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相愛這條漫漫長路,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難處,一起來看中國同志的婚姻現況。

在中國,不少同志選擇用「形式婚」的方式,隱瞞自己的性向順便紓解家人催婚的壓力,然而,在只有形式的婚姻中,他們的真愛無法受保護,只要一天沒有婚姻平權,他們就一天無法展露真正的自己,和另一半走向幸福人生。


在尚未實現婚姻平權的中國,許多人靠著形式婚遮掩同志身分。圖為一名拿著中國紅色結婚證的新娘。 路透社

不敢出櫃 用「形式婚」遮掩

在中國,女人被催婚的壓力大到令人喘不過氣,如果妳愛的是女人又該怎麼辦呢?對今年 32 歲的同志歐小白來說,嫁給一個也是同志的男人,彼此過著只有形式的婚姻,不失為一個辦法。

歐小白說:「我想要保護我的女友,也想和她一起共度一生,這就是為什麼我在 2012 年嫁給了一個男人。」

歐小白的丈夫和她一樣,在中國傳統社會價值下不敢出櫃,最後選擇用「形式婚」來遮掩同志身分。

女友只能當伴娘 成不了法律上的另一半

在歐小白的婚禮上,她的女友是伴娘、化妝師還是服裝顧問,但不會是站在她身邊的另一半。歐小白談到,她的女友對這樣的安排沒有怨言,她的丈夫的男友也是,這四個人私底下也是好朋友,大家一起籌畫了這場形式婚。


圖片來源

大家開心就好

「在看到我的家人在婚禮上有多快樂,我知道我做了對的決定,唯有這麼做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我的家人很開心他們過世後還會有人照顧我,我的丈夫不用再煩惱同事鼓勵他出去和女生約會。」歐小白說。

iHomo上線 媒合同志男女

歐小白發現,婚後有不少相同問題的人向她求助,這也成了她設計「形式婚」app iHomo 的契機,這款 app 媒合同志男女,讓他們透過形式婚滿足父母的願望,同時保有自己的愛情。

眼睜睜看著愛人結婚

另一對形式婚夫妻──強 (Qiang) 先生和他的妻子景 (Jing) 小姐,還有強先生的男友吉 (Jie) 先生, 一起在訪問中談論彼此複雜的關係。

在強先生和景小姐的婚禮上,吉先生是強的伴郎,「我看到強在我眼前娶了景並不會忌妒,只要我們的家人感到快樂,我們就會快樂,我們解決了問題」。

婚後如何生小孩?

然而,婚後生小孩成了另一個棘手的問題。許多形式婚夫妻會透過試管嬰兒的方法生小孩,為的是滿足父母抱孫的願望。

讓同志更容易騙家長

除了歐小白創立的 iHomo,2015 年上線的 Queers app 也是追求形式婚男女的救星。這款 app 就像其他約會 app 一樣,列出候選人的身高、體重、年齡和薪資,還有他們對形式婚的期望。

Queers app 的創辦人廖卓英(音譯,Liao Zhuoying)表示,在他設計的平台上,最受歡迎的女性是看起來像異性戀的女性,因為「這讓同志更容易欺騙父母」。

不可能讓所有人出櫃

目前,Queers 的用戶超過 40 萬人,大約有一半的用戶年齡介於 25 到 35 歲之間,他們受到強大的催婚壓力。廖卓英說:「同志平權分子指控我們妨礙了他們的道路,讓人們不去面對他們真正的問題。」

「但我們是解決問題的人,在中國社會要讓所有同志朋友都出櫃是不可能的事。」

觸不到的丈夫 中國「同妻」悲劇

在中國,保守估計有 7,000 萬人是同志,而有上百萬名異性戀女性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嫁給了無法真心愛自己的男人,這些女性被稱為「同妻」,在騰訊新聞的專題報導〈觸不到的丈夫〉中,揭露了同妻遇到的問題。

中國LGBT人權團體「彩虹中國」的創辦人張錦雄表示:「我認為這是場悲劇,對同志和對那些(嫁給他們的)女人來說都是。」

我們不是怪物 支持婚姻平權

因此,張錦雄鼓勵同志站出來向大家宣告真實的自我。

「一開始(出櫃)會是種自我肯定的表現──我們是同志,不是怪物。同時也是自我約束,雖然社會歧視我們,但我們不願意傷害無辜,也讓異性戀者看到有所反思,洞悉同志平權與他們是有關係的。」

我希望當異性戀者看到我舉辦的活動,他們會了解LGBT的議題也和他們息息相關,也能讓更多人支持婚姻平權。 彩虹中國創辦人——張錦雄


彩虹中國創辦人張錦雄在新浪微博貼上與愛人的合照,上面寫到「我是同性戀,我不會和異性結婚」。 Photo: 张锦雄Ken仔

我是同性戀,我不會和異性戀結婚

張錦雄和其他 LGBT 權益分子一樣,都不希望成員進入所謂的「形式婚」,他們也在新浪微博貼上自拍照,再加上「我是同志,我不會和異性戀結婚」的標籤。

有不少同志朋友的父母也加入了這場活動,他們手拿標語宣告他們不會逼自己的小孩結婚,這和中國社會大多數家長很不一樣。

面子比裡子還重要

在中國,有不少家長知道自己的小孩是同志後,會和他們一起演戲,甚至幫忙籌辦「形式婚」,為的是瞞住社會上其他人的窺探。Queers app 的創辦人廖卓英說:「在中國,維持家族的面子很重要。」

在義大利紀錄片導演盧瓦拉的作品《聽爸媽的話》中,中國同志朋友現身說法,講述形式婚在某部分解決了他們被逼婚的壓力,但卻創造了另一種問題。

聽爸媽的話

過去二十年來,中國 LGBT 爭權益這條路小有進展,但仍遠遠被西方社會拋在後頭。

1997 年,同性戀在中國除罪化,2001 年,同性戀被從官方認定的精神疾病清單上移除。

然而,對義大利紀錄片導演盧瓦拉 (Sophia Luvarà) 來說,這遠遠不夠。在盧瓦拉拍攝的紀錄片《聽爸媽的話》(Inside the Chinese Closet) 中,她用鏡頭記錄下中國同志朋友被逼著找形式婚對象,而不是找尋真愛。

同性戀不犯法 但仍被視為「有問題」

盧瓦拉也提到就算同性戀在中國不犯法,仍舊被社會視為「有問題」。

「從 2001 年開始,同性戀不再被認為是精神疾病,但你仍然可以看到宣稱能治療同性戀的診所──他們提供藥丸或電擊療法。」

雖然你不會因為是同志就進監獄,但在社會層面上,身為同志是有問題的。
《聽爸媽的話》導演——盧瓦拉

「首先,你的家人最希望的就是你有個小孩,尤其中國受一胎化政策影響,你可能是家中唯一的小孩,也是唯一能延續家族姓氏的人。第二個問題是職場,現今職場對同志還是有許多歧視,可能讓你無法升遷。」

「最大的問題是:你對愛的看法是什麼?一開始,人們當然可能因為性的吸引力在一起,但最後往往變成友情,這對同志伴侶來說也一樣。」


圖片來源

接受真正的自己

對走入「形式婚」的歐小白來說,她並沒有特意隱藏自己的同志身分,她的家人遲早會發現她喜歡的是女人。

我相信中國社會最後會對 LGBT 社群更包容,未來我媽也會更容易接受我的性向,我真的希望我的家人可以接受真正的我。
iHomo 創辦人——歐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