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駐站作家蔡宜文說:「戀愛有大事有小事,當然也不乏有『沒事』的狀況。因為我不是兩性作家,不是兩性作家(因為很重要所以講兩遍)所以不會告訴你該怎麼做才會真的沒事,更不可能教你怎麼一生一世,這樣說吧,我們來一起嘗試如何讓談戀愛變得很簡單,也讓別人談戀愛,變得簡單一點。」。【戀愛大小事】第一章,拆開條件的假面具、器械愛情裡甜蜜的謊——其實我們都只是不想被拒絕

​常常聽到一種說法,就是指責女性的擇偶條件都是騙人的,例如說感覺對了、長得順眼或合得來,這種說法往往伴隨著認為這些「騙人的說詞」背後隱含了一種實際上的條件,例如長得帥、有錢...。反之,也不乏有女性認為,不管男人說什麼,他們的擇偶條件都是外表。今天我就想在這邊告訴大家一件有點殘酷的事實,那就是「所有擇偶條件,都是騙人的」。

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想想,個人的擇偶條件通常在哪些情境中出現。

第一,交友的地方(例如:交友軟體、婚友社、聯誼活動等),這些情境中,處於當中的人一般來講就是要來「尋找伴侶」的,所以一定會講出自己的擇偶條件,可是這時候的擇偶條件真的是「擇偶條件」而已嗎?當然不是。在這種場合,「坦承以對」從來都不是上策,多數人在這類以擇偶為主的環境中,無論男女都會選擇展現出自己比較符合社會觀感的那一面,這不一定是說謊,是一種策略。

例如說著迷於偶像的人可能會說自己的興趣是音樂、離開媽媽就完全不會做家事的人可能會說自己注重孝道...。而擇偶條件的描述,也是一種展演,很多人很常忽略一件事,那就是在這些地方,擇偶條件是寫給別人看的,你挑別人,別人也挑你。

同場加映:別騙了,我們都有擇偶條件

你想想看,如果我們看到一個人,說自己擇偶條件是「身高180以上、體重70以下,身材好,需大專院校畢業,年薪300萬以上」,相信多數人很快就對他有非常負面的想法(無論是男是女,會覺得他現實、愛錢又愛外表,甚至還可能酸幾句「啊你條件是有多好」。可當我們看到說自己擇偶條件是「長相順眼就好,我希望他上進有夢想有目標。」的人時,我們相對而研究會覺得這個人要求還算合理之外,也可能會因此覺得他是個上進有夢想有目標的人。

簡單來說在這種場合中的擇偶條件本來就是謊言,因為你根本不可能說出真心話,否則就是你被「擇偶」掉。

第二,被拒絕的時候。其實兩人順利交往的時候,不大會聽到彼此的擇偶條件(因為就是彼此了嘛)擇偶條件往往是在有一方被拒絕的時候出現。無論是交往前還是交往中,當對方說出「對不起,我喜歡____的人」或「我想要一段更______的關係」或「你很好,只是我們不適合」以上句子的時候,往往是擇偶條件以一個傷人的方式翩然降臨。這時候就更常出現我首段提到的,認為這些句子都騙人,認為背後必然有其他諸如身高、錢或國籍、家世等「更現實」也「更真實」的原因。老實說,並沒有錯,這些話通常都是騙人,或者應該可以說是「委婉的」。

多數時候,拒絕或是分手只有一個意義,那就是「他不想跟你在一起」。

同場加映:不愛了,其實就是最好的答案

最後,多數時候,我們假設身邊的姊妹淘兄弟們知道真相,可以例如「我不想跟頭髮很油的人交往。」或「我跟他媽出門一次就要找心理諮商三個月」這種直白的理由,但坦白的說,那些我們聽到的直白理由,其實也都是藉口。

未必不是真的,但確實是藉口。

所有拒絕的理由都是藉口。

一段關係之所以沒辦法開始或沒辦法繼續的原因,就是其中一方(或是一方以上)已經無法繼續下去了,你要說是不愛了也要,要說是命運也罷,其實唯一的理由就是「他無法繼續這樣下去了」。

受不了男友媽媽而分手的女人,可能在十年後因業務工作功力大增變得超會應付老人家,因此最後還是跟一個類似處境的男人結婚,或許她一開始那個男友會憤恨不平說原來到後來你可以接受,那為什麼是我的時候就不願意,但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十年前的她就是沒有辦法繼續下去,而十年後的她可能因為能力、經濟狀況都可以了,因此覺得那不是問題。覺得女友太驕縱而分手的男人,可能在幾年後也跟一樣公主的女人在一起,可能是歲月的歷練讓他不想再尋覓,也可能是後來這個女友除了驕縱其他地方好的不可思議,更有可能是有經濟基礎了以後開始發現能用錢應付的其實最簡單。

所以鄉民很熱愛講的一句話「不是不給幹,只是不給你幹」這句話其實是真的。

所有的幹與不幹,交往不交往,終歸來說就是個人的意願。

但個人的意願從來都不只是「個人」意願而已,而是他活到現在所有教育、文化、社會結構下的結晶,也因此現在堅持不發生婚前性行為的人,可能有一天得到了其他啟發就開始想要跟別人做愛,現在不喜歡伴侶穿哥德風穿著的人,可能有一天被什麼東西開啟了大門變成哥德蘿莉控。

那,我們該怎麼想「我為什麼被拒絕?」這個問題?

在思考這個問題前,我們應該要先想想為什麼我們要思考這個問題?

因為我們需要一個答案。拿這個不知為何一直很火熱卻又異常簡單的問題「男女出門約會誰付錢」舉例好了。當我們看到相關討論時(例如這次周芷萱臉書上的討論:【讓我付錢】)往往會看到類似於不請吃飯就沒有下一次,或是認為如果不請女生吃飯或女生不讓男人請吃飯,就代表你有問題的苦惱,因此很多男性覺得自己好像是被迫,不得請,但從上述討論中也看到很多女性覺得自己如果不讓請(或至少要讓男生表態)會不會讓對方誤會自己不喜歡對方。


(圖片來源:周芷萱

但這些都預設了一件過度簡單的事,那就是,你之所以會被拒絕就是因為「沒請吃飯(或沒被請吃飯)」。

不過,事情總是沒有這麼簡單的。

其實不是,請或不請吃飯代表的是一整套「約會」的劇本,而這個劇本或許從你很小在你沒意識的時候,就深入你的腦海,所以你之所以會傾向怪罪於「沒請或沒被請」正是因為那一套劇本告訴你,你沒有按照劇本演出,你才會認為「我之所以被拒絕都是因為沒請客/沒被請的關係」。

所以我們應該討論的從來都不應該是拒絕的原因,而是「拒絕」這件事,為什麼這麼重要?

這個問題,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繼續跟大家討論。

第二篇:【戀愛大小事】反思「追求文化」,被拒絕何必看得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