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英語|聽過 LGBT,但你知道疑性戀、半無性戀該怎麼說嗎?
為什麼需要性少數族群需要這麼多名詞?我以前也不知道。只是每當我看見架上各種姓氏的鑰匙圈,我都會再次意識到,原來身邊有這麼多元多樣的人存在。並不是所有人都姓廖、我不必趨於壓力而改姓陳,而面對姓紫的人,我希望他能擁有同樣美麗的鑰匙圈,和大家享受同樣的喜悅。
為什麼需要性少數族群需要這麼多名詞?我以前也不知道。只是每當我看見架上各種姓氏的鑰匙圈,我都會再次意識到,原來身邊有這麼多元多樣的人存在。並不是所有人都姓廖、我不必趨於壓力而改姓陳,而面對姓紫的人,我希望他能擁有同樣美麗的鑰匙圈,和大家享受同樣的喜悅。
談論台灣男同志潛在的「厭女情結」,分別就男同志圈內的厭女與男同志圈外的厭女論述。
美國約莫於 1960 年代開始出現熊族一詞,最初是在洛杉磯一帶一群志同道合的重機騎士組成熊族俱樂部,漸漸的開始出版雜誌,在早些年網際網絡與智慧型手機不像今日發達的狀態下,靠著雜誌內「男模」的男性氣概(muscularity)、毛髮量旺盛,與體型壯碩,不泛過重(overweight)或超重(obese)等映象替熊族給出了傳統印象,讓熊族這個男同性戀圈內的次文化開始蓬勃發展,且讓喜歡相同類型的人有所依附。
你好,我的名字是艾克賽,我是雙性人。這表示我有時候是男性,有時候是女性,有時候我既是男性又是女性。我有百分之八十五是男性,百分之十是女性,其餘百分之五是雙性。我主要以男性身分展現自我,因為這樣會讓我感覺比較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