他們的故事,因為他們沒辦法為自己說話。以及,親愛的孩子們,我希望你們乘著光亮長大。而我們也看見一個女性,為了自己關注的議題,發聲的力道和勇氣。


圖片|幸佳慧臉書

「朵朵經常在三更半夜尖叫醒來」台灣第一部熟人性侵兒童繪本:為什麼你不談性教育?

在幸佳慧生前最後一部作品,也是台灣談論性教育的重要著作《蝴蝶朵朵》。繪本以熟人性侵為主題,希望被帶進每一個家,開始向兒童們教育身體權益與自我保護的重要性。如同蘋果日報報導所提及的,幸佳慧在出席勵馨基金會活動時曾說,「不希望《蝴蝶朵朵》只是我的一件商品,而是一場社會運動」。

《蝴蝶朵朵》描述一個小女孩朵朵,她從小沒有爸爸,社區鄰居都會彼此照顧。但有天,一位經常往來的叔叔開始對她伸出狼爪,並試圖予以侵犯。期間叔叔威脅朵朵要乖乖聽話,如果「把遊戲的事情」告訴別人,就將對朵朵的生母不利。

延伸閱讀:為你選書|兒童性侵繪本《蝴蝶朵朵》:性教育,是每個家都該開始的事

這次的創作,幸佳慧更是找來熟人性侵倖存者陳潔晧繪製插畫。曾經歷奶媽家全家性侵三年的陳潔皓,透過創作一邊療癒自我傷口,並期許也能共同為此留給這個社會更多的力量。在作品中,則嘗試以以情境式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該如何判斷危機,以及面對侵犯時可能有的感受、家人將予以的支持等。

你會和孩子談論性教育嗎?如果家長也避免開啟這樣的討論,當孩子遭受侵害時,他們該可以如何辨識,或如何表達?對此幸佳慧強調,在無力於傷害不斷發生的當代,除了治療,更要重視防治。而整個社會、每一個家,都應該開始能重視這個議題。

「沒有名字的孩子們」二二八及移工兒童創作:孩子,我想讓你知道你生而平等,還有自由

除了身體權益,幸佳慧也努力在兒童人權議題上著手。譬如在 2012 年,她出版了第一本以台灣史實和孩子談人權的繪本《希望小提琴》,故事靈感源自白色恐怖受害者陳孟和先生的真實事件。

當年,陳孟和因莫須有罪名被監禁於綠島。十五年間,他靠著妹妹的來信擁有生存下去的動力,並在得知外甥女出生的消息後,對生命再次燃起希望,而親手做了一把小提琴想送給她。

幸佳慧在繪本自序中提到,她曾與陳孟和先生本人會面,並決心要將這樣的故事說給孩子們聽。在道別陳先生前,她對他説,「陳先生,我還不能確定這案子會不會成功,但為了下一代,我一定會盡力。」她想告訴孩子的,是包含壓迫的事實、為生命滋養的勇氣,以及一場關於傷痛和原諒的故事。


圖片|幸佳慧臉書

而在台灣本土二二八之外,幸佳慧也關注國際種族及移工兒童權益。她在 2017 年出版的《透明的小孩:無國籍移工兒童的故事》中,取材自移工兒童新聞報導,記下各種沒有名字、不被看見的受迫孩子們的生命:

「他們說自己的人生是借來的,是多出來的,是透明的。」

幸佳慧說到,這些孩子,沒辦法去上學、看醫生、找工作、開立銀行帳號,或結婚,「事實上,每十分鐘地球就有一個這樣無國籍的小孩出生。當你讀完這本書,就有兩、三個像前面說的那些孩子呱呱墜地。」而她認為她有責任,去為這群不能被看見的孩子說話。因為所謂人權,不分國界。

幸佳慧在 2019 年獲頒金鼎獎特別貢獻獎,在領獎前夕,她於 8 月 21 日時在個人臉書上發文說到:

「常常的常常,對於你們給我的訊息與回饋,我總想寫點什麼跟你們——是告別是感謝,但我老是失敗,最後剩下的精華還是感恩和愛。要是……那一天我突然走了(主治醫師說我可能領不到金鼎獎),記得我是帶著你們滿滿的愛與祝福離開的好嗎?」

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過後,她真的離開我們了。

在她生前,她為性侵受害者找回堅強,為失去名字的孩子們找回聲音,她總是說,她想做的還有很多,她就是看不慣大人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然而,生命會離開,力量會留下,像她在 2018 年時出版的親人逝世繪本《親愛的》中提到的:

「一年冬天,我來到一個小鎮,......,我發現,那裡的孩子有些不一樣。我這麼想,如果我告訴你們我看到的故事,你們會不會想去那個小鎮?或許,哪一天我們就在小鎮相遇。」

但願所有失去勇氣的你,都曾到過她為孩子搭建的世界,找回愛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