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慶祝30歲!擁抱30歲的10個理由
上個月,我們聊了從女孩到女人,我們學會的十件事、從女孩到女人,我們會遇到的五種壞男人,從女孩到女人,重新愛上自己的不完美、現在我們想來談談現在。三十歲,是個該狠狠慶祝的時節,正因為受過了點傷,正因為迷過一些路,現在的你充滿自信的神采。寫給快要三十歲、剛過三十歲、三十歲多一些的你,十個愛上三十歲的理由!
上個月,我們聊了從女孩到女人,我們學會的十件事、從女孩到女人,我們會遇到的五種壞男人,從女孩到女人,重新愛上自己的不完美、現在我們想來談談現在。三十歲,是個該狠狠慶祝的時節,正因為受過了點傷,正因為迷過一些路,現在的你充滿自信的神采。寫給快要三十歲、剛過三十歲、三十歲多一些的你,十個愛上三十歲的理由!
或許現在,妳身邊的好友已經一個一個步入禮堂;妳每一年累積收到的紅色炸彈開始越疊越高;妳的心情從替對方興奮,轉而替自己焦急;妳有點小煩躁,也不免開始擔心:「我的真命天子到底在哪裡?」妳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到了30歲,當大家都抱著小孩出席姐妹聚會,會不會只有自己還是小姑獨處?妳甚至開始擔心三十歲,妳會不會遇不到更好的他?而三十歲的約會又會是什麼樣子?
由《雞不可失》導演李炳憲執導的電視劇《浪漫的體質》,講述三個 30 歲女人們同住屋簷下的故事。一個始終熬不出頭的電視劇作家、一個單親媽媽、一個失去摯愛的知名紀錄片導演,三人的生活實在不浪漫,週末坐在沙發上,嘲諷電視劇裡男主角不切實際的「我愛你」,還不如回到現實,晚上一起煮個泡麵吃吧?
30 歲的你,太明白活在別人嘴裡是什麼感覺,言不由衷、綁手綁腳、小心翼翼的照著別人的話走,最後活成四不像。你決定負責責任,把每天活得更像自己,比任何人都更關照、注意自己的狀態和需求。
30 歲上下的確是迷茫的高發期——成家立業的壓力已經來到,我們卻還既沒能滿足他人的期待,又尚未能找到自己。青年的議題還沒有得到處理,中年的議題已經提前到來。不知道讀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正在迷茫中,希望它能對你有所啟發。
有位多年單身的朋友向我訴苦,說從早上開始就很煩躁:「母胎單身快 30 年,520 看見滿屏的狗糧,真的酸了。你說,怎麼人家談戀愛都這麼容易,我就這麼難呢?是我哪裡有問題,還是沒遇到適合的人?」感覺「開始戀愛好難」,可能是很多人的困惑。我們曾訪談過一些 30 歲才開始初戀的人,聊了聊他們是如何開始戀愛的。所謂「大齡初戀」,是什麼讓他們結束了多年的單身生活?戀愛後心態有哪些變化?他們過得幸福嗎?
三十歲的恐慌,一直籠罩著我,讓平靜的生活多了一層憂慮。我們害怕來不及,要求自己非要在多少歲之前,達到什麼樣的狀態。我們害怕來不及,因此很著急、很浮躁,恨不得立刻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然後後半生過著躺在床上數錢的日子。
即將三十歲的女人之於愛情,就像是要熟不熟的芒果,皮略帶橘紅色隱隱散發著香氣卻又不是真的熟透甜膩,卻也無法做成清脆的芒果青。
而在 1967 年,86% 的大學生認為「發展一個有意義的生活」非常重要,到了 2005 年,卻只有 52% 的學生這麼認為。物質追求上升,意義感追求下降:這個趨勢就是青年危機的禍首。根據 Linkedin 對 25 到 33 歲的大型調查,61% 說「找不到自己的熱衷」是他們的主要焦慮來源。另外,有一半覺得「比不上更成功的同儕」造成他們很大的焦慮。足足 59% 的受訪者也表示,曾經對人生感到茫然,缺乏方向感。
他人眼裡的幸福穩定和自己內心的喜悅堅守,哪一個更重要?一切選擇,終究要歸於自己。我只想提供一個看風景的角度,如果你相信自律的力量,或許能走得更輕鬆,看得到更多美好的風景。將這本書送給在這時代與我同感的你。
30 歲的愛情,是我能照顧自己,完整而獨立,不確定下一段感情是否能走一輩子,但我期許,若我遇見時,至少,我準備好了。
30 歲還可以出國嗎?從文具銷售員到銀行分析師,這一句話讓我卸下傲慢⋯⋯
30 歲仍然單身也不要緊,6 位女星讓我們知道認識自己,活得充實快樂就是最美好的事。
你也有年齡焦慮嗎?擔心年齡大不再被喜歡、求職路上也不再順遂?也許看見焦慮背後的迷思,你終能放過自己。
社會對於 30 歲有不少定義與期待,然而在這個尷尬的年紀裡,必須回頭審視自己的不安,找到生活的動力。
年齡對許多女性來說是一種魔咒,但其實也是一種祝福,讓我們在新的人生階段更為自己著想,再更愛自己!
脫口秀女演員黃小胖 30 歲時,從「年紀」中釋懷,並且挖掘出其中的笑點,也更理解幽默與人性間的關係!
不論我們情不情願,「30 歲」終究會如期而至。但慢慢地我們會發現,真正困住我們的不是年紀,而是心態。
社會對女性提出了方方面面的要求,同時又教育女性必須乖巧和順從;女性因此走上了滿足他人的一生的命運⋯⋯
任家萱及許瑋甯這兩位女星告訴廣大的女性,標籤都是別人加諸給你,不要被他人的價值觀定義自己。
全新日本深夜劇《如果 30 歲還是處男 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雖然是男男劇,主角就是我們身邊尋常上班族
如果再有人問我,我到這個年紀為什麼還不結婚?我會告訴他,我在這個年紀做了多少事。如果再有人告訴我,你應該少做一些事,多認識一些人。我會告訴他,認識更多的人並不能提升我的生活品質,我應該去做一些讓人生得到快樂和充實的事。
沒有出走,不會知道自己其實比想像中勇敢;沒有刺激,不會知道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究竟是什麼。當我失去了最重要的標籤——學生,我開始意識到我其實對生命有著其他的追求,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的歸零,這次的歸零幫我打開了一條長達七年的創業之路。
對現代人來說,30 歲似乎是個很重要的檢視點。一句「三十而立」像咒語一樣,當你接近這個年紀,那些社會上刻板的標準,像海浪一樣,透過他人的嘴和各種大眾傳播的內容,一波波向你襲來,打中你內在最沒自信的部份。
我們也想像年輕一代的人說辭職就辭職,想出走就出走,可是心裡有放不下的爸媽和家人,有擔心辭職後就一無所有的怯懦,漸漸地,這些擔憂成為心理壓力。夾在父母與伴侶、孩子之間,三十、四十歲的我們,堪稱是三明治世代。
在 30 歲以前,我們讓自己能在職場、生活盡可能綻放耀眼的光芒,累積到的財產多半花在自我投資,到了 30 歲後,我們更需要開始思考的是,如何這份光芒延續到人生下半場,開始為自己的退休生活規劃,尋找適當的投資理財工具。