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菱娟分享朋友教養孩子的故事,傳遞讓媽媽優先快樂的觀念,把自己的情緒照顧好,才能與家人好好地分享快樂。

我一位朋友非常的可愛與另類,她從小教導一對兒子要先讓媽媽快樂,他們才會更快樂,所以有好吃的東西她會說先給媽媽吃,有開心的事情也說要請跟媽媽分享,不快樂的事情要自己先想想答案,再來找媽媽商量。她可以回饋給小孩的也是盡量的將正面的情緒帶回家,立志做個快樂的媽媽。結果在她的訓練之下,這種反其道而行的行為,竟然也訓練出一對快樂又孝順的小孩。

我這位朋友雖然用一種很可愛的方式來表達個人的角色,但是她也真的身體力行地讓自己保持著活力和正能量,她也是職業婦女,每天有一堆煩人的事務要處理,但她總是快快樂樂回家,決不哀聲嘆氣。她喜歡學習成長,主動將每天發生的快樂事情分享給家人,感染他們,關心小孩而不竉他們,也訓練小孩以媽媽優先,不增加媽媽的煩惱,自己解決問題。所以她身先士卒,總是先分享當天碰到值得感恩的事情感染家人,餐桌上就接踵著分享喜樂與感激,就算有挫折或難過,也很容易轉化成過去。所以讓媽媽優先快樂,這不是一件不道德的事。

推薦閱讀:【為你挑片】《厭世媽咪日記》:再怎麼愛,請記得照顧自己的心


圖片|來源

大部分的女人都有犧牲小我的美德,尤其有了家庭小孩之後,總把家人放在自己的前面,忽略了自己。所以小孩看到的都是很辛苦,愁容滿面,壓力很大,不容易快樂的媽媽。這樣犧牲型的媽媽在小孩面前並不見得會得到特別的珍惜,因為小孩容易放大自己,以為自己最重要,甚至認為媽媽喜歡吃剩菜,媽媽喜歡做家事,媽媽喜歡幫他們解決問題。大部分的媽媽都具有以小孩為優先的美德,總把小孩放在最前面,忽略了自己的情緒和快樂。只可惜這樣的媽媽自己辛苦了,小孩卻不見得體會和感激。

媽媽為什麼不能先自己快樂?為什麼要等到小孩或先生快樂才會快樂?媽媽總是把自己的快樂架構在別人的身上,雖說這是心甘情願,但久了若旁人不體會,還是會有怨言。如果讓家人知道媽媽的快樂很重要,媽媽快樂了,家庭會更幸福,他們會更重視媽媽的幸福。人原本就應該把自己的心先照顧好,當媽媽擁有快樂的能力更是重要,不委屈自己,不勉強自己,要訓練小孩體諒媽媽,而媽媽也要以身作則,做個優雅快樂的女人,進而感染所有的家庭成員,讓全家人和樂融融。

一位工作非常忙碌的高階女性主管跟我分享,她每次出差到國外之前,都要把床邊故事先錄音在手機裡,一天一則,出去幾天就錄幾則,然後每天睡覺前請她的先生放給小孩聽。我非常疑惑的問她,講床邊故事為什麼不讓他先生自己做,她說先生做不來,而且說得不好聽,小孩喜歡聽她說的。但我認為是這是藉口,是她想這樣做,她的先生沒有機會練習,當然就永遠不會講床邊故事。但她一邊喊累又一邊不放手,縱使人在國外也不得閒,不知道她先生是否也樂得不做。這真是把先生寵壞的典型例子。

推薦閱讀:致孩子的一封小情書:你不必當好孩子,我不必當完美媽媽


圖片|來源

我說這個故事是因為女人經常塑造一個情境,讓自己卻陶醉在「這家裡沒有我不行」的情境中。我這位朋友平常像個轉不停的陀螺,不停的為家庭付出,不斷的讓先生、小孩倚賴她,她不斷地喊累卻也從不鬆手,犧牲讓她覺得自己角色的重要,我希望她小孩長大後如她期望孝順有作為。萬一不如她想像,我覺得才會是她崩潰的時候。

先讓自己快樂的母親看似自私,其實卻是最有智慧。有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小孩,一點都不假,小孩受媽媽的影響是最大的,小孩不在意妳為他做了什麼,但他會記得妳快樂的模樣。

把自己的心照顧好,讓自己先快樂,再把快樂感染家人,這是道德的,而且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