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完就忘,不考不讀的現象在台灣教育上已是常態,體制教導孩子分數就是唯一,卻忘了真實人生其實都是經歷的累積。人生哪有那麼多標準答案,親愛的,讓我們一起和孩子跳脫框架適性發展,瀟灑地與體制分手,探索靈魂的可能吧!

從迷路小六開始,我和我的小孩就跟體制教育說 Bye Bye 了,我們將朝著自學(共學)的全新方向前進。最令人掙扎的部分不在於出走框架的不安,而是迷路的導師;她是我們最捨不得放下的緣分,一個那麼樂於使孩子快樂的超級好老師,讓米米在道別時落下了男兒淚,當然還有迷路的好同學們,他們是迷路一輩子都想在一起的好麻吉。雖有千萬個不捨卻還是得離開了,那是由於對體制徹底的感傷啊!

人生不該只有選擇題與是非題

眼見教育部只肯扮演著提供學生標準答案的角色,決策者不求與時俱進,卻只要求孩子拚命讀死書、搏命大小考,彷彿賴在科舉時代不願重新投胎。背背背,很多孩子上了國中以後,甚至連數學都用死背的。背背背,背去了二十年的人生之後(從幼稚園背到大學)。

關於獨立思考的部分呢?關於文學與美學的欣賞力呢?關於邏輯訓練呢?關於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呢?關於創造力啟發的面向呢?關於獨立自主的磨練呢?關於解決問題能力的養成呢?這些真正左右孩子未來的關鍵,在目前教育架構看來全是缺憾,課表上有哪一堂能提供上述項目的操練?

沒有,這個社會騙了孩子。讓孩子天真地誤以為人生只要背好標準答案、只要得到漂亮的成績單,就能飛黃騰達,甚至心想事成。知識哪能是苦背而來?事實上,把美好的學習行為簡化成一種殭屍知識的背誦是相當危險的,如果這種士大夫觀念或菁英式主流是正確的,那為何不見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反而每下愈況?

推薦閱讀:班級幹部不能養成的領導力:台灣的領導者哪裡找?

細細回想,一路走來,台灣從「代工王國」直至陷入連「代工王國」的地位都拱手讓人的憂傷處境,我們為什麼不具備除了代工之外的能力?這點實在值得深思,雖然我與孩子的學生經驗相隔三十年時差,但是在教育體驗上非但未能感受進化,其僵化程度比起當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很明顯的,現今的學生們一如三十年前、四十年前、五十年前般,努力背誦標準答案仍只為應付各樣考試。

說實話,就算是迷路這樣一個 ADD 加上學習障礙的孩子,通常只要拚命背、死命記、反覆又反覆的機械式演練,考試時一樣能獲得不錯的分數。在米米這幾年鍥而不捨的想方設法之下,迷路除了數學真的不行之外,其他科目要考個八、九十分不算難事;不過往往考完幾天之後再請他重答,正確答案大概也忘了一半,顯然這些教材都是些不走心的知識廚餘。

其實別說是迷路了,相信你我都曾聽過、說過「考完就還給老師」這句名言,它是每個台灣人都歷經過的事實。反而是迷路透過自身熱情學習來的知識,如宇宙星體、如昆蟲、如動植物、如科學、文學與哲學,從不須苦背,卻總能扎根靈魂,永誌不滅。那些養分也因著主動追求而成為厚實的深度,迷路的小腦袋早就是一套精彩小小百科全書了。

老木總覺得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的關鍵,在於培養他們自己找出答案的能力,而絕非在不容許獨立思考的狀況下,日復一日上演著「你硬塞、他硬吞」的戲碼。那句大人口裡念茲在茲的「趕進度」三個字,從三十幾年前聽到現在未曾停歇,台灣孩子的進度似乎永遠也沒有趕完的一天。

於是老師與父母也只好一同在體制的大海裡溺水,無以為繼之下,被迫把補習班當成救生圈,最可怕的在於:整個社會要求孩子生吞殭屍知識的目的,並非為了養成「博學多聞」的國民,也非為了孕育出「活用知識」的人才,這種高壓式的被動學習,往往僅為了獲得意義不大的完美分數。

老天!我要的不是一個為了應付體制而被迫平庸的孩子啊!我要我的孩子不浪費愛思考的能力,更不磨滅天生創造力,如果說記憶力好(死背)是一種優秀的資質,那遠比記憶力更重要的開創性、獨立思考力、想像力、幽默感、自主性與解決能力,就更不該被犧牲了。

可惜,在我們的體制教育之下,對於那些相對更美好的特質不但視而不見,甚至打壓。踏上求知的荊棘路,痛苦卻快樂著其實背死書是最廉價的學習方式。拚命考試以證明學習程度則是最懶惰的教育觀點。

長久以來走跳江湖的日子裡,老木從社會現象的觀察裡獲得許多體悟。其實大部分我們口裡所不屑的「媽寶」,不見得都是媽媽養出來的,教育部也該負起很大一部分的責任;如果一個孩子從小一到高三這十二年的時間裡,都得拚命追趕著各科進度,被迫背著背不完的書、寫著寫不完的功課、考著考不完的試、爬著爬不完的評量與補著補不完的習,再加上什麼全民英檢、拍普英檢、學測作文分數拉高比重⋯⋯等等所創造的扭曲惡補怪象,那孩子們又得拿什麼時間來學習自理?拿什麼時間來磨練生活能力?

推薦閱讀:台灣人,你為什麼這麼忙?

特別是上了國中之後,課後輔導可以搞到八、九點,好不容易放學回家,又得應付今天的作業和明天的考試,別說要他們幫忙做家事或學著料理生活瑣事了,那些十多歲的孩子甚至連成長期迫切需求的睡眠時間都犧牲了。

面對越來越乖張的填鴨式教材與越來越忽視思考能力的體制,我決定不在紅海裡蹚渾水了,我要帶著孩子去藍海裡游泳,不明就裡的人可能以為我的孩子今後會過得太鬆散,也可能在缺乏認知的狀況下,誤以為這是一種恐龍家長的放任態度。

事實上,比起背好課本上的標準答案,透過思考才能獲得答案的過程更耗時費力;比起被動學習和被迫服從,主動追求知識與透過生活體驗所養成良好的判斷力才更勞心勞力。

今後我跟孩子將為了求知付出更多時間、花上更多心血,往後的日子,再也不是乖乖按表操課就能得過且過地活著啊!

我猜你一定會問:「為什麼米米這麼有勇氣?為什麼要這麼大膽一搏?」喔,那正好相反!正因為米米太俗辣、太沒膽,所以才不敢拿孩子接下來十幾年的歲月開玩笑,那些珍貴的日子不該糟蹋在死背書和考試的無底深淵裡。在人格養成最關鍵的階段中,孩子當然應該把光陰用在培養生活認知與探索人生方向之上呀!

推薦閱讀:在德國,我學會了在台灣學不到的事

反正,我們找到別顆星球了,體制教育 Bye 了,我們分手吧!反正,外星人最適合迷路!反正,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又一場的華麗大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